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接下来将会有新的任职,目前已经进入任前公示期,其公示的职位拟任北京市市管企业党委书记,为董事长人选。业内消息称,杨书剑下一站应该就是同为北京市属金融企业的华夏银行(600015.SH)。
华夏银行原董事长李民吉辞职至今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月27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李民吉的辞职自2025年1月24日起生效。李民吉离职后,暂由华夏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杨书剑出生于1969年,其职业生涯始终与北京银行深度绑定。杨书剑1997年毕业后即进入北京银行前身北京市商业银行工作。从银行卡业务组组长起步,历经办公室副主任、人事部副总经理、支行行长等基层岗位。2007年升任董事会秘书,2014年进一步升至总行副行长,并兼任石家庄分行行长期间推动区域业务扩张。2017年12月,杨书剑升任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杨书剑自执掌北京银行以来,已满7年任期,符合《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轮岗要求。在此期间,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从2.33万亿元升至超4万亿元,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华夏银行虽同为北京市属金融企业,但近年面临营收增速放缓、不良率偏高等挑战,急需引入具有科技金融和区域资源整合经验的管理者。
北京银行近年来在科技金融领域动作频频,杨书剑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2025-2029)》构建了“1+17+N”专营体系,服务了北京市73%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这种兼具战略视野与实操经验的复合型背景,正是华夏银行当前转型所需的核心能力。
华夏银行于2024年经历了频繁的人事变动,这无疑加剧了转型难度。原行长关文杰2023年4月上任一年即调任,副董事长职位年内两度更迭,现任代董事长瞿纲的信托资管背景与商业银行全周期管理存在经验断层。
目前华夏银行尚未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据2024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为4.35万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1.35亿元,同比微增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85.11亿元,同比上涨3.10%。然而,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滑2.15%和0.64%,其中,利息净收入下滑迹象最为明显。
2021年至2023年,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796.05亿元、742.93亿元、704.42亿元,同比下滑2.88%、6.67%、5.18%。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为470.58亿元,同比再度下降8.15%,在全部营收中占比不足70%,近十年来还是首次。
华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但整体营收上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出现了罕见的高速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非利息收入为240.77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投资净收益就贡献了123.53亿元,对比2023年同期几乎翻倍。
比起业绩表现,华夏银行的内控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据金融监管总局行政处罚信息梳理统计,2023年和2024年,华夏银行被罚款的分支行共有58家(次),罚款总额为4243万元。通过对罚单的梳理发现,涉房贷款是近年来华夏银行大额罚单的重点领域。
在李民吉刚刚调任华夏银行时,华夏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偏高,且该类贷款不良率的增加,使得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近几年加上房地产行业的陆续暴雷,对于更倾向于对公业务的华夏银行来讲,资产快速积累的同时也埋下了不少风险。
华夏银行也早已意识到不良率高企的问题,并且在李民吉的带领下,华夏银行在不良贷款的处置上也确实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过往财报数据显示,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降压,2018年时,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5%,至2023年末已降至1.67%。
2024年,华夏银行的不良率进一步收缩,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61% ,实现了不良率的“七连降”。但从同行业表现来看,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仍在9家上市股份银行中处于垫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