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势力周榜“二人转”:“小米+红米”才是王道?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功夫汽车 时间:2025-02-20 11:03:18

进入到2025年,新势力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

2月的第二周,小鹏汽车成为新势力品牌销冠,小米超过零跑强势杀入前三,与第二的理想周销量差距缩小到600辆。不出意外,等到YU7上来,新势力销量排行将变成“两小无猜”,成为小米和小鹏的二人转。

按理小米第一款车上市还不到一年,小鹏前阵子还在ICU逗留,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发力。

为何这两家销量崛起得如此之快?它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定位+配置+诚意

去年3月底,小米SU7正式上市,也宣布这家互联网公司正式杀入汽车领域。如果当时有人说小米会在一年后杀入新势力前二,并且将整整一年“前一屁股车”,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但这样的事就是发生了。

小米造车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定位+配置+诚意。

首先说定位,小米面对的是主流家用车市场,第一款车型就是5米的中大型轿车SU7。既适合小青年日常通勤,也能满足三口之家的出行需求。

再就是配置,入门是最大功率220kW的单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5.28秒,这个性能已经相当不错;续航也相当了得,CLTC续航里程700km,支持400V快充,不论是城市通勤,还是中长途出行都能满足。

智能化方面是小米澎湃OS系统和Xiaomi Pilot Pro智能驾驶系统,配最主流的骁龙8295芯片和NVIDIA DRIVE Orin芯片。

不得不说,小米这些入门配置,对于很多车型来说已经算是次顶配,而且性能、续航、智能化方面的表现相当均衡,可以说完美切中了消费者的痒点。

再结合不错的舒适性配置和21.59万元的价格,让这款车推出之后一路火到现在。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产能依然不太够了。

小鹏与小米走的是一样的路线,从去年8月份的MONA M03上市,到11月份的P7+上市,我们会发现小鹏这家企业的气质完全变了。

曾经的小鹏以高价著称,P5(与MONA M03同级别)上市曾经定到15.69万起,G9也曾定到30.99万起。配置也是“套路”满满,以2022款小鹏P7为例,这款车的配置高达16款。即使剔除鹏翼版和上市纪念版这些,也还有十多个版本,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而现在的MONA M03和P7+都只有三个版本,并且都是入门即高配。其中P7+起步价只有18.68万,却已经配备了最新的XNGP系统,可以实现城市+高速路段的自动驾驶辅助。

MONA M03更是比亚迪普及智驾之前,同价位唯一配备高阶智驾的车型。国补之后10万出头的价格,就能实现高速NOA和600km+的续航,一切之前累积的质疑都化为了泡影。

(2)质价比+好名声,“小米模式”的魅力

小米也好,小鹏也好,其实运作的逻辑都差不多,就是做主流产品,主推高性价比,然后凭借自己不错的名声胜出,这就是典型的“小米模式”。

众所周知,小米如今已经变成了“杂货铺”。从智能手机到生活电器,再到家居用品、穿戴设备等等,小米的产品并没有太多颠覆性的技术。但凭借不错的质价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电视、冰箱、空调、扫地机器人这些,小米都是后发而先至。

但消费者之所以信赖小米,原因却并不简单,这源于多年来的持续投入。以最简单的充电宝、电池、插排为例,这些产品技术上早就成熟。但小米进入后,引入了大量颠覆性的设计,把这些传统的“丑东西”,做成了桌搭潮玩,并且更具性价比。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小米造车后才能如鱼得水。

小鹏算是新势力“老炮”,2021年就曾夺得新势力销冠,小鹏P7也是最早畅销的新势力高端车型之一。后面虽有起伏,比如P5和G9遇冷,G6火过一阵后迅速归于平静,但每款车型小鹏都投入了巨大的心力。

P5是最早搭配激光雷达的紧凑型轿车,G9最早搭载800V平台,并实现了480kW超充,G6是最早20万级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或许因为运营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车型并不那么成功,但厂家的诚意绝对是足够的。

这也是MONA M03出来后,能够迅速火爆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小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这才是高配置大显神威的基础。

(3)对抗“小米模式”,唯有“核心技术”

一年的时间彻底颠覆新势力格局,这就是“小米模式”的魅力。“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三样,“硬件+软件+新零售”。

以小米SU7为例,这款车的硬件绝对强悍,堪称“一身名牌”。电池来自弗迪和宁德时代,电机来自联合电子和汇川,车身零部件找的是‌中捷精工,车内饰件则是‌华域汽车做的。

简言之,小米找的都是业内一线或者准一线的供应商,用的也都是一线或者准一线的产品,再通过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大规模采购实现成本优势。小鹏的硬件没这么夸张,算是走的“红米模式”,但依然在同级别算是领先。

软件方面小米的投入也非常多,不仅做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智驾投入也超过55亿。至于小鹏,更是华为崛起之前唯一能与特斯拉掰手腕的智驾公司。

产品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吆喝”,这方面也是“小米模式”的强项。

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频繁互动,建立粉丝社区,让用户也能参与产品的迭代和改进,当然还有一系列的‌创意营销。当雷军一次次登上热搜的时候,就是“小米模式”不断发力的时候。

这也给对手留下一个难点,你能比小米更擅长营销吗?你能比小米的供应链管理更极致吗?不是做不到,而是非常非常难。

那怎样与“小米模式”对抗呢?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出小米做不成的产品,比如小米数字旗舰固然配置无敌,依然无法阻挡华为三折叠的热卖。

小米的智驾也“够用”,奈何HUAWEI ADS 3.0依然是行业天花板。对于要掏50万买车的用户来说,问界M9依然是更好的选项。要么卷供应链,要么卷技术,对于汽车行业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4)功夫拍案

小鹏和小米在销量榜上的攻城拔寨,归根到底还是“小米模式”的魅力。把价格打下来,把配置打上去,再加上产品符合主流需求,本身企业的名气和名声都不错,爆款就这样诞生了。

而从现在的情况看,大多数新势力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随着小鹏的新车型都走上“小米模式”,小米也有更多的车型上市,属于新势力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收窄。

到底是转向去和小米拼刺刀,还是另辟蹊径卷技术,新势力们会如何选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