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
2024年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超260万家、增长10万户以上,7家深圳民企入围世界500强、27家上榜中国民企500强、40家成为广东省民企100强;“2024深圳企业500强榜单”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69.80%,实现营收占比45.03%;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近4.7万家,占全部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例近九成……民营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贡献了全市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GDP、60%的进出口、70%的税收、80%的技术创新。
在这座被誉为
“民营经济第一城”的城市
最具代表的“特产”就是企业家
近年来
深圳不断优化
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环境
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得以加速释放
深圳前海。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培育营商沃土
让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2021年柏垠生物科技在深圳落户,在其CEO崔俊锋的眼中,深圳是企业发展最好的选择。如今柏垠生物科技已是深圳“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创新模式的典型范例之一。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茂盛的“梧桐树”、最强劲的“吸铁石”、最核心的竞争力。深圳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去年11月1日,“向深圳企业家致敬!”等标语连续四晚闪耀在深圳各大地标,早在2019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法定设立“深圳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2024年4月,在市发展改革委下设民营经济发展处,负责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等职能。
深圳高新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从先行先试到全面落地,改革举措在全市“遍地开花”,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企业在深圳落户发展。2024年全年新增经营主体52.8万户,总数超44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境内外上市公司达57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7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08万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深圳持续加大惠企利企助企力度,找准市场主体需求与政策发力点,精准有效施策。工业经济“30条”、接续稳发展“20条”、纾困解难“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经济稳增长“30条”……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超过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750万家。
近年来,深圳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给优惠”的同时,着眼于“给机会”“重培育”。市主要领导带队频密走访民企,召开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行业协会座谈会,面对面谈发展、心连心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同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我帮企业找市场”等行动,为企业找资金、找人才、降成本。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深圳是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沃土,深圳也以持续优化的政务服务让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激发创新活力
驱动企业“加速跑”
“‘沃特’两字,我解读为‘根植创新沃土,绽放材料特色’”。20多年前的吴宪,拿着2万元在深圳成立沃特新材,如今公司不仅在2017年成功上市,也成为了中国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如吴宪所说,深圳正是这样一座创新之城。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速18.9%,占GDP比重达6.46%,首次实现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深圳福田。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闻名遐迩的“6个90%”,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职务发明专利以及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凸显深圳创新要素高度集中于企业,而其中民营企业是主力军。
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在深圳发布,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车企……2024年,深圳企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正是坚持创新的结果,华为投入巨资致力于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持有全球有效专利超过14万件,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比亚迪有11个研究院、超11万名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元。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迈上4万亿元台阶,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以上,占深圳进出口总值约70%。“外贸第一城”背后,正是成千上万市场主体构成的“民营经济第一城”。在“新三样”的锂电池中,欣旺达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印度、越南、匈牙利、摩洛哥等国家建设多个生产制造基地。财报显示,其2024年上半年实现境外营业收入96.8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40.49%。
大企业出海势头强劲,“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毫不逊色。影石创新连续6年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稳居第一,市占率达将近七成;被马斯克频频点赞的大漠大智控,海外营收已占整体业务的30%;年收入达5亿元的浩瀚科技,超六成的收入都来自海外市场……
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民间投资的活力持续释放。信心赛黄金,深圳围绕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已推介项目23个、投资额1260亿元,2024年实际民间投资增长7.8%,占全市投资40%以上。
产业高效协同
锻造发展“新速度”
产业生态的构建不仅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同样也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深圳,每28.5秒,就有一部智能手机被生产制造出来;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小漠港出口新能源汽车。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通讯员 叶群 黄健昕 摄
深圳“速度”的造就得益于产业集群的融合集聚,以及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深圳是全球工业种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在国家统计局划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3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万余家,连续两年稳坐全国“工业第一城”。
链主领头,产业集聚,要素汇合,培育生态,深圳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22年6月,深圳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细分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引“活水”,灌企业。深圳把握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契机,从科技金融和资本市场两条主线发力谋划实施组合拳,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项目率先落地。服务科技创新金融产品迭出,深圳科技、普惠金融信贷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腾飞贷”助力67家快速成长期科技企业获贷21亿元,“科技初创通”为约2万家企业生成精准画像,河套“科汇通”试点推广至全国16个地区。深圳积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新增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居全国首位。
拓空间,强保障。先后印发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年)》和《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规划打造约525平方公里的“20+20”产业空间总体格局,围绕“20+8”产业集群供应产业用地313公顷;出台10个重点产业的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区增至9家,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0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39%,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搭架子、汇资源、拓渠道、聚合力,深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经营主体需求,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努力成为要素资源最集中、获取要素最便利的领先城市,确保在深企业能够以最便捷最顺畅的方式触及所需资源,营造应有尽有、无所不有,高效便捷、性价比高,单方面突出、综合优势更强的产业生态。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