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Pad争当“生产力”,想说爱你不容易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20 10:32:38

作者丨明晰野望 茯神

去年的消费电子市场,上演着一场耐人寻味的“冰与火之歌”。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3.2%,苹果市场份额更是暴跌18.2%。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甚至局部下滑时,平板电脑却逆势狂飙。

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中国平板电脑全年出货量出货量为2985万台,同比增长4.3%。其中,华为以32.3%的市场份额占据去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苹果跌至第二,小米、荣耀等品牌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IDC更是预测2025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1%,国产厂商将有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这场变局中,“生产力Pad”概念异军突起,华为、荣耀、小米三大厂商不约而同将平板电脑推向办公场景,试图通过硬件升级与软件生态整合,用触控笔替代鼠标,用AI改写会议记录,甚至用OLED屏幕挑战传统PC的统治地位。

但这些号称“生产力革命”的概念,究竟技术革命还是营销话术?平板是否真的从“盖泡面”的宿命转变为“移动办公室”?

科技平板: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天壤之别

为了提振销量实现场景破圈,厂商们一直在致力于重新定义“Pad”的边界。

华为MatePad Pro 13.2英寸将中望CAD搬上鸿蒙系统,宣称能让工程师在星巴克修改图纸,配套最新的M-Pencil 3,号称将手写延迟降至2ms,并新增“AI笔迹优化”功能——能把潦草字迹自动转为印刷体,还能完成数学公式的即时计算。

荣耀则推出“MagicPaper”技术,让平板可以识别出手指在纸张上书写的轨迹,并同步至屏幕,并打出“行业首块3K 144Hz OLED护眼屏”的卖点,号称适配程序员长时间编码需求。

小米用AI多任务调度技术,让平板同时运行多个悬浮窗,并声称可以通过外接键盘实现桌面级WPS办公,内置AI会议助手,可实时转录中英文双语字幕。

硬件厂商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通过硬件升级与软件生态整合,将平板从传统娱乐工具重塑为兼具便携性与专业性的办公设备。

但这场变革的真实成色,却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中暴露出种种bug。

在知乎上有人询问“平板能替代办公电脑吗”的问题中,绝大多数网友的回复都是“不能”。

有网友表示,他试用了几乎市面上所有形式的平板电脑,发现或多或少都有小缺陷,不是软件的功能不适配,就是容易误操作,最后无奈只能用回笔记本,这或许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真实的声音。

尽管华为MatePad Pro 13.2英寸声称支持PC级WPS和CAJViewer等应用,但根据数码测评博主“小橙说程序”真实使用分享,部分专业功能仍存在简化或适配问题,许多软件无法适配,且使用时无法达到PC端的流畅度,很多功能想要使用完全,目前只能继续等待其生态的完善。

小米本次也押注PC模式,声称能实现桌面级WPS办公,但有不少收到小米Pad的用户表示,当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时,机身发热明显,卡顿、闪退频频发生,甚至编辑好的文件打开后格式混乱,加上外接键盘,重量上也不占优势,还不如直接买个轻量笔记本。

配件和硬件上,主流Pad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华为M-Pencil虽然号称支持星闪技术,压感精度提升至万级以上,但有评测指出其售价搭配键盘套装近2000元,如果实际使用频率不高,性价比太低。还有用户反馈,手写笔在非设计类场景中使用率较低,很容易沦为“摆设”。

就像B站数码产品大V“动力评测”在测评生产力Pad时提出的痛点,太多厂商只关注手写笔等不常用的配件,却忽视了打工人最刚需的鼠标适配,许多Pad使用外接鼠标时操作和pc操作方式截然不同,导致打工人连基本的复制粘贴都无法便捷地完成。

此外荣耀MagicPad 2宣传的护眼屏技术,部分用户反馈护眼效果因人而异,更像是个提高价格的宣传噱头。

至于平板普遍宣传的AI功能也呈现口碑的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一些Pad的会议语音转写、自动优化图片与文字布局较为实用,但也有许多用户吐槽具体实用时容易出现较多内容漏洞,还需要人工修正。

消费者们既渴望摆脱PC的笨重,又无法割舍对完整生产力的依赖,厂商们精准地切中了消费者这种矛盾心理。但就像消费者对平板最常见的吐槽:“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丰满的承诺下往往是骨感的现实:目前市面上的诸多“生产力Pad”,真正能完全取代传统PC,让用户满意的产品寥寥无几。

销量激增的其他可能:“奶头乐”的胜利?

