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创新药企“百利天恒”突然成为科创板的超级明星股。
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一路狂飙,从发行价不足25元/股,最高飙涨至246.31元/股,期间最大涨幅接近900%,截至2月18日收盘,股价报187.9元,总市值达753.48亿元。
百利天恒股价暴涨的同时,其业绩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其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加932.27%;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资料显示,百利天恒成立于1996年,早期以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业务起步,2011年开始布局全球创新生物药领域。2023年1月,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24.7元/股,募集资金9.88亿元。
据悉,当时创新药业务板块尚未产生收入,且研发投入巨大,百利天恒在过去的2021年、2022年、2023年业绩持续亏损,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7.02亿元、5.60亿元,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79亿元、3.75亿元、7.46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2.82亿元、-7.80亿元。
百利天恒的业绩迎来重大转折的关键原因是,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
回顾此前,2023年底,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简称“BMS”)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公司和BMS就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出海”达成合作,该笔交易潜在总交易额最多将达到84亿美元,打破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BL-B01D1是一种靶向EGFR×HER3的双抗ADC,是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同类药物。
2023年10月,百利天恒启动了BL-B01D1的首个Ⅲ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三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截至目前,百利天恒已就BL-B01D1启动多项Ⅲ期研究,癌种涵盖鼻咽癌、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HR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今年1月2日,百利天恒公告称,注射用BL-B01D1被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造富神话
BL-B01D1的大获成功不仅是扭转了百利天恒的资金困局,更是直接带来公司估值的提升,在资本市场上演了造富神话。
随着股价大幅飙涨,百利天恒从四川的小药企摇身一变成为创新药“新贵”,市值排名靠前。
由于百利天恒股权集中,公司股价飙涨后,其实控人朱义的身价水涨船高,其在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上以417亿元身价排名第63位,被赋予“科创板首富”的称谓。
据百利天恒港股招股书,现年62岁的朱义为百利天恒实控人,持有公司74.35%的股份,以最新总市值计算,其持仓市值达560亿元。
一场造富盛宴之后,朱义的创业经历也备受市场关注。
1963年出生的朱义,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毕业后被分配到华西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端了几年“铁饭碗”后,朱义辞职“下海”,在历经生物医药企业、房地产、建材等折腾一番后于1996年创办百利药业,即百利天恒前身。
2010年前后,国内创新药一片荒芜,但朱义凭借医药出身和商人嗅觉,意识到仿制药利润正在缩减,当即开始尝试布局生物药领域,启动“以仿养创”的漫漫转型路。
2014年,朱义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SystImmune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研发ADC药物。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药物是一种抗癌药物。通俗来看,传统的抗癌药物治疗过程是“无差别攻击”,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而ADC药物胜在“指哪打哪”,可针对特定癌细胞精准出击,因此也被称为“靶向化疗”或“生物导弹”,是近几年创新药领域最火的细分赛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62亿美元。
朱义曾公开表示,所有底层核心技术平台的每个环节都是公司自己在做,通过“海外做前端创新,国内接力研发”,公司掌握大量的底层关键数据,既能帮助进行技术上的迭代和升级,也能把握好ADC应用方向,以此不断研发出系列ADC新药出来。
与此同时,百利天恒的“二代”朱海也已被推至台前。
资料显示,朱海出生于1988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生物统计学博士学历,2019年开始到公司任职就在SystImmune ,先后任临床开发部生物统计学家、高级生物统计学家、主任生物统计学家兼生物测定部门主管、生物统计部门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
2024年2月,朱熹辞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后,由朱海接任;4月,朱海成为SystImmune的首席技术及数据官。
关键一战
尽管百利天恒迎来了重大转机,但创新药研发的投入过大,在登陆A股刚满2年之际,百利天恒再度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今年1月21日,百利天恒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继其于2024年7月10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对于赴港上市的原因,百利天恒表示,赴港上市为进一步助力上市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夯实公司快速发展的资金储备。同时,可支持公司众多创新产品在欧、美、日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全球开发,大力推动实施公司成长为在肿瘤用药领域具有优势跨国药企(MNC)的战略。
有分析指出,尽管百利天恒赶上风口,BL-B01D1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但距离产品真正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BL-B01D1项目的后续,百利天恒曾表示,“预计BL-B01D1将于2026年或之前向中国药监局提交首个适应症NDA申请,最早于2028年向FDA提出首个BLA申请,在未来的三到五年,BL-B01D1将陆续在中国、欧美及其他市场提交更多适应症的监管审批申请。”
而在这期间,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朱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Biotech真正最花钱的地方是临床阶段。
这也就能理解,百利天恒火速启动港股IPO募资的原因。
另外,ADC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等多家药企也在各自发力。开源证券研报统计,截至2024年6月初,全球已有超过37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15款药物获批上市。
随着ADC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百利天恒能否笑到最后,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