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的骄人成绩,彰显了我国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巨大魅力。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发挥工匠精神,做好内容创新、技术创新,通过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链延伸与跨界融合,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抢抓文化消费升级机遇。
图片新华社
■郭锦辉
2月17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超过120亿元,上映仅20天就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自上映以来,该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并创造了多项影史纪录,包括中国电影历史上首部票房破百亿元的电影、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元的电影、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首部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的亚洲电影等。
电影里,哪吒“闹”海;电影院里,哪吒让观众热闹非凡;电影院外,哪吒让资本市场上的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狂欢”。Wind数据显示,2月5日至2月14日,受《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大超预期提振,光线传媒的市值暴增近700亿元,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影视院线公司。在“哪吒”这一超级IP的带动下,河南西峡县、四川宜宾等地的文旅市场也踩上了“风火轮”,掀起阵阵热潮。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现象级影片,为我国动画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彰显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文化消费热潮涌动、潜力巨大,给我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哪吒之魔童闹海》引领2025年电影市场“开门红”,直接拉动了2025年的文化消费市场,极大振奋了行业发展信心。中国观众对大银幕电影的需求并未减少,而是对国产电影的艺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的“哪吒热”,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旺盛的市场“消费力”。文化产业企业向“新”、向“质”求发展,才能满足我国市场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月1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悉尼首映礼;2月12日在加拿大各地正式上映;2月13日在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正式上映……《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世界上掀起“中国风”,推动全球对中国元素及中国动画的关注,对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2025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多部电影,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内容创新是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为王是电影价值最重要的体现。用粗制滥造的内容、“流量明星”去博眼球的做法,只会成为文化产业的糟粕。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泼天流量”的背后是导演、制作方、出品方等所有人员“五年磨一剑”的付出。用“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呈现是该影片取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一定要锤炼精品,持续创新内容呈现形式、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创新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技术创新是《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动画技术的突破、角色设计的创新、场景构建的精细呈现以及制作流程的优化,影片在视觉效果、叙事表达和市场竞争力上都达到了新高度。这不仅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标杆,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模式革新。
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链延伸与跨界融合是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背后是北京、成都、南京等多地的138家动画公司的合力托举。这些公司涉及影视制作与发行、动画与数字内容、文旅与IP开发、投融资、法律与版权保护等多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的协同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力。同时,电影通过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开发出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