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博雅 编辑:鹤翔
出品: ID:Retail-Finance
两千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带回的葡萄与胡桃(核桃),在长安东市的货担上化作最早的零食文明符号;二十年前,街角飘香的炒货铺与玻璃罐里的蜜饯,仍在延续农耕时代秋收冬藏间的零嘴传统。
历史总在方寸之间隐匿巨变的密码。从市井炒坊的烟火气到智能仓的机械臂,从散称柜台的斤两之争到成分表的伦理博弈,货架上的方寸空间,浓缩了标准化与个性化、效率与品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零食博弈。而馋嘴江湖二十余年激荡,恰如一部从散称时代(2005-2014)到效率时代(2014-2024)再到价值时代(2024-至今)的微型史诗。
以2025年为新序,当量贩零食头部玩家开始与奥乐齐、山姆会员店、唐吉诃德、胖东来等优秀零售企业展开“消费者应该如何被满足”般的哲学式对话,当品质与价格完成历史性握手,我们看到,一场由鸣鸣很忙集团首推自有品牌、并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双品牌3.0店型开启的量贩零食3.0时代,正将这场进化推向“质价比”。
01 散称时代,农耕黄昏与现代化启蒙
无论是凭手掌感知铁锅温度的炒货老师傅,还是原料采购半径局限在百公里内、物流成本占比超20%的街边零食店,2005年左右的国内零食市场仍弥漫着农耕文明的余韵。然而,这种匠人技艺及“前店后厂”手工作坊模式下的碎片化供应体系,注定难敌工业化浪潮,更无法满足正在觉醒的消费需求。
直至2010年左右,以来伊份、良品铺子为代表的零食专卖店在消费者多样零食需求的刺激下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推动了进口零食年通关量的激增,泰国芒果干、比利时巧克力成为县域青年认知全球化的味觉媒介。
这一阶段,炒货店、特产店虽百花齐放,并朝着“散称+进口食品”主流门店模型迭代,但供应链网络仍显脆弱,行业发展面临多重结构性困境,包括零食价格高企、品牌连锁化困难、二线代工企业难以突破等问题。
图:零食散称
零食价格高企多半源自“经销商供货制”,“厂家(代工)→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的传统供应链条造成了多级流通迷局,季节性原料波动与代工模式则催生了产能困局。选品方面,由于一线零食品牌价格相对透明,致使门店端毛利率不高,而进口零食又存在层层溢价(总代→区域代理→零售商),因此,零食店通常会选择售卖厂牌产品。
不同于主打低价散装零食(包装简陋、保质期标注模糊)、但缺乏品牌化和标准化管理的炒货夫妻店,彼时,线下渠道的零食品牌很分散,即便少数品牌开始尝试连锁化运营,并凭借品类细分及位置优势初步实现了流量汇聚及用户认知启蒙,但供应链稳定性不足与区域市场割裂带来的连锁化困境仍制约着零食专卖店的发展。
比如冷链与仓储短板使得糕点、卤味等短保零食难以全国铺货,于是周黑鸭只能在2012年前将发展目光集中于华中地区。再比如南北方零食口味偏好不同,全国化产品定制会推高成本,同时部分区域品牌相对依赖本地渠道资源,向外扩张意图不明显。
二线零食代工企业同样面临低附加值陷阱与品牌压制的困境:一方面,大量中小品牌(尤其是烘焙、坚果品类)尤为依赖OEM代工,但代工厂技术门槛低、利润率低,又难以形成护城河;另一方面,外资休食品牌与头部品牌拥有强大的优质货架资源“话语权”,中小品牌竞争乏力。
图:辣条生产工厂
「」认为,2005-2014年是零食行业“农耕黄昏与现代化启蒙”的碰撞期:散装主导反映供应链与消费力不足,进口高价暴露全球化初期的不成熟,连锁化难源于基础设施与市场割裂,代工困局则凸显产业价值链的底层弱势……
当然,伴随着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需求愈发强烈,上述供给困境与发展挑战,恰恰成为新品牌、新模式在2.0时代爆发前的序曲,也印证着零食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的升级路径。
02 效率时代“新大陆”争夺战
2014-2024年是属于休闲零食行业的“效率时代”,这一阶段以“大牌与厂牌双轮破局、供应链革命支撑万店扩张”为标志,行业格局犹如一触即发的“新大陆”争夺战。
图:休闲零食行业概况
“量贩零食”模式开拓者的零食很忙,在电商竞速与社区团购爆发的行业光环下悄然生长,而经营策略的创新也让它在这场争夺战中改写了游戏规则——通过现金采购、0账期在供货市场享受更低的采购价格,以去经销商化、大规模厂商直采的方式来降低进货成本,由此凭借高性价比、高销量和高流转获利。
更重要的是,零食很忙重新定义了“零食”形态,将其拓展至广义层面(包含水饮乳品、面包、蛋糕、泡面等品类)的零食大类,并打造出覆盖1700余SKU的丰富品类,实现了从休闲零食到日常刚需的属性升维。
区别于量贩零食赛道的开创者,“加速者”赵一鸣零食的发展另有一番天地。自2019年在江西宜春起家以来,短短几年便跻身行业前列,其成功路径在于用规模换渠道集约,实现渠道集约化、标准化的运营优势。
图: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
要理解量贩零食品牌如何从无到有、逐步壮大,首先得洞察整个市场背景。
这十年,国内经济从高速转向平稳发展。供给侧,食品工业发展迅猛,上游工厂从复刻进口食品转向自主研发。需求侧,日趋成熟且理性的消费观让“性价比”成为人们购物时的重要考量,而拥有超过10亿消费群体的下沉市场,同样对高性价比零食翘首以盼。
这十年,亦是国际经验为之注入战略智慧的“镀金时代”。硬折扣鼻祖奥乐齐(ALDI)“只放一只羊”的经营哲学表明,极致的精简才能实现采购的规模效应;软折扣代表唐吉诃德(Don Quijote)则通过尾货供应网络及“惊喜零售”体验,在日本“失去的30年”周期下取得了35年持续增长的绝杀表现……
