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的国家,拥有14亿多人口,比美国多11亿人,但是为什么消费能力远远不及美国呢?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今年全“露馅”了!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非常高,美国的人均GDP在2021年达到了6.93万美元,按照最近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40多万,这个标准确实很高。
既然美国人均GDP有这么高的数值,购买力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而且美国人有着不储蓄的习惯,每月刷光信用卡的人,似乎都是很正常的,其实这和国家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差异有关。
美国人会开诚布公地讲AA制,大家不管关系多友好,一起外出聚餐都是各自出自己的那一份钱,实际上这种消费文化和习惯也有优点,大家都没有额外的负担,而且相处起来会更加轻松,如果是点餐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也不必过多顾及其他人的口味等。
美国除了经济实力特别强大的富裕阶层,其他普通人群都不会进行储蓄,都会赚多少花多少,而且美国人的消费主要是食品和汽油,作为一个几乎全民开车的国家,用在汽车和加油方面的消费是必需品。
而美国人对于食物的品种并不过多追求,水果蔬菜和面包香肠以及牛排,再加上点牛奶或者咖啡,就是很多家庭里一年到头来循环往复的菜单了。
美国很多人都在租房子住,购买房子的人并不特别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像中国人对于家庭和房子有着执念,这些文化差异,也带来了消费习惯的差异。
再来看我国有着比美国多11亿人口,但是消费能力却并不比美国高,这是因为中国人都习惯做储蓄,不管收入高低,都习惯存钱,而且中国几乎绝大多数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首选项就是房子,这在城市中更是普遍现象。
很多人要背负几十年的房屋贷款来供给一套房子,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一套房子几乎要掏空两代人的积蓄还不一定能全款搞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不会肆无忌惮地花钱消费,但是中国人因为是人情文化,对于很多走亲访友和随礼的事项,消费是很多的,一年到头人情捧场的杂项加一起,其实很多人的消费比给自己购物可能花费还要多。
所以不能盲目地武断说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如美国,其实这是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差异造成的。
美国人讲究及时享受,他们可以工作几个月然后就到处去玩,把钱花光了再去工作赚钱。
中国人是未雨绸缪型,总有忧患意识,不能想象如果口袋里不存钱日子怎么过,总担心有应急的项目需要用钱承担不了。虽然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很多,甚至很多人讲究精致穷,小资文化也流行了一段时间,很多人也愿意花信用卡去提前享受生活。但是随着几年的疫情下来,很多人都开始收敛和改变,不再提前消费,更不敢大手大脚花钱了。
这样比较下来,美国的3.32亿人口,消费的金额,确实比我国14亿多人消费还要多。
今年以来全露馅了,在疫情的压力下很多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减薪,也有很多人的工作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全球都有发生,不仅仅是某个国家和地区。在疫情的冲击下,美国也有大批的失业者,但是美国的公民福利比较丰厚,很多工人领取的失业救济金,甚至不比出去工作时赚的少。当然美国除了医疗保险因为是私营的原因不能给与公民,联邦政府提供给美国公民的福利待遇确实不低。
有了政府的保障,美国人就算是失业阶段,消费习惯和水平降低的情况也不特别明显,因为足够支撑他们日常的生活,除非美国人生病,如果没有购买医保的美国人就会因为一场大病变得破产,这在美国屡见不鲜。
再来看中国人,我国也有给与人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也很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也有提升。但是中国人因为习惯老幼皆养,三代同堂,对于消费呈现出女性和孩子作为消费市场的热门,其他的消费项目则分散得多。
所以在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前提下,中国14人口的消费能力,从表面看似乎是没有美国的消费能力高,但是实际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低的,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都在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