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允许直投最高100%亏损!广州国资基金容错机制再升级,业内呼吁更多举措为创新兜底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大力财经 时间:2025-02-21 00:00:23

从佛山探索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容错率可达80%,再到近期广州黄埔推出科创母基金直投容错率最高100%,广东省在探索国资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不断尝试新的举措,吸引相关资方和投资管理机构关注。

不过,现阶段创投行业内部投资进程趋缓也是客观事实,机构、投资人、创业者之间的需求相互制约,难以形成高效的一级市场投融资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进一步放宽机构参与国资直投管理的容错机制,能激发更多市场活力,更多有潜力的初创型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将更有底气参与市场。

国资基金大胆试错再进一步,广州探索100%容错机制

2月13日,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重点对母基金直投运作的管理进行了创新,其中就有备受关注的收益分配和考核制度。

根据风险容忍机制的设定,未来将按照投资阶段,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产业直投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各类别投资总额50%、40%、30%的亏损,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同时规定,当年超出部分的亏损以风险准备金与受托管理机构当年度和以后2个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资奖励资金进行弥补,直至扣减完毕。

简单来说,政策的制定对于母基金直投的容错率上限进行了拓展,此前有佛山国资探索基金建立以80%容亏率进行实践,一举刷新了国资容亏率的纪录。此次上限设定为最高全免责,也为企业大胆重新试错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据此次细则的规定,拟设立的科创母基金规模达50亿元人民币,适用于直接股权投资的资金占比为30%。据悉,该基金的设立是在原黄浦区人才引导基金的基础上设立的,且对直投种类进行了量化确认。

其中,种子直投将聚焦初创企业,设定企业估值在1亿元以下(含),科技团队股权占比超过40%(含)。天使直投项目则关注成长期企业,要求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及以下,企业人数不超过200人,研发人员占比至少在20%及以上。而在产业直投方面,实缴注册资本要求在500万元及以上,近两年经审计后每年营业总收入在3000万元及以上。

创投行业内部投资进程趋缓,此次细则:投资时限可延长

从前述政策的尝试和探索不难看出,在涉及国资直投考核容错机制方面,进一步放宽容错比例。同时也对适用直投的范围及相关企业性质有明确要求,记者了解到,局限于企业成长周期的不同,实务中基金的投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作为政府引导基金的一种,类似的科创母基金管理需要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进行,后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尽职调查、确认、投资等事宜。不过,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行业内部的投资进程相对放缓。

“除了符合要求的企业资质越来越少外,被投企业当中的跟投及再融资计划也相对放缓。”2月20日,华南一家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投资总监在同记者电话交流时表示,一些被投企业甚至是重点项目的发展规划调整后,影响基金存续期与项目存续期的匹配。

据介绍,由于引导基金管理的机构参与时间不统一,不同管理人为了抢抓时效忽略更早期项目培育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灵活的投资时限非常重要。根据此次细则的规定,种子直投项目、天使直投项目以及产业直投项目的投资时限分别为10年、8年、6年。

同时,细则中明确,经管委会、区政府批准,投资期限还可以延长。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成长规律为企业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陪伴企业成长壮大。

事实上,放宽投资时限既可以使得管理人更加从容布局长期项目,也能够增加优质项目命中的概率,进而提升整体的投资收益,长期收益的显现对于基金吸引更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

创投机构纷纷优化自身考核机制,业内呼吁施行“全容错”

前述两方面当中,一是政策对于投资端的容错率进一步提升,二是行业内部面临着投资难影响投资效率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整体的考核要求难以与实际的管理水平相契合。如何进一步打通这些堵点是关键。

前述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包括他们公司在内,行业现在不少基金的负责人都难以交出满意的答卷,体现在考核的标准难以在短期内兑现。“我们公司的做法是,让基金负责人放开手脚,纳入基金投资项目的再融资考核,不再以基金整体的收益作为目标。”

该人士指出,按照被投企业新一轮融资的情况,对于估值提升的企业来说,机构所持股权的权益也在增加。而按照短期业绩考核来看,这些账面收益的增加或许不值一提。

此外,也有险资机构向记者表示,尽管政策鼓励其投资长期项目,但实际上要做好几十年回本的准备。“客户的现状是产品偏好短期化,快回本。恰恰成为制约险资投资乃至参与基金投资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通过考核机制的改变,让管理人、投资人都愿意尝试?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业内呼吁施行“全容错”机制,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项目投资,只要流程、程序合法合规,且对项目的调研调查尽职尽责,那么将来不管项目亏损多少,都应该免责。

此次细则虽然对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但并非所有直投项目都按照100%“全容错”机制来算,例如在种子直投、天使直投、产业直投等制定了常规的风险容忍比例。当年超出部分的亏损以风险准备金与受托管理机构当年度和以后2个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资奖励资金进行弥补,直至扣减完毕。

因此,目前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和创投投早、投小的容错需求方面依然存在不小分歧。但至少从目前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愿意放宽容错上限的态度来看,投资机构、创业者、投资人的投资愿景正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