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近期车圈维权不断,为何车企“背刺”行为越发频繁?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车市红点 时间:2025-02-21 10:32:27

虽然距离“315”晚会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近段时间以来的国内车市,消费者却“维权”不断。近日,部分车主维权事件在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车企也对此快速做出了回应。

其中,针对新款莲花降价超10万所引发的舆论争议,莲花中国总裁毛京波已经公开致歉,并表示“公司与用户的前置沟通做得不到位”。不过在致歉信中,毛京波并未针对老车主给出具体的补偿方案。

针对沃尔沃4S店被曝“偷梁换柱”,擅自配备山寨音响一事,沃尔沃官方也已经做出回应,已经针对部分4S店配备山寨音箱事件展开专项调查,并表示后续将督促相关经销商与消费者沟通。

虽然针对消费者的维权,企业基本都及时给予了反馈和重视,但众所周知,这两起维权事件,只是近两年来国内车市消费者维权现象的两个缩影。

以今年以来的车市发展举例,从年后开工“一口价”、“零首付零利息”等优惠政策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到新款车型大幅降价或者“加量不加价”,引起老车主不满和维权,再到经销商4S集团疑似“暴雷”,年后退网关店加速,消费者提车难……虽然深陷其中的车主并未进行和组织大规模“维权”,但2025年的车市刚开始,就似乎已经陷入了信任危机。

站在车市消费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来看,这显然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

一方面,近两年来,在价格战和内卷潮的推动下,从主机厂到经销商频繁的降价、无序的竞争,不仅打破了零部件以及整车市场的价格“稳定性”,而且由于新能源车普遍迭代较快,在价格战的推动下,不到一年就推新款车型,并在此基础上“加量不加价”的操作,基本是当下新能源市场的常态。

而燃油车市场,在新能源市场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的轮番冲击之下,“买完就降价”的现象更是时有发。所以,在价格战的推动下,随着近两年来,车企“背刺”老车主的行为越来越频繁,消费者的购车心态也越发保守和谨慎。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厂,再到下游的经销商等关键产业链环节,也都遭到了大洗牌。

2024年国内车市年产销曾虽然再次突破了3000万台,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根据乘联分会数据,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作为对比,2023年为行业利润率为5%,2018年为7.58%。

除了市场利润率的下滑,2024年还有4000家4S店退网关店,相比2023年的4S店退网关店量大幅增长,部分主机厂也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不仅引起消费市场对于汽车产品“品控与质量”的担忧,而且随着制造、购车以及售后等多环节的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加大,终端消费情绪也越发低迷。

因此,当2025年开年后,价格战之火再次呈现出了燎原之势、新款车型再次上演“加量不加价”的戏码,4S店“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的行为屡禁不止,消费信心再次受到打击,2025年不仅注定将是“艰难”的一年,而且今年的“315”,或许会格外热闹。

长期来看,这样的现象很有可能还将在未来几年,持续重复上演。要知道,即便消费维权不断,但从现阶段的竞争来看,没有车企会在“降与不降”之间徘徊。

事实上,尽管“持币观望”,成为了部分待购群体对于车企在产品价格、品控、售后等多维度“背刺”行为的无声反抗,但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没有什么比“再次降价”更有说服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产销产销,仍然再次突破了3000万辆,做到了再创新高。

是的。目前我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还比较低,即便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购车需求仍然较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价格战的持续爆发以及市场的“背刺行为”,并非是大幅降低了购车需求,而是延长了购车决策的周期,降低了购车决策的效率。

所以,哪怕市场价格战不断,车企新款车型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成本定价越来越低,背刺行为越来越频繁,但市场仍然有大量的购车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新能源和智能化新技术还处于快速迭代和爆发的阶段,以今年最火热的“智驾”为例,自比亚迪打响“全民智驾”以来,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车企宣布加入“智驾平权”的阵营。相比于2024年,进一步“向下”,已经成为了2025年国内主流市场以及高端市场智驾车型定价的趋势。

而根据目前各车企的技术研发进展来看,未来5年内,包括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以及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技术,也将进入量产和应用阶段。

这也就意味着,在新能源快速上升,取代燃油车成为全球主流动力形式的过程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和普及应用,持币观望以及背刺维权的事件,很有可能将长时间在业界反复上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