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配置” 港股科技股获资金追捧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5-02-19 08:30:13

自1月中旬低点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33%,领先于A股、美股主要大盘指数。2月18日,腾讯控股盘中股价达513港元/股,股价一举突破三年新高。阿里巴巴-W、快手-W等互联网公司股价也在近期创下阶段性高点。

恒生科技指数日K线图

◎记者 唐燕飞

自1月中旬低点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33%,领先于A股、美股主要大盘指数。2月18日,腾讯控股盘中股价达513港元/股,股价一举突破三年新高。阿里巴巴-W、快手-W等互联网公司股价也在近期创下阶段性高点。

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配置”、从谨慎乐观到投出“信任票”、从按兵不动到悄然抄底,外资对港股的投资逻辑从交易性机会向战略性布局转变。一方面,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驱动全球资本重估,高盛、贝莱德、瑞银等均认为中国科技资产有望从“价值洼地”迈向“创新高地”。另一方面,港股市场交易过热、指数阶段高点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市场压力。

受访人士认为,AI应用有助于扩大中国科技股的盈利空间,港股互联网公司可能迎来结构性机会。科技股急涨后存在短期回调的风险,后续重点观察的因素有国际地缘局势演变、互联网公司盈利情况、美联储利率走势等。

内外资流入创纪录

近期,外资流入港股市场与美股中国科技股的势头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KWEB)当周净吸纳资金4.7亿美元,创10月4日当周以来最高纪录。

据中信证券统计,1月24日以来,截至2月13日,外资回流港股市场近130亿港元,且主要配置相对估值折价较高的科技和消费行业。

2月18日,南向资金再度流入港股市场226.23亿港元。年初至今,南向资金共流入港股市场1855.84亿港元,其中1月净流入1255.92亿港元,创下47个月新高。

南向资金近期主要增持了科技股。近一个月的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区间持股规模增加最大的前五大公司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和中芯国际,分别增加1127.4亿港元、482.8亿港元、397.3亿港元、310.2亿港元和243亿港元。

高盛最新研报表示,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形成“AI共识”,今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国股票。

截至2月7日的数据显示,高盛全球范围内的主经纪商(PB)业务中,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合计成为今年“名义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过去一个月,全球对冲基金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约9.43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港股科技股到达阶段性高位,部分股票短期交易指标存在过热。中金公司表示,当前市场情绪已接近2024年5月初的高点,技术指标上已接近超买。以腾讯控股为例,2月17日该股卖空股数增至1517.6万股,远高于1月13日的489万股。

从周期性机会转向结构性机会

本轮港股“春躁”行情主要以科技股估值修复带动,AI概念持续发酵,令内外资对科技资产进行价值重估。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认为,A股与港股的AI板块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回调,但整体预计仍有上行空间。因为随着技术逐步进步和效率持续提升,中国互联网公司可能迎来结构性增长机会,而此前是周期性机会。中国互联网公司2024年四季度业绩尚未公布,预计稳健的业绩将成为催化剂。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刘刚认为,本轮港股大涨的主要催化剂是DeepSeek“破圈”带来的对科技和整体中国资产的重估情绪。从资金面看,本轮反弹与去年9月底的港股大涨类似,均以交易型和被动型资金流入为主。如果后续AI产业发展不断加强,且有明确的产业化趋势,即便整体港股市场震荡,也可以有很强的结构性行情。

一名外资机构TMT行业分析师预计,下一阶段,恒生科技板块的上行动力,将逐步由AI概念引爆转向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再修正方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