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应该大家看到中芯国际的财报了。
预计2024年营收超过8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22%,而这也是中芯国际首次营收超过80亿美元。
而在全球的排名,中芯国际在纯晶圆代工企业中,排在第二名(三星不算纯晶圆代工),已经仅次于台积电了。
事实上,就算算上三星,中芯国际虽然降至第三名,但其实离三星的份额,也不算太远了,只有大约2-3个百分点的差距了。
中芯国际为何这么猛?主要是中芯国际这几年,一直在持续扩产,芯片产能大增长。而在产能增长的背后,中国IC企业,将大量的订单从国外转至中芯国际,所以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高,营收增长,份额也增长。
另外,不可忽略的则是,随着中芯国际等中国大陆厂商的芯片产能不断增长,成本优势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按照机构的报道,中国大陆的晶圆厂在同样制程上面的报价,一般比台系、韩系厂商低10-15%左右,所以中国IC设计企业,在逐步的转单回中国大陆的厂。
不仅如此,很多海外的客户,对于一些不敏感的芯片,也是慢慢的转单至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了。
而按照中芯国际的说法,今年还会扩产,预计投入是75亿美元,和2024年一样,可以预计扩产还在持续。
而像华虹、晶合集成等厂商,也和中芯差不多,扩产不断,突破也不断,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是越来越高。
所以,可以预计的是,接下来全球晶圆厂们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成熟芯片上,大家都会面临着来自中国大陆晶圆厂的竞争,价格战不可避免。
考虑到中国大陆晶圆的优势,特别是价格优势,很多机构认为,台系、韩系厂商,可能会压力非常大,因为竞争不过,可能会被中国大陆厂商卷死都有可能。
事实上,打价格战,卷倒友商,还真是中国大陆企业的强项,依托全球最健全的工业体系,以及全球最勤劳的劳动力,中国企业最擅长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变成白菜价了,芯片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