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71岁的董明珠,将格力电器品牌个人化,对公司真的好吗?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壹号股权 时间:2025-02-19 20:30:15

致力于渠道改革的王自如离职了,但是格力电器的改革脚步并未停下,最近又在进行一场新的改革,这次针对的是品牌,“格力专卖店”改成“董明珠健康家”,不仅线下门店要改,线上也一起改,格力和董明珠的绑定进一步深化,格力电器的品牌正在董明珠化、个人化,这种改革对格力电器的长远发展真的好吗?

1、格力电器的渠道改革

格力电器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尤其是在空调领域,更是做到行业第一,但是格力电器并不能高枕无忧,在过去的五年中起码有两大隐忧,第一是渠道问题,格力电器过于依赖线下经销商,线上销售不足;第二是接班人问题。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线下人流量少了,谁能掌握线上销售渠道,那么谁就能减少这场天灾中的损失,甚至能够转危为机,格力电器无疑是最紧张的品牌,董明珠建立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太强大,曾经为公司的销售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成为掣肘公司发展的顽石。

董明珠亲自操刀,对格力电器的销售渠道进行改革,更是亲自走进直播间,为格力电器的销售转型线上亲力亲为,此时的格力电器需要极大的曝光率,董明珠更是积极参加各种节目,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关注度。

在2021年更是在真人职场类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识得孟羽童,和孟羽童的一系列互动获得了巨大的流量 ,孟羽童也在节目收官后正式加入格力电器,成为董明珠的助理,甚至传出打造成格力接班人的说法。孟羽童一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在格力电器的线上销售渠道建立中出现得恰是时候。

孟羽童如果是负责带来网上流量和关注度的,那么王自如就是负责渠道改革执行的,同样在2021年,王自如加入格力电器,进入手机部门,次年,王自如担任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两人一表一里,成为格力电器渠道改革的两个核心点。

董明珠对格力电器实施的渠道改革无疑是成功的,2023年格力电器家用空调线上销售额的市场份额为28.15%,为行业第一,已经接近线下34.4%的市场份额,功成身退,孟羽童和王自如也在2023年和2024年相继离职。

2、格力电器依然很焦虑

格力电器虽然在数字化渠道改革中做得非常成功,但是依然很焦虑,线上销售比例尽管已经大幅提升了,但是总的销售额却停滞不前,而竞争对手却在稳步前行,这不能不让董明珠焦虑。

下图是格力电器2012年以来的营收数据图,在2018年,其营收就首次达到2000亿,但是2019年也仅仅增长了5亿元,营收也只是增长到2005亿元,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营收更是同比下滑15%,跌至1705亿。

此后两年也只是恢复到1900亿左右,直到2023年,才再次回到2000亿,达到2050亿,到了2024年,格力电器并未保持正向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4%,这意味着格力电器在2024年的营收很可能再次跌破2000亿,又将回到2018年的销售规模,6年时间,营收一直在原地打转,格力电器怎能不焦虑呢?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你在原地打转,而是你在打转的同时,对手却在走向高峰,美的集团作为格力最大的竞争对手,2018年的营收为2618亿元,只比格力电器高出31%,但是到了2023年,其营收增长到3737亿,比格力电器高出82%,双方差距大幅拉开,2024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的营收大幅增长9.6%,全年营收有望突破4000亿,届时将是格力电器的两倍

如果只有美的一家在拉开和格力的差距还好,但是另一个家电巨头海尔也赶超了格力,2018年海尔智家的营收为1841亿,只有格力的92%,但是2023年增长到2614亿,是格力的128%,实现了赶超,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营收同比增长2%,也是正向增长的。

被美的和海尔赶超就完了吗?更痛苦的是新手村的小米势头也很猛啊,小米不仅进军了家电行业,小米空调更是增长快速,2024年三季度家电业务营收达到了260亿,同比增长20%,很快就会超千亿了,在三季度,小米空调销售量为17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55%,线上小米空调市场占有率为12%,行业排名第三,以小米线上渠道销售能力,未来线上销售赶超格力不是没有可能。

3、企业品牌个人化是一步险棋

格力和传统家电巨头美的和海尔的差距越来越大,家电新秀小米也在奋起直追,格力的压力可想而知,董明珠的焦虑可想而知,面对这种情况,是需要做出改变的,甚至是要做出变革的,此时你们或许就能理解董明珠的操作了,她从2012年执掌格力以来,不断做大个人IP,将格力和董明珠不断画上等号,一提到格力就会想到董明珠 ,一提到董明珠也会联想到格力。

在自媒体时代,企业家IP化是一个趋势,雷军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断在媒体前面抛头露面,不仅亲自卖手机,也亲自卖汽车,四处为公司产品站台,可以说是公司最大的销售员,周鸿祎也是这样的人,国外的马斯克更是如此,最后甚至直接收购推特,掌握了流量源头。

但是企业家IP化,并不是公司品牌个人化、私人化,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雷军们的个人IP化是为公司赋能,是为公司产品销售服务的,并不会喧宾夺主,雷军从来没有想过弱化“小米”这个品牌,更没有想过将小米的专卖店和线上直播间改成“雷军智能家”,马斯克那么大的流量,也从未想过将特斯拉专卖店改成“马斯克专卖店”。

个人是个人,企业是企业,品牌是品牌,个人可以通过IP化推广公司产品,提高公司品牌和产品知名度,但是如果直接改成个人的名字,这是在喧宾夺主,至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这么干过,董明珠是第一个吃螃蟹人,她以前做手机的时候就将个人头像做成手机开机屏幕,已经够惊人了。

董明珠并非是格力电器的创始人,也不是格力电器的大股东和实控人,说到底,现在的她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且已经是古稀之年,71岁了,这个年龄还活跃在一线的董事长屈指可数,任正非虽然比她还大10岁,但是他有一个轮值主席制度,早已将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了年轻一辈,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余承东正是在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

董明珠是一棵大树,但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接班人一直没有落实,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吗?美的集团为何有?海尔为什么有?哪怕是一个帝王,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也是他的能力和政绩之一。为长远计,格力需要一个接班人,一个跟得上时代的接班人。

从资本市场来看,自从宣布将“格力专卖店”改成“懂明珠健康家”之后,本周格力的股价下跌4.7%,同期美的的跌幅是1.4%,海尔的跌幅是1.8%,小米则是大涨10.6%,董明珠性格强势,看不上友商,在她眼里自己没有错,错的是执行层的,说得好听是自信,说得直白一点是刚愎自用,对一个企业掌舵人来说,尤其是一个已经70多少的企业家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思维固化、不接受自己的错误,这又会一错再错。

董明珠2012年执掌格力,她用了7年时间,将格力电器从一个年营收835亿的家电企业,带上了2000亿销售规模,但是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格力电器停滞不前,如果还执掌六年,依旧如此,董明珠的功过比例就难说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