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用户运营:个人IP不是毒药,但剂量很重要!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江刀鱼 时间:2025-02-21 11:00:18

最近格力电器把全国门店招牌换成“董明珠健康家”的操作,直接让吃瓜群众炸了锅。

有人盛赞董小姐英气逼人,风采无双;也有人戏谑“格力变董府,品牌成了私家庭园”。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品牌IP明明已经成熟,非要让领导人IP在终端“C位出道”,这到底是营销妙招,还是战略昏招?

01

从“格力=空调”到“格力=董明珠”,

这波操作有多野?

想象一下:当你踏入电器商城,欲寻空调之时,抬首却瞥见‘董明珠健康家’六个大字赫然在目——恍若误入了另一番天地,好不诧异!

这可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春节后真实发生的商业魔幻现场。

根据互联网相关信息,格力在四川、山东等地门店一夜之间完成“品牌改造”,线上直播间也集体改名。官方说法是“重构零售价值链”,但明眼人都懂:这分明是把董明珠的个人IP焊死在了品牌脸上。

要知道,格力过去30年砸钱砸资源,好不容易让“好空调,格力造”深入人心,如今却主动让“董明珠”三个字覆盖终端标识。

网友犀利点评:“往后购置格力冰箱,莫非还得先向董阿姨呈上肖像使用之礼?”

更绝的是,这已经不是董小姐第一次“抢戏”。从开机画面是个人头像的格力手机,到被吐槽“土到掉渣”的玫瑰空调,再到直播间里亲自下场怼网友审美,董明珠早把“个人IP即品牌”玩成了连续剧。但这次直接把门店招牌换成个人IP,属实是“破次元壁”级别的操作。

02

个人IP上瘾症:

流量狂欢背后的三重风险

成功的企业家,属实是企业的门面担当,然而,过度依赖个人IP可能导致品牌定位不清晰,引发公众审美疲劳,并潜藏内部管理风险。不是说企业家不能做IP,而是需警惕个人IP喧宾夺主。

风险1:品牌变“人设”,说塌就塌

品牌IP像钢筋混凝土大厦,个人IP却像网红气球——看着膨胀得快,但针一扎就破。格力目前将终端渠道几乎完全依赖于70岁的董明珠,这无疑将品牌安全置于如同人设过山车般的不确定之中。

想想看:正如近期报道所指出的,董明珠可能在2025年退休,届时她将年满72岁。她的退休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还可能对格力电器的未来发展和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在她退休后,格力电器面临决策失误或卷入舆论风波,那么“董明珠健康家”的门店可能会面临尴尬的境地。

反观美的、海尔等对手,董事长低调做幕后,品牌形象始终稳定如“家电界公务员”。这就像选择伴侣——品牌IP如同靠谱的经济适用男,稳定可靠;而个人IP则像浪漫但善变的艺术家,充满变数。试问,消费者更愿意与谁共度长久时光?

风险2:消费者蒙圈:“我到底在买格力还是董明珠?”

品牌心理学有个“心智货架理论”:消费者大脑里每个品类只有有限位置。格力历经30载,成功将自己植根于“空调即格力”的顶尖位置,而今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犹如主动让出市场中心的宝座,强行踏入“名人附属品”的领域。

有网友神吐槽:“以后董小姐要是代言保健品,我是该相信格力空调能治病,还是担心买保健品送空调?”

更现实的问题是:二、三线城市大爷大妈走进“董明珠健康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店卖保健床垫的吧?”——品牌识别度暴跌,教育成本飙升,这波操作属实是给竞争对手送助攻。

风险3:“去董化”将成为格力的终极难题

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应超越个人生命周期。但看看现在的格力——官网是董明珠、门店是董明珠、直播间是董明珠,连空调广告词都快变成“董明珠的空调你值得拥有”。

一旦面临权力交接,继任者或将不得不启动“格力品牌复兴计划”:要么继续利用董明珠的影响力(如同苹果在乔布斯离世后的艰难前行),要么忍受“去董化”过程中的阵痛。

对比之下,隔壁美的默默把方洪波藏在“数智美的”战略背后,海尔让“真诚到永远”的slogan比任何领导人都响亮——铁打的品牌,流水的董事长,才是百年企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03

个人IP不是毒药,但剂量很重要

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个人IP的价值。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董明珠的店”双十一狂卖3.63亿,证明个人IP确实能带来真金白银。但过度依赖个人IP,犹如饮鸩止渴。品牌应如参天大树,根基深厚,而非寄生于一人之荣辱。

但关键要搞清:个人IP应该是品牌IP的“限定皮肤”,而不是直接替换游戏角色。

看看高手怎么玩:

•雷军VS小米:雷布斯再接地气,小米门店依然叫“小米之家”。雷军的人设是给品牌加Buff,不是替代品牌本身。

•马云VS阿里巴巴:马云再传奇,淘宝天猫依旧独立品牌。

•马斯克VS特斯拉:虽然老板天天上头条,但特斯拉门店绝不会改名“马斯克未来屋”。SpaceX火箭上印的也是巨大Logo,不是老板大头照。

•甚至格力自己:当年“格力=董明珠”更多体现在营销端,线下渠道仍然保持专业形象。如今这波“贴脸开大”,属实是把平衡玩砸了。

04

给品牌运营者的几点重要建议

1. 做好“IP角色分配”

品牌IP当男主,个人IP当特别出演。可以参考苹果:乔布斯活着时是灵魂人物,但Apple Store永远不会改名“乔布斯创意工坊”。

2. 给个人IP加上“安全绳”

董小姐的强势人设固然吸引眼球,然制度之绳亦不可或缺,以资约束。比如学习任正非——虽然个人影响力巨大,但华为门店依然叫“华为”,发布会主角永远是产品。

3. 准备Plan B

据天眼查数据,“董明珠健康家”商标尚未注册。建议格力法务部连夜加班,同时制定“去董化”应急预案。毕竟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结语

别让个人IP成了品牌的“束身衣”。

格力这波操作,像极了娱乐圈顶流突然把微博名改成经纪人名字——短期话题度拉满,长期看却是给品牌套上枷锁。

格力“董明珠健康家”的更名策略,短期或许能收割流量,但长期看,这是一场以品牌主体性为代价的豪赌。当企业将创始人IP凌驾于品牌IP之上时,无异于将大厦建于流沙之上。品牌建设需要敬畏时间的力量,而非追逐热搜的短暂闪光。

真正的品牌生命力,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洞察、对产品价值的坚守,以及对品牌独立人格的敬畏。

最后送各位品牌运营者一句话:个人IP可以是品牌的翅膀,但千万别让它变成捆住手脚的绳索。毕竟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商业世界,能活到最后的企业,靠的从来不是某个人的脸,而是消费者闭着眼都能认出的那个Logo。(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