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京东0佣金入局,欲破商家、骑手、顾客三重困局

IP属地 北京 编辑:朱天宇 品智 时间:2025-02-21 19:00:32

原创 许小九 PLSC

是扩展京东即时零售版图的重要动作。

作者|许小九

2024年,外卖市场的战火愈燃愈烈。在美团与饿了么两强对峙之下,京东悄然入局,试图在商家、骑手与消费者三方困局中撕开一道口子。

京东选取的进攻时机是十分合适的。外卖行业动辄大于20%甚至达30%的佣金,让不少商家苦不堪言,此时京东宣布〇佣金,对商家吸引力巨大。其中,京东选择邀请品质商家破局,符合京东一贯坚持高品质的调性。同时,这也是其在去年电商业务市场份额跌出前三的窘况下,开辟新赛道支撑主营业务的新尝试。

困局一:商家困于高抽成

“你知道你们用的那些优惠券是谁承担的吗?是我们。说到底,我们商家是在给平台打工。”

陈康(化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炸鸡店的老板,在上一家公司IPO无望后,他失去了工作,33岁的陈康迫于生计开始创业。然而,开业仅一个季度,他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难熬”。

“我这个店刚开三个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个月大约要亏五千左右。因为要不停地参加平台优惠活动,消费者的优惠券是我们商家在补贴,虽然我们还要倒贴,但如果不参加优惠活动的话,推送的流量不够,点餐的没几个人。没办法,万事开头难。”

“外卖平台抽成太高,我们根本赚不到什么钱。”陈康抱怨道,两大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普遍在22%-25%之间,旺季甚至更高,这个数字还是不包括优惠券的。以他店里销量最好的炸鸡套餐为例,售价35元,平台扣除配送费、技术服务费、活动推广费(推送流量以及优惠券等)后,真正到手不到20元。再扣除食材、人力和房租等成本,利润微乎其微。

“如果顾客投诉,平台大多会站在消费者这边。”陈康回忆起一次争议纠纷,消费者投诉说鸡肉不新鲜,“平台判定是我们的问题,我对结果不服,因为我们的鸡肉是有全程记录的,从分块到变成炸鸡,全程冷链,要有问题也是一批都有问题,不存在一批货里只有一块有问题的。我向平台申诉了,叫客户把鸡肉拿回来鉴定,结果客户说鸡肉扔掉了,我还是败诉了。赔了钱不说,一周只有三次申诉机会,这又浪费了一次。”陈先生愤懑不平道。

这种被动局面并非个例。事实上,大部分中小商家在平台规则面前几乎没有议价权,尤其是新入驻商家,前几个月往往处于亏损状态,为了积累订单量和好评,商家被迫投入更多资源做满减、折扣等活动,经营压力巨大。当遭遇客户投诉时,平台大多数情况下会偏向客户,助长了“白嫖”风气。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平台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的频率来判定哪些人疑似恶意投诉,并显示给商家操作的后台。客户有权利选择商家,商家也应该有权力选择客户,平台既然拿了钱,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平台使用者的难处。”采访的最后,陈先生建议道。

困局二:骑手困于算法

“我跑得再快,工钱也没涨。”

外卖骑手李强(化名),2023年在某外卖平台月均跑单超过1300单,月均收一万元出头的样子,然而,2024年他的月收入却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十几。

“骑手越来越多,单价越来越低。”李强解释道,这一两年做骑手的越来越多,平台不断下调配送费。以前一天下来,每单差不多7块多的配送费,现在平均下来每单少了1块钱。并且,配送时长也在缩短。“2022年以前,平均下来每单有40多分钟,现在就30多分钟。我今天接到一个单子,3.9公里的单子时间是37分钟,这里面还包括了商家制作的时间,太离谱了。”李强说道。

与此同时,算法的“高效性”让骑手疲于奔命。“系统会根据你的送单速度和好评率来派单,慢了就减少订单。”李强坦言,为了不被淘汰以及赚更多多的生活费,他常常在红绿灯前抢时间,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经常听到谁谁发生了小磨小蹭,就在前天,上海饿了么跑单排名前十的一个哥们出了车祸,做这行也挺危险的。”

“被困在算法里的骑手”这一社会热议早已不新鲜,但改善骑手困境却鲜有成效。配送时间压缩、罚款机制严格、单价持续降低,骑手收入不增反降,工作风险却与日俱增。

困局三:顾客困于外卖品质

“成本下不去,品质只能降低。”

