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价值星球Planet 竹铭
哪吒闹海,越闹越大了。
2月14日下午,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03亿,超《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票房成绩,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6,是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0的亚洲电影。
踩着风火轮的哪吒,从中国火到了海外。这部中国动画于2月8日在洛杉矶的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举行北美首映礼,吸引了数百名粉丝和电影界人士。一位留学生描述首映现场:“200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散场时全场起立鼓掌,外国观众直呼Unbelievable。”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副总领事李志强表示,《哪吒2》不仅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也在北美等地受到广泛关注。
今天(2月14日),《哪吒2》正式在北美院线(美国和加拿大)全面上映,预计将打破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记录。灯塔专业版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将达151.33亿元,有望进入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
以往都是好莱坞大片强势霸占中国市场,如今一部中国动画电影为何能打破文化壁垒,让好莱坞既“眼红”又“心动”?中国电影工业又靠什么完成了这场“逆袭剧本”?
从早到晚,影院一天上映20多场
不管是从海外的票房预期还是口碑来看,《哪吒2》都在创造历史。
在北美地区自2月12日开启点映后,《哪吒2》排片总数突破700家影院,创下华语片在北美市场的排片新纪录。纽约、洛杉矶等地影院因需求激增,临时增设午夜场次,部分影院排片从每日4场增至10场。
这意味着更多的北美观众有机会观看《哪吒2》,从而推动票房收入的提高。
另外,《哪吒2》在北美的预售票房也非常火爆,已超越近20年华语片在北美首周末的票房纪录。根据《环球时报》提供的数据,在北美市场《哪吒2》的预售上座率超过了90%,一些场次的门票甚至一票难求。IMAX的首席执行官里奇·盖尔方德感慨,中国大片的创新与规模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
《哪吒2》在北美点映后,硅谷的许多年轻人开始预定电影票。在硅谷南湾,已有10多家电影院排片上映《哪吒2》,而且大多同时提供标准版和3D版。排片最多的一家影院,是圣克拉拉位于英特尔总部对面的AMC影院,从早上到晚上,一天要上映20多场!
总体上看,《哪吒2》有望刷新华语片在北美市场的历史总票房纪录。如此之高的票房预期,来自于电影的好口碑。
《哪吒2》在IMDb上评分高达8.2分,该分段有《楚门的世界》、《绿皮书》、《侏罗纪公园》等影史经典。有美国网友表示,“即使我不懂中文,但我看字幕也看得津津有味。”有美国小朋友在2019年观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来自中国的神话少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哪吒2》他们已经期待已久。
不少电影从业者更是点赞《哪吒2》。好莱坞制片人罗伯特·金称赞影片为“大片级动画”。有美国观众喊话迪士尼:“小心点吧,城里来了个新小孩,他的名字叫哪吒。”
不仅在北美火热,《哪吒2》在其他国家的人气值也非常高。目前,影片已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式上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排片总数达116家影院,并获近20年华语片在澳新地区的点映票房冠军。
另外,据光线影业消息,《哪吒2》还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南非、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哪吒2》的成功,正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迈向全球化的趋势。
而能斩获超高票房、并在全球引起热议的中国电影并不多,《哪吒2》做对了什么?
“中国人已经开始用技术写诗了”
很多中国电影在国外不温不火,核心原因是国外观众看不懂。看不懂就没法共情,就很难产生口碑形成裂变效应,自然火不起来。
而《哪吒2》在几个方面做的足够出色,捕获了国内外观众的芳心。
首先,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2》的画面征服了不少外国观众。
哪吒怒发冲冠的狂放设计,被《好莱坞报道者》评为“年度最酷动画形象”。《千里江山图》的特效则让迪士尼动画总监感叹:“我们还在研究怎么让头发更逼真,中国人已经开始用技术写诗了!”