当我们将视线从厂商的PPT移向真实消费场景,会发现平板狂飙的原因可能与“生产力”叙事背道而驰。

在京东销售的华为某款主打轻办公的平板产品的评论区,最多的评论依然是“适合孩子学习上网课”、“追剧不卡”、“玩游戏够爽”等内容,少数与办公相关的评论,也集中在触控笔画画方便。

反倒是短剧的火爆,带动了全网追剧的热潮。以前半年才有一部值得追的大剧,如今每天都有猎奇短剧出现在信息流推送当中,无形之中增加了追剧设备的使用频次。相比其他电子设备,平板大小适中,使用轻便,商家宣传的“护眼屏幕”,不仅适合打工人做ppt,也适合当作“看剧神器”。

而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平板销量。根据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日前公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看视频、玩游戏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活动,随着短剧盛行,微短剧之风也吹进了银发圈。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中,40岁至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为12.1%。老年人普遍视力不佳,手机屏幕太小,为了看剧,大屏、护眼的平板,就成了老年人的首选。

同时,网课、电子教材、在线辅导的普及,让“买平板=投资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场景也极可能是平板销量激增的助推器。根据IDC预计,2025年中国平板出货量还将继续提升,其中教育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5.7%。

教育市场使用场景与平板电脑的适配度较高,用户的需求明确,学生对性能普遍要求不高,一些平板原本针对打工人的“护眼功能”反而能够精准收割家长的焦虑,加上教育补贴的刺激,学生更加有动力购买平板进行学习、上网课。

另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是,平板正在吞噬游戏机市场。日本游戏杂志 Famitsu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日本家用游戏市场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 25.4%,任天堂Switch在去年Q4季度销量更是遭遇断崖式下跌,同比下降43.5%。而支持144Hz高刷、散热更强的平板,以更高的画质、更优秀的性能带给玩家极致的体验,像小米平板7 Pro、华为M6高能版等产品能完美支持《原神》、《王者荣耀》等重度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游戏机和游戏手机的需求。

正如一些年轻玩家直言:“Pad既能吃鸡又能写论文,比买Switch划算”。

错位的供需:厂商与消费者的“平行宇宙”

如今的平板市场,恰似智能手机初期的混沌年代。厂商在实验室里描绘未来,消费者在现实中务实选择,投资人在泡沫与潜力间艰难权衡。

在智能手机创新停滞、折叠屏未能激起换机潮的当下,厂商们急需新故事刺激市场。平板的“生产力”概念既能拉升客单价,又能规避与手机的直接竞争。

而如今,厂商的宣传和消费者的真实心声成了错位,消费者用脚投票揭露了一个事实:买平板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在不同场景下获得更好的体验,产品的质量、性能比故事、概念更重要。

品牌方们若想持续增长,一方面要继续在垂直领域深耕,而不是盲目追求“全场景覆盖”,比如在其他厂商都在追求极致的全能型产品时,科大讯飞深耕教育类平板赛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24年Q3季度更是一度超越联想,跻身线上智能平板销量前五名。另一方面则需要专注品控与体验升级,避免过热、卡顿等基础问题,加速各项专业软件的适配,让“生产力”不止于营销话术。

这场错位的狂欢,终将回归商业的本质——想挑战PC在生产力方面的地位,Pa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其过度宣传透支用户预期,不如尊重市场声音,正视产品优劣势,脱下虚假的科技外衣,做好本职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