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大力投入AI,阿里刷新阿里

IP属地 北京 编辑:苏婉清 港股那点事 时间:2025-02-21 12:00:18

当下,中国资产重估行情正在资本市场持续演绎。这场AI技术的突破,在国内复制了当年ChatGPT开启美股(持续至今的)AI牛市的“奇点时刻”。

正如多家外资投行普遍提出的观点:“AI引发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恰恰也反映出,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逻辑或正在经历剧变。

在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Top10涨幅名单里,排名第五是旗舰公司阿里巴巴,录得累计涨幅约47%。

因此,重估阿里的AI,也已成为当下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叙事的焦点所在。阿里巴巴刚刚刷新的新一期财报,无疑在这一浪潮中备受瞩目。

而在今晚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这不仅彰显了阿里在AI赛道持续深耕的决心,更暗示了其在长期AI布局下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值得投资者高度重视。

“我们对聚焦电商和‘AI+云’的发展战略充满信心,也对新技术周期带来的商业机遇充满期待。”吴泳铭说。

01 始终在全球头部科技公司牌桌上

这轮行情中,阿里为何能获得市场的看好?

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AI的边界在认知层面被进一步拓宽。

如今,告别了单纯的“拼故事”“炒作想象空间”的叙事逻辑,市场资金显然愈发青睐那些应用场景明确、盈利模式清晰的AI公司。

与此同时,围绕“AI+”的投资主线,云计算等算力提供商首当其冲,成为受益者。

回过头来看,阿里的经营及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亦高度契合这一爆发浪潮的趋势,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首先,从财务表现来看,阿里有着坚实的业绩基础。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三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801.5亿元(人民币),预估2773.7亿元;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 620.5亿元。

至于AI方面,阿里财报显示,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亮眼表现有目共睹。春节前后,以DeepSeek和阿里Qwen2.5-Max 为代表的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火出圈,进一步稳固了阿里“AI核心玩家”的地位,也让市场重新认识到此前低估了中国AI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资产价值。

尤其是,市场认知逻辑正从将阿里AI能力视为“成本中心”向“利润引擎”转变的关键过程中,阿里云最先体现出这一变化。据阿里财报,25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录得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这一数据较24年和23财年的同期增速都明显高出不少。更为亮眼的是,阿里云本季度经调整后EBITA增长33%至31.38亿,利润率接近10%,超出市场预期。

AI相关产品收入的连续高速增长,以及阿里云收入增速回升稳固,盈利持续保持稳定,这些都可证明阿里在 AI 领域的投入正在逐渐高效的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地位方面,阿里在AI领域长期积累,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在市场中具备极高的辨识度。无论是云计算、AI模型研发,还是电商等业务场景的AI应用,阿里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热点事件的催化,更是让阿里在AI领域的影响力如虎添翼。媒体报道Apple与阿里正在合作,为国内苹果手机用户提供AI服务,尽管合作细节不明,但这意味着,苹果充分认可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及阿里云面向AI的全栈技术能力。

要知道在海外市场,苹果的合作伙伴正是OpenAI。这相当于把阿里巴巴跟OpenAI正式对标。

放在市场情绪层面,亦让原本一直被低估的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迅速站到了关注的中心位置,极大地强化了市场对阿里在AI领域实力的认知。

尽管当前阿里的估值大头仍取决于淘天业务,但从公司新一期公布业绩来看,核心电商业务继续呈现出向好态势,至少不会成为阿里在AI和阿里云发展进程中的估值拖累。往乐观一面去看,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甚至还能给长期AI竞赛高投入提供后续源源不断的财务支持和保障。从而给阿里股价上涨与阿里AI价值重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而言,阿里凭借真实可靠的业绩表现、热点事件的催化、稳固的行业核心地位以及较高的市场辨识度,进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具业绩支撑的纯正AI概念股。

在这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中,阿里无疑已经成为最大受益者,并且未来有望继续巩固这一地位。

02 面向未来新起点,全力投入AI

春节前后,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AI赛道迎来了新的变局。

如果说过去AI竞争的维度聚焦在算力军备竞赛上,如今在高性价比模型下,AI竞争的本质已经转向“先进模型×充沛算力×场景生态”的立体博弈。

这一变革中,阿里凭借全链条能力布局,成为少数押中技术变革“靶心”的巨头。

阿里与苹果的合作事件恰恰也印证了这一点。

前者提供的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需要苹果全球终端场景的落地验证,而后者则需要阿里云的高性价比算力支撑。这种双向选择背后,实际上也暴露了阿里在AI产业链中的独特卡位——既掌握大模型的算法突破能力,又有充足算力+完整云平台构筑算力壁垒,更有依托淘宝、菜鸟、高德等生态矩阵形成场景闭环。