回看头部量贩零食品牌的崛起,尤其零食很忙的出现,构建了区别于上一代零食专卖店的商品矩阵,通过砍掉不必要的供应链环节以实现一线产品价格的有效回归,通过上游工厂的严控以实现厂牌商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由此打破“好吃、不贵、便捷”的不可能三角。
在这场如蒸汽机般的效率驱动的行业革命中,我们同样得以窥见三大变化:一是大牌与厂牌不再对立,而是依托同一供应链生态实现分工协作;二是万店规模依赖的不是门店数量,而是背后“中央工厂—区域仓—数字化中台”的高效协同;三是行业竞争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唯有极致效率者方能存活。
图:零食行业各阶段关键驱动因素对比
于是,伴随着新人群、新商品、新场景“争夺战”号角的吹响,被低价裹挟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正努力探明新出路,以“零食界高盛”姿态并购区域品牌的万辰集团有着相对激进的规模崇拜,而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后的鸣鸣很忙集团则以“领潮者”的姿态将这场革命从“成本削减的零和游戏”升级为“价值创造的共生生态”,其所带来的行业意义是:价格战卷无可卷,效率革命打下的供应链与数据化基础,将是未来十年增长的核心底盘。
03 价值时代,穿越“零食奇点”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8000亿元,而备受行业瞩目的鸣鸣很忙,于2月17日向行业公布了一份更为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零售额突破555亿元,累计接待消费人次突破16亿人次,截至目前在营门店数超过15000家。
如果说量贩零食店的成功秘诀在于极致效率下的供应链管理,那么鸣鸣很忙在业内首推自有品牌,实现双品牌升级及3.0店型全面铺开,则是为满足分钟级民生刚需而锻造的硬功夫。
图:零食量贩渠道价值链
“当前零售业面临消费预期弱、节约意识强、叠加挑战大、行业竞争卷等多重挑战,鸣鸣很忙的自有品牌及3.0体系创新迈出了(“质价比”时代)第一步,乐见其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陈立平分析表示。
众所周知,自有品牌是打造“高质价比”商品力、强化消费信任的关键战役。以零售行业优秀玩家作为镜鉴,2024年相关数据显示,在山姆会员店国内门店约4000个SKU中,自有品牌比例已超过30%。胖东来自有品牌销售额(含央厨)占比达到30%,拥有100多个SKU,销售额达11亿元,其中四个单品销售过亿。奥乐齐自有品牌比例则高达90%,其中约1500个SKU为生活必需品,其余则是根据时令和节日限定的季节性和节日性品类。
对于鸣鸣很忙而言,自有品牌的成功绝非简单贴牌,这背后是其围绕“服务消费者达590万人次/天,其中会员消费占比达到75%,累计了1.26亿会员数据”所构建的需求预测护城河。
「」了解到,鸣鸣很忙将自有品牌产品分为“红标”和“金标”两大系列,红标系列主打低价,延续“超省钱”的理念,用户花1.9元就能买到一瓶600毫升的无糖乌龙茶;金标系列主打高质的同时保持性价比,经过严格的选材、工艺和市场验证,比如售价9.9元的50克装拇指风干牛肉,采用巴西或阿根廷进口的草饲牛后腿肉制成。
图:鸣鸣很忙自有产品“拇指风干牛肉”
值得一提的是,鸣鸣很忙自有品牌产品的所有生产工厂均需安装24小时监控设备,消费者可扫码实时查看生产过程,实现“指尖透明”。可见,鸣鸣很忙正在原有的商品矩阵(品牌直采+厂牌定制)基础上,以超级品控、超级质价比的自有商品将渠道优势转化为产品定义权,力图成为长青的“社区基建”。
鸣鸣很忙自有品牌的上线,实质是对休闲零食产业价值分配体系的重构,左手打破“品牌商霸权”,右手重塑供应链生态(向上游延伸、向制造端渗透),而这一路径也为量贩零食行业从“流量生意”转向“价值生意”提供了可复制的最佳范式。
首推自有品牌只是鸣鸣很忙战略升级的其中一步,它还围绕超级符号、品牌口号、门店视觉系统等关键维度进行全方位优化,并以“品类精选、价格合理、购买便利”为核心全面铺开3.0店型,店内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增设熟食和低温冻品专区,通过重构成本结构,以效率为基准,以顾客为中心,实现总成本领先。而这,正是鸣鸣很忙在产品力革命、供应链升维之外的场景创新战,即从“卖零食”到“逛鸣鸣很忙”,将供应链竞争从成本擂台升至高品质美好生活方式的创新提案。
图:鸣鸣很忙双品牌及3.0店型发布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所言:“如果经营方法被历史经验所束缚,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无论企业属于哪个业态或业种,只有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假设、采取对策,才有机会得以存续。”
在“帮消费者省钱,帮加盟商赚钱,帮员工更值钱”这句朴素的宣言背后,率先卡位量贩零食3.0时代的鸣鸣很忙,正描绘着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质价比重构”、中国食品制造企业朝高品质与高效率方向进化的美好图景。
结语:
供应链效率革命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止将成本压缩至无限低的单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让技术进步始终指向人心凝聚的温度。正如敦煌壁画中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今天的零食货架仍在诉说同一个真理:零售的本质,永远在效率与价值的平衡中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