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只脚都踏进了ICU的小鹏在2024年的9月被抢救了过来。
去年8月底,小鹏MONA M03正式迎来上市,沉寂了快两年的小鹏汽车终于迎来了自己救市之作。
新车的起售价下探至11.98万元,且入门即高配,迅速引发了市场轰动。
随后11月,小鹏P7+又再度成为爆款。使得小鹏汽车的销量在2024年最后两个月一路走高。
2024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190068辆。其中,尾程才加入的小鹏MONA M03全年累计交付超过5万辆,小鹏P7+则超过1.8万辆。
于是,整个2024年的交付表现,小鹏显得特别不匀称。
上半年累计交付仅为5.2万辆。而最后三个月,销量却一下冲到了9万多辆。
小鹏造车更大的希望,似乎都留在了2025年。
01
2025年,是小鹏的产品大年。
大致包括小鹏G7、小鹏G01(内部代号)、新款小鹏G6、新款小鹏G9、新款小鹏X9、小鹏E29(内部代号)、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等7款新车和改款车型。
改款车型暂且不表,小鹏E29也高度疑似小鹏P7i的换代车型,而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最近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 2025进行了海外首秀。
官方表示它会在2025年12月份正式上市。作为一款售价200万元的飞行汽车更大层面是品牌的象征意义,对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贡献值不会起到决定作用。
所以,重点谈谈小鹏G7、小鹏G01两款新车。
全新中型SUV小鹏G7将对标小米YU7和焕新特斯拉Model Y。
新车售价预计会在25万级别,有望在4月至5月份内上市。
小鹏汽车副总裁表示“小鹏G7会是今年25万级最能打的SUV”,称其为空间怪物,AI全满配、技术全面领先,是家庭用户的首选。
实话说,单电机布局,轴距为2890mm的小鹏G7真正上市时的售价大概率到不了25万元。
因为,一旦超过25万元,它和轴距达到3000mm,颜值即正义的小米YU7不能比;同样,它和三年不焕新,焕新即大热的Model Y也不能比。
小鹏G01可能是小鹏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一款新车。
这是小鹏汽车的首款增程车型,以G9为原型车开发,定位为C+级6座SUV,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上价格带,预计将于10月上市。
新车长度将达到5100mm,宽度达到2000mm。
同时,小鹏G01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了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等技术。
增程版预计会使用东安发动机,纯电续航430km,综合续航可达1400km。
如果说继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之后,在2025年小鹏还能打造爆款的话,那么小鹏G01最有可能担负起这个责任。
这个大家伙以SUV形态出现,已经很对市场胃口,加上超过400km的纯电续航,以及小鹏较强的智能化能力,如果小鹏G01的主流定价能够控制在30万元以内,那么对理想L系列绝对能够构成威胁,对零跑的产品矩阵也足以形成压制。
2025年,小鹏的计划年销量是35万辆。
从去年12月以来,小鹏延续了7000+的周销量。今年小鹏如此庞大的新车团队入局,完成计划销量的难度不大。
如果小鹏G01能够确保10月上市,对2025年小鹏再收一个豹尾,将会是一个极大的保证。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已经明显看到,小鹏已经从销量的阴霾中逐渐走出,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整车毛利率提升,直至实现盈利。
02
这真的是一个特别纠结的问题吗?
销量上来了,规模化实现了,盈利不就自然实现了吗?
这个逻辑对其它车企会是如此。对小鹏却不一定。
2024前三季度,小鹏的毛利率虽然达到14.22%,同时创下了历史新高,但这主要得益于大众合作带来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而非汽车销售本身的盈利能力。
在扣除来自大众汽车的服务收入,小鹏整体毛利率仅约2.7%,较2023年改观程度不大。
如果小鹏在2025年的销量得到量级的提升,对毛利率的提升肯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不会太过明显。
因为小鹏Mona M03的走量,为小鹏的盈利可能性,限定在了“困难模式”里。
起售价不足12万元的小鹏Mona M03作为销量主力,性能和操控在同级别车型中被评价为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但小鹏Mona M03之所以能够为小鹏突破销量边界立下头功,卖点就在于智能化与产品定位之间的性价比。
小鹏Mona M03全系标配15.6英寸悬浮触摸式中控屏和8155车规级芯片,提供16GB超大内存,带来流畅的车机体验。
同时,它还拥有同级唯一的4音区语音交互功能,支持20秒连续对话和多项指令同时执行。
此外,小鹏Mona M03还搭载了20+智能感知硬件,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号称拥有同级最强的感知能力。
如此,小鹏Mona M03才有被市场重视的理由。
事实上,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研发投入都与特斯拉高度重合。
从硬件设计到智能座舱软件开发、OTA更新、芯片设计、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再到放弃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和宣布自研人形机器人。
虽然总是晚几年、慢几拍,整体方向是亦步亦趋。
通过对2024年三季度蔚小理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小鹏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1%,高于蔚来的9.20%,远高于理想的-8.20%。
然而,在华为的鸿蒙生态强势崛起之后,加之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逐渐发力智能化,小鹏的智能化标签越来越弱化。
而这种弱化最明显的标志恰好就是小鹏Mona M03的成功。
在低价产品上加持高效智能化才可能扭转市场风向,这会让小鹏研发投入的回收期大幅延长。即技术投入的市场回报率低,是小鹏目前遇到的最大经营困难。
小鹏的2025年如果重复2024年的老调,继续依靠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来支撑销量,那么小鹏即使赢了销量,也会输掉利润。
必须有一款成交价25万元以上的车型成为销售主力,让小鹏在销量与利润之间寻求到最佳平衡,方可解此困局。如同长城汽车找到了坦克一样。
所以,小鹏也总是愿意把力道用在25万级,两款最名副其实的新车小鹏G7和小鹏G01都在这个价格区间。
唯有达到这个价位的产品,小鹏的智能化才有一个最舒服的发挥空间。
在2025年小鹏推新的产品中,几乎找不到20万元以内的存在。小鹏有意在填平小鹏Mona M03带来价值洼地。
目前看来,小鹏G01应该被小鹏当作一款战略车型来对待,重视它,精心运作它。因为它成功的几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