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量逆袭到技术暗战,谁才是性价比之王?
2025年1月,吉利星愿以单月2.8万辆的成绩首次超越比亚迪海鸥,终结了后者在小型纯电市场的长期霸榜神话。这场逆袭的背后,是吉利精心设计的“田忌赛马”策略:用海鸥的价格,卖海豚的尺寸。星愿以6.98万起售价对标海鸥,却将轴距拉长至2650mm(海鸥仅2500mm),车身尺寸甚至接近高一级的比亚迪海豚,直接戳中消费者“花小钱买大车”的痛点。
但海鸥的根基并未动摇。凭借比亚迪三电技术的口碑积累,海鸥在2024全年销量仍以45万辆稳居全球前三,其品牌溢价和售后网络仍是星愿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这场对决的本质,是新势力“以大打小”与传统巨头“以稳制变”的较量。
从空间上看,星愿以4135mm车长和36处储物空间碾压海鸥的3780mm车身,甚至配备70L前备箱(海鸥无此设计),后备箱容积可达1320L,比海鸥多出近40%。实测中,1.77米身高者坐进星愿后排,腿部空间2拳有余,而海鸥仅1拳2指,差距立现。
智能方面,星愿搭载14.6英寸中控屏+FlymeAuto系统,支持华为HiCar互联和手势控制,应用商店开放300+主流App,甚至能开线上会议;海鸥则依靠比亚迪Dilink系统的稳定性,主打语音交互和旋转屏仪式感。但星愿低配仅10.1英寸屏,而海鸥全系标配10.1英寸,入门体验更均衡。
表面看,两者续航仅差5公里(星愿410km vs 海鸥405km),但冬季实测揭开了残酷真相:-15℃极寒环境下,星愿续航达成率46.3%,海鸥则为44%;车内升温速度上,星愿21分钟升至24℃,海鸥1小时仍低于20℃。这背后是电池温控技术的差距——星愿采用宁德时代电芯+液冷系统,而海鸥依赖比亚迪自研磷酸铁锂的低温稳定性。充电效率更是分水岭:星愿30%-80%快充仅21分钟,比海鸥快9分钟。
驾驶体验层面,二者也有着明显区别。吉利星愿采用后置后驱布局,动力输出线性且直接。配合其全系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过弯侧倾比海鸥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减少30%,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侧倾控制出色。而比亚迪海鸥作为前置前驱车型,动力响应较为迅速,但在爆发力上稍逊星愿一筹。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在应对颠簸路面时,舒适性欠佳。
不过,海鸥的转向手感轻盈,在狭窄街道或停车时,操控起来更加灵活便捷。星愿205mm胎宽(海鸥仅165mm)让湿地麋鹿测试成绩提升至73.5km/h。
面对星愿的冲击,海鸥选择“保价增配”:2025款新增三目摄像头,支持高阶智驾,而非简单降价。反观星愿,凭借终端3000元置换补贴和更灵活的金融政策,持续蚕食下沉市场。2025年将是关键转折点:若星愿产能爬坡顺利,可能抢占小型车市场30%份额;而海鸥若开放终端优惠,凭借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随时可能发起价格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