一位日本动画师在推特上分析:“迪士尼擅长拟真,但《哪吒2》创造了独属东方的视觉语法——它让我想起宫崎骏,却更具数字时代的冲击力。”
美国《综艺》杂志评价《哪吒2》是“中国动画工业化的巅峰之作”,其技术水准与叙事能力已与好莱坞顶级动画比肩。
其次,《哪吒2》用“反套路式的英雄”打破了文化结界。
古代神话中的哪吒,给人的印象是那个“剔骨还父”的反叛者,对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发起了冲击。但是,这一点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很难理解。《哪吒2》将故事核心转向“守护苍生”的集体使命,而美国观众热衷在影片中看到拯救世界的英雄,自然对哪吒也是感同身受。另外,影片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东方哲学与个人英雄主义结合,也符合西方观众的口味。
哪吒是个英雄,但是如果还是把它设计成单打独斗的英雄,不免有些常规。毕竟,也有些观众对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感到审美疲劳了。而《哪吒2》在故事里设定了哪吒和敖丙这样的“双男主”,实现了集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结合,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偏好。美国编剧杰西卡·陈就表示:“漫威有美队和钢铁侠,中国有哪吒和敖丙!他们就像阴阳两极,既有对抗又有依存,比单打独斗的英雄更有深度。”
另外,《哪吒2》还用人类共同的情绪,打通了国内外观众的共情密码。
影片以“叛逆少年成长”为核心叙事,融入亲情、责任等普世主题,削弱了文化和地域隔阂。有美国网友称,哪吒让自己想起《黑豹》里的特查拉。他们都背负族群命运,但哪吒更真实,因为他会犯错、会愤怒,就像我们每个人。
守护家人和友情,这些情感已经超越了国度差异和文化差异,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内核。漫威编剧扎克·施耐德在推特发文:“中国同行教会我们——超级英雄不需要拯救宇宙,能拯救自己的家人就够了。”
可以说,《哪吒2》是以中华文化为外衣,以人类共通情感为内核,引发了全球观众的共鸣。
中国电影工业崛起:
流程协作、技术升级和文化自信
《哪吒2》在海外的爆火,不仅标志着中国电影在票房上的胜利,也显现出中国电影工业正在崛起。
首先是在工业化流程上的突破。
好莱坞电影的成熟之处在于,它有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流程,可以实现高效、标准以及专业的运作,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薄弱之处,但《哪吒2》让外界看到了惊喜。导演饺子带着1500人的超大团队,把制作流程拆解成327道工序,同时有138家中国公司协同制作,覆盖建模、渲染、配音等环节,形成高度专业化的生产链,展现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成熟的制作流程。
其次就是技术水平上的突破。
《哪吒2》中1948个特效镜头均由国内团队完成,特效部门甚至自主开发了“乾坤圈粒子破碎算法”,让每个金属碎片的飞溅轨迹都符合空气动力学。另外,《哪吒2》团队还建立了标准化资产库,并通过“伏羲”AI系统提升分镜生成效率300%,动态捕捉精度达0.1毫米级,大幅缩短制作周期。
这些技术创新,让全球观众都看到中国动画电影技术的巨大进步,而不是小作坊般的小打小闹。
在技术创新这样的硬实力之外,《哪吒2》也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电影在文化自信上的软实力。
能够将哪吒这样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搬上大荧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影片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等文化符号融入场景设计,让全球观众欣赏中国的文化之美。更凸显其文化自信的地方在于,《哪吒2》能够大胆地对中国本土IP进行重新改编,让中国传统文化长出现代化的血肉,并且注入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强大的的叙事张力。
这种文化自信,既让中国电影从业者重新审视中国本土的文化IP,也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电影的全球化视野。
《哪吒2》在海外的火热,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工业从技术到叙事、从本土到全球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也给众多中国电影人和机构带来启示,将文化自信融入工业化体系,以全球视野重构东方故事,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化。
当然,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发行渠道、衍生品开发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只要不断加强创新和补足短板,中国电影还会在全球影坛继续书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