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李东阳:推进民营企业家失信限高制度完善,助力企业信用修复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海川并购集团 时间:2025-02-21 11:30:13

在迎接挑战与机遇的2025年,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携手旗下子公司及合作伙伴共同于2月20日在北京中海财富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家失信限高制度完善,以助力‘诚实但不幸’的企业家重生”的研讨会。这场研讨会不仅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法律财务机构的业务领域从业者、企业高管及学者的积极参与,更是为了解除困境企业家及法定代表人的失信限高状态,恢复他们创业的自由,提供专业的法律帮扶和产业支持。

会议伊始,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的执行总裁李东阳表示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即始终不移地、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他表示,很高兴看到意识到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且采取措施禁止跨区域的“远洋捕捞”式的执法,多方位帮助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感受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困难的关心和帮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并落实解决这些问题,会议重点围绕着对于那些因“诚实但不幸”而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如何为他们提供重生的机会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近年来,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执行总裁李东阳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破产法健全及个人破产制度的完善,特别是关于企业家及法定代表人失信限高制度的优化。他深知,这一制度的完善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试错的机会,更是对债务人的纾解与救济,对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在立法建议中,李东阳先生强调,建立民营企业家个人破产制度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举措。他同时指出,信用修复制度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惩戒失信行为的同时,也需为已受惩戒的失信主体提供修复信用的机会。

然而,当前企业信用修复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数据壁垒、修复周期长、记录修复不彻底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阻碍了他们重生的步伐。

为了帮助这些“诚实但不幸”的企业家获得重生,李东阳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首先,加强信用修复工作部门间的协同至关重要。只有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才能让企业更高效地完成信用修复。

其次,行政部门应明确信用修复的办理标准和流程,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简化修复程序、设立网上受理窗口等措施,降低企业的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率。

此外,司法系统网站也应设立信用修复受理窗口,方便企业咨询和提交材料。同时,加强信用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李东阳分享了一则关于某能源有限公司信用修复和执行和解的案例,涉及一起价值超过两亿的追偿权纠纷。因疫情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陷入困境。由法院牵头启动信用修复机制,与申请执行人协商,促成执行和解,用产品抵债,帮助公司恢复生产,解决了债务危机。该案例也充分政府和法院在信用修复中的关键作用。

与会的集团公司股东及合作单位围绕当前信用修复所面临的困境及化解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代表们一致表达了对于企业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支持,并分享了多个帮助失信企业恢复信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宝贵经验。虽然信用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企业“回归”社会之路仍充满挑战。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和质量,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作为在企业债务危机化解领域具有深厚专业底蕴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困境中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援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作为保就业的坚强柱石,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能够促使信用修复制度建议的落地,中国海川并购投资集团将结合调研情况并组织论证材料,向全国人大提交一份关于企业信用修复体系的立法建议。对于信用修复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制度设计到操作流程,都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完善的法律框架,为企业搭建起一座连接银行、投资者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使企业在遭遇债务危机后,能够迅速获得资金支持,恢复正常运转。

海川并购投资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在债务重组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为推动企业信用修复立法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企业信用修复体系一定能够不断完善,并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