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油电之争”再现焦灼状态:1月新能源渗透率仅为41%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华山论剑 时间:2025-02-19 13:30:59

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渗透率一路高歌猛涨,最高点时一度超过60%,就在人们以为今年新能源会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时候,1月销量来了个“大逆转”。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渗透率仅为41%。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为60.6%;豪华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0%;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这也是连续第5个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出现持续下滑,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心:这会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温”的信号?新能源行业将何去何从?

那么,曾经高歌猛进的新能源产业为何会踩下一脚“急刹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能源车神透露下滑?

在“V”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补贴退坡。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成熟,政策红利也在逐渐消退。

尤其去年年底的价格战,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年初的销量,叠加春节假期,导致1月销量和渗透率下滑。

二是冬季进一步放大里程和充电焦虑。

必须承认,尽管新能源技术和充电桩技术建设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尚未克服的瓶颈,比如北方地区冬天续航衰减严重,比如三四线城市补能网络并不完善等等.....

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每年冬天,新能源车的销量都会出现一定的跌幅。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因为电池的耐久性问题,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也明显低于燃油车,对于生活在四五线城市的基层消费者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技术稳定、可靠耐用的油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主销油车的合资车企在过去几个月里,在价格上非常激进,纷纷推出“一口价”。

比如,广汽丰田威兰达一口价仅为12.98万元,锋兰达一口价8.98万元,迈腾一口价14.98万,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别克全新GL8一口价18.99万……

受此影响,合资品牌汽车1月销量为697533辆,占市场份额38.75%,份额较去年10月回升近5个百分点。

其中,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一汽-大众1月的销量表现非常亮眼,终端销售整车14.04万辆,位居合资车企榜首,终端零售份额达7.4%,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旗下燃油车的零售销量超过13.5万辆,位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达12.2%,同环比分别增长1.6和0.8个百分点,跑赢大盘‌。

这个销量,比蔚小理、小米、鸿蒙智行、岚图、阿维塔等很多新势力企业的销量总和还多。而这些品牌,在舆论声量中至少占据半壁江山。

这也说明了三点——

第一,油车并不是就没有市场了,而是油车用户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买车,但并不活跃在舆论场。

第二,合资也并非完全不行了。包括大众、丰田和BBA等主流合资车企,虽然在舆论场丢了“话筒”,但销量和利润依然能打;

第三,今年开年,价格战就如此凶猛,很多新能源品牌不一定能扛过2025年,买车要注意甄别。

当然,尽管油车有回升的趋势,但也只是给合资车企短暂休整的机会。

纵观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气候变化的挑战、科技创新的浪潮,无一不在推动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迈进。中国作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双碳”目标、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因此,尽管渗透率的波动引发了一些疑虑,但长远来看,新能源汽依然是大势所趋。

对于车企而言,无论是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只有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服务为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