一方面,商家为了在外卖平台上生存,不得不接受高额抽成和推广费用;另一方面,骑手为追求更高单量,往往忽视配送中的食品保温和保护。夹在中间的消费者,最终成为这种弊端的买单者。

“我们经常收到顾客的投诉,说菜变少了,根本没有肉之类的。”陈先生无奈地表示,很多时候并不是商家不重视食品质量,而是利润被压缩到极致,食材用料自然难以保障,“外卖单价就这么多,不能涨太高,否则根本没人下单。那么,能压缩的只有食材品质与成本了。”

另一边,消费者也是满肚子委屈。张小姐在某外卖平台点单,饭菜不新鲜,她在平台申请退款后,得到了平台秒退。“退了就可以了嘛?吃坏了肚子,这个又该如何算呢?”张小姐在社交平台抱怨道。

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问题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商家、骑手、顾客的三重困局将会导致恶性循环。平台抽成高,商家压缩成本,食品质量下滑,顾客体验变差,导致商家不得不加大折扣来争取订单,最终陷入亏损怪圈,最后只好关门。

并且,当追求低价影响到商品品质,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的时候,消费者还是会不自觉地承担此种后果。因为当消费者使用优惠券等习惯养成后,低价就会深入人心,而商家就不得不卷入“低价战”,并在消费者不知情处降低成本。比如使用人工合成的食材或者肉味添加剂等,最后导致整个食品健康大环境下降,没有人会是赢家。

京东入局外卖,未来前途渺茫

2月19日上午,京东官宣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保险和健康医疗险。19日下午,美团官方也宣布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紧接着,20日,饿了么也宣布为蓝骑士缴纳社保,并持续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和范围。网友对此拍手称赞。

要知道,在此之前,平台是不给外卖员缴纳社保的,看来,京东入局的“鲶鱼效果”已经初显。

当然,刘强东在外卖市场高度垄断的背景下,跳入外卖红海,并非一时兴起“做慈善”,或许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长期战略布局。

据36氪消息,2024年,抖音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约3.5万亿元,市场份额跃升至电商行业第三,京东被挤至第四。并且,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营收同比增长5.1%,不仅低于拼多多44.3%的增幅,还低于全国电商增长大盘。 要知道,电商可是京东的主营业务,主战场增长放缓,京东亟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外卖这种自带流量的高频入口,成了京东盈利的新方向。

有分析认为,京东此次宣布进入外卖赛道,是扩充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版图的重要动作,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京东可以提供从生鲜食品到日用百货等全方位的零售服务。

1、即时零售,电商的下一个战场

随着消费者对“即时满足”需求的增长,即时零售已成为电商巨头的必争之地。相比传统物流配送,外卖模式能将商品在1小时内送达,特别是在生鲜、药品、日用品等高频需求场景,具备显著优势。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元,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并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在电商整体消费红利殆尽的环境下,更快的时效、更稳定的履约,能为平台争取更多用户黏性和稳定的复购率,没有人会忽视这块诱人的蛋糕。

京东正是看中了这一蓝海市场,通过自建配送体系与第三方合作,意图将外卖与即时零售相结合,打造“全品类+全时段”的履约能力。

2、京东外卖面临的挑战与破局之道

尽管京东外卖的布局已久,但面对强敌环伺,前路并不平坦。

• 用户心智难撼动:美团深耕外卖多年,已形成强大品牌认知和用户黏性,京东如何抢占消费者心智、吸引商家入驻仍是难题。

• 物流成本压力:京东虽有自建物流,但外卖业务对骑手数量和即时响应能力要求更高,如何平衡履约效率与成本控制将是长期挑战。

京东外卖若想突围,需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 品质背书: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提升平台供给与消费者体验。

• 提升骑手福利:优化配送算法,保障骑手收入与安全,解决“算法困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整合供应链优势:依托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主打生鲜、家电、3C等品类的即时配送,形成差异化竞争。

另外,京东外卖存在县域市场潜力,京东秒送已覆盖2300个县区,在低线城市即时零售空白区,或可复制“农村包围城市”路径。

结语

目前,外卖平台几乎形成垄断格局,“市场是需要鲶鱼搅和搅和的”。但可预见京东外卖的未来是十分艰难的,早前的百度外卖、滴滴外卖、抖音外卖都已选择出售或关停,也说明了这绝非易事。就带动美团和饿了么为骑手缴纳社保一事,京东外卖的“刘强东”味儿很足,这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至于其是否能打破商家、骑手、股客的三重困局,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