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回升,制造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河南省在制造业人才技能培训评价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2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新生就上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杨新生表示,2024年,河南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全年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86.9%,实现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一是政策引领,优化人才培育新生态。依据《2024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稳规模优结构增实效建设工作方案》,省、市、县三级工信部门联动,将技能培训纳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布局、中小企业赋能”四大维度精准施策。出台《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办法》等支持政策,激发企业自主研发装备产品和成果转化积极性,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艺改进等方面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在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先进农机装备、先进工程机械、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4条重点装备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中,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创新基地等,开展联合攻关、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形成教育、人才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是聚焦产业,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围绕纺织、印染、化纤、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皮毛制作、鞋帽制作等细分领域,通过技能和创意设计能力培训、建立多元化评价激励体系等,加快打造“河南织女”品牌。围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区块链、元宇宙、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建设高水平培训基地,提升数字人才能力水平,加快打造“数字工匠”品牌。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高校紧密对接产业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与省教育厅推动成立了全国机器人和数控机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河南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搭建人才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之间的沟通桥梁,进一步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是助企服务,营造人才培养新氛围。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充分利用助企干部这一重要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职工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大力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技能创收、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积极组织适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行业骨干企业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采用一种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技能水平、职业操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技能等级认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群,加快培育产业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制造强省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杨新生表示。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