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元老 “体面退场”, 万达商管上市失败的"后遗症"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2-20 15:33:46

图片系AI生成

春节刚过不久,万达集团又被两条重磅消息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先是万达商管总裁张霖辞去职务,张霖一度被外界视为王健林接班人。紧接着王健林超 7000 万股权被冻结的消息传出,让万达集团陷入了不小的震动。

这两件事,加之万达近年来持续抛售万达广场,一处处曾经的商业地标被转手他人,无疑让万达集团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一时间,外界充满了疑问:这家曾经的商业地产巨头,究竟背负了多少债务?它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元老的“体面退场”

张霖,这位在万达集团扎根近 25 载的元老,被外界视作万达的 “第三号人物”,他的离开绝非毫无征兆,而是有着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预兆。

早在 2024 年初,一系列权力交接的迹象就已悄然浮现。2024 年 3 月,万达集团批准他辞去文旅集团总裁一职,此后,他陆续卸下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万达酒店发展非执行董事等多个重要职务。企查查数据显示,2 月 7 日,张霖正式卸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几乎宣告了他在万达职业生涯的正式终结。而短短三天后的 2 月 10 日,万达商管发布重磅公告,正式确认张霖因个人原因辞去万达商管总裁职务,由现任董事长张春远接任。

25万达年生涯,张霖几乎参与所有核心业务,但最终未能在商管上市关键期站到最后。张霖的万达生涯始于2000年,当时年仅28岁的他加入万达集团。2012年,他出任万达电影董事长;2020年,接替吕正韬担任万达地产集团董事;2022年,他又重回万达电影担任董事长。在万达庞大的业务版图中,张霖就像一颗“万能螺丝钉”,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灵活填补各个关键岗位,为万达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而此次接棒的张春远,代表着万达新一代管理层的崛起。他于 2008 年加入万达,同样历经了从基层一步步打拼的艰辛历程。从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起步,凭借自身努力,历任总裁助理、万达宝贝王集团总裁等多个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

目前,除接任商管总裁外,他还兼任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等要职,肩负着引领万达在新时代持续前行的重任。

在王健林构筑万达商业帝国的漫长岁月里,身边汇聚了一批才华横溢、忠心耿耿的得力干将,张霖便是其中的一个。在万达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王健林并未效仿 “杯酒释兵权” 的做法,而是对这些老将予以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给予他们广阔的舞台去施展才华,让他们在集团的核心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然而,随着万达近年来陷入发展困境,风雨飘摇之际,那些曾与王健林并肩作战、一同缔造辉煌的老将们,却相继选择离开。2023年3月,时任万达商管董事长的齐界递交辞职报告。同年10月,接任的肖广瑞也选择了离开,至此,万达商管的新老交替完成。

他们的离去,无疑给万达精心构建的管理层架构带来了巨大冲击,也让万达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上市失败的"苦果"还在持续

张霖的离职公告中规中矩,万达也称“一切正常”,似乎张霖的离开仅仅是一场功成名就后的优雅谢幕。然而,对于洞察秋毫的观察者而言,这样的场景在行业寒冬之下,往往预示着一种战略上的紧缩或是深层次的权力架构调整。更重要的是,这一变动与万达商管当前所面临的经营重压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万达商管实现营收 399.26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有 2.8% 的增长幅度。这看似稳中有升的营收数据,却难以掩盖净利润下滑的隐忧。其净利润从 110.57 亿元降至 97.79 亿元,利润空间的压缩,无疑给万达商管敲响了警钟。

更为棘手的是,截至 2024 年 9 月底,万达商管的负债合计约达 2990.3 亿元,庞大的债务规模犹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 140.01 亿元,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公司远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祸不单行。王健林名下的多笔股权再次被冻结,让万达的处境雪上加霜。2 月 11 日,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王健林,冻结股权数额 7702.8 万元人民币,冻结期限为2年。这家大连核心投资公司,在万达集团的架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万达集团的 “命门钥匙”,因为它持有万达集团 99.76% 的股权,而股东仅有王健林、王思聪父子。这一冻结,不仅限制了万达集团在股权层面的操作空间,也引发了市场对万达集团资金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诸多猜测。

2 月 13 日,王健林又新增两条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分别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分别为 240 万元人民币、960 万元人民币,冻结期限均为 2 年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万达集团本就紧张的局势愈发严峻。

更令人震惊的是,万达集团累计被冻结股权金额已逼近 60 亿。这一惊人的数字,让市场一片哗然。网友们也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各种辣评层出不穷。有人调侃道:“万达的股权,现在比东北冰棍还硬核!”

要知道,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商业地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转型挑战,万达集团作为行业内的巨头,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股权冻结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万达集团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更加捉襟见肘。

更让万达头疼的是,万达商管上市失败的苦果仍在持续发酵。由于上市计划一再推迟,万达失去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债务压力,万达商管不得不开启大规模的资产出售行动。

在这场资产变现的浪潮中,万达出售了多处核心资产,包括一些优质的商业广场和物业项目。自 2023 年至 2024 年,已陆续出售超过 30 座万达广场。

进入2025年,万达的资产抛售步伐非但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提速。近期,吉林四平与扬州的万达广场便相继被新华保险纳入囊中。而新华保险在万达的资产处置过程中,逐渐扮演起了一个重要且频繁出现的角色,可以说,新华保险已然成为了万达在资产抛售领域的“老朋友”或者说是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对于万达而言,出售核心资产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债务压力,却也意味着其商业版图的进一步收缩。万达广场作为万达商管的核心资产,一直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大规模出售这些资产,不仅削弱了万达的盈利能力,也让外界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更多疑虑。

有分析认为,险资抄底商业地产,既是看中了资产本身的长期价值,也是其资产配置策略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万达来说,这种“断臂求生”的方式是否可持续,仍是一个未知数。毕竟,资产出售只能解一时之困,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重塑商业模式,才是万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025年对于万达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如何在资产出售与债务重组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股权冻结的困境中寻找突破口,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重新定位,都是摆在王健林面前的难题。而外界更关心的是,这位曾经的“首富”能否带领万达走出困境,重拾昔日的辉煌。

无论如何,万达的故事远未结束。它的每一步动作,都将在商业世界中引发连锁反应。而对于王健林来说,这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救之路任重而道远。未来,万达是浴火重生,还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本文首发于 ,作者 | 赵晨含,编辑 | 房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