从大模型来看,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其不仅展示了阿里在AI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也让阿里在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持,能够不断抢占市场先机。

为了承接AI技术的快速发展,阿里围绕AI战略核心,将持续投入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以及现有业务的AI升级改造。

吴泳铭在本次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提及,AI时代对于基础设施有明确而巨大的需求,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AI基础大模型对于行业生产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阿里将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

依托淘宝、菜鸟、高德等生态矩阵,为阿里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吴泳铭表示,对于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AI技术升级将带来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机会,因此将持续提升AI应用的研发投入和算力投入,运用AI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AI时代的新发展机遇。

可以说,不论是从B端基础设施的护城河构建还是C端场景的生态闭环,AI赋能下都将让阿里大有可为。

03 阿里还有多少价值看点?

阿里股价在过去经历了一轮大涨,但很显然这只是估值修复的前奏,真正的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

仅从此前摩根大通的报告来看,其认为,目前市场对阿里云的估值明显偏低,PS仅为4倍,如若对标美国SaaS公司平均6.5倍或微软10.5倍的估值倍数,隐含涨幅分别可达14%和39%。

很显然,当下市场还存在的预期差的根源在于,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两大质变:

其一,AI货币化拐点来临。

随着Deepseek、Qwen2.5-Max等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型逐渐普及,使得AI推理成本及价格大幅削减,这将直接触发杰文斯悖论——成本下降刺激需求爆发,进而拉动成倍数的总算力需求提升,对云计算厂商构成利好。

显然,阿里云作为底层算力供应商将享受量价齐升红利。

这一点实际上也从去年北美云计算服务商的演绎路径中得到确认。结合这些云厂商云业务的收入数据可以看到,随着AI产业的推进,云业务收入增长均有所提速。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市场以往低估了阿里“云+AI”一体化战略的巨大潜力。

当北美云计算巨头仍在纠结AI投入与利润平衡时,阿里已通过“云业务反哺AI研发,AI技术拉动云需求”的正循环完成商业闭环,这种技术迭代与商业变现的同频共振,恰恰是资本市场最乐意看到的亮点。

其二,生态裂变效应显现。

仅从与苹果合作来看,其不仅显示的是对阿里技术的认可,更将催化开发者生态的虹吸效应。

试想,当数百万iOS开发者选择通义千问作为模型底座时,其产生的链式反应,将极大提升阿里生态的竞争力。单从货币化能力来看,显然这一链接优势也已经在此前微软Azure+OpenAI组合中得以验证。

对此,近期花旗研报指出,阿里巴巴被苹果选中,印证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模型及技术能力的进步。除了许可条款之外,阿里巴巴亦可能受惠于大量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涌入,他们会在iPhone上升级或发布他们的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程序,并考虑将通义千问或阿里云,作为他们的模型或云端服务选择,这将开辟无限的人工智能或云端相关的货币化机会。

此外,传统业务反哺AI战略,也为阿里加铸了一层更为厚实的安全垫。

市场总将阿里视为“电商公司转型AI”,却忽略了其现金流业务的战略价值。每年超千亿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足以支撑AI基础设施的长期投入,这种“现金牛+成长股”的双重属性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尤为稀缺。

当前围绕AI对阿里云业绩估值和对阿里AI业务、AI赋能的价值重估仍处于逻辑和情绪阶段,也就是投资者常看到的“拔估值”阶段,后续还是需要持续关注阿里相关业务落地情况,以及实际业绩交付表现。

未来,若能将叙事转化为更多实打实的增量业绩,那么阿里巴巴的市值,仍有希望突破当前市场所能想象到的乐观预期位置,甚至还有望最终打破其在2020年所创下的约8000亿美元市值高位。

04 结语

阿里的AI叙事本质是一场“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现金流验证-资本反哺”的螺旋上升进程。

当市场还在争论AI是泡沫还是革命时,阿里在不断投入AI,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云业务连续超预期、以及与苹果这类顶级科技公司的合作,给出了最具象的答案。

或许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提到的,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最好的机会通常是在大多数人不愿做的事情中发掘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