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蜗牛、企业发展体裁
很多年以来,蜗牛君一直有一个观点,认为促使经济走好的首要方式,应该是促使民众消费,因为这才是本质性的,根本性的终端力量。
后来虽然不反对这种观点,但是觉得这种方式有点过于理想化了。甚至对于国家将很多资源投入到帮扶企业,而不是直接发钱给民众这一做法上有了更好的理解。
所以搞好中国经济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根本的落脚点和主线就在于两个方面:根本主线在于搞活民企,落脚点在于刺激民众消费。
为什么蜗牛用这一次把搞活民企放在了消费之前呢?是因为这两个关系是因果关系,具有先后作用。
第一,按照中国的国情,有了大量公司的发展,特别是民营公司的发展,才能够带来更好的活力。才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从而让整个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第二,民众有了工作就会有收入,就可以去消费,消费就会刺激企业的订单产出,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在中国这种特有的国情下,尽管最终的落脚点是民众的消费,但只有让企业更有活力才能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弱势民众没有收入,就算他们有存款也不敢消费,这也是当下当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民众更不愿意消费的原因。所以,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另外一种逻辑,唯有激活企业才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的经济贡献量、就业贡献量、活力贡献量,70%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中国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往往是民营经济必要有活力的时候;当民营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