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现在,阿里的半条命是AI给的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2-15 14:03:02

文 | 大V商业,作者丨方文

从最低点的77港元到现在的124港元,阿里股价上涨约60%,市值上涨约9000亿港元。这次阿里股价的上涨并非是电商业务导致,而是中国AI大模型推动。

换句话说,阿里半条命是AI给的。

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蔡崇信表示,苹果选择阿里作为其在中国的本地化合作伙伴,为苹果手机提供AI服务。

蔡崇信自2024年公开露面并承认阿里落后,一共出来过3次,每一次都提及到了AI。尤其是24年股东信中,蔡崇信更是将阿里定义为电商+云计算。

AI在阿里体系内地位达到了高点。

阿里股价连续数日大涨,目前港股股价为124.1港元每股,创下3年来的新高,市值达到了2.36万亿港元。

阿里在这一波中国科技资产的红利下,有两个支撑点。一是除了苹果与阿里合作带来的市场刺激,第二则是阿里通义模型自身在国产大模型中的优势。

今年1月底deepseek带动全球市场重新关注中国大模型应用,而作为中国头部的大模型,通义千问以及阿里巴巴成为了焦点。

同时,阿里重新定义自己,并从去年底开始断舍离。2024年,阿里巴巴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专注于互联网和技术领域。例如,2024年12月,阿里巴巴以约74亿元人民币将银泰百货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折算下来亏损约93亿元人民币。

过去,阿里巴巴的股价主要受电商业务的推动,随着电商市场的竞争加剧,增长放缓,股价也出现了波动。阿里巴巴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战略转型,逐步从传统的电商巨头向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变。

今年1月2日,阿里出售高鑫零售,同样是预计亏损300亿的代价完成。

蔡崇信提出阿里是电商+云计算,也表明了实体零售板块已经不包括在核心资产中,蔡崇信举例,饿了么的外卖业务,外卖配送或许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但饿了么对阿里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阿里2024财年结束),阿里营收中来自中国商业的营收占比已经低于总营收的1/2。

1、大模型浪潮,推动阿里涨了9000亿港元

阿里的股价近期经历了三次大幅上涨。

除了近两天苹果和阿里合作消息的推动,前两次分别是李飞飞宣布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训练,以及deepseek春节爆火。

2月6日,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团队宣布,利用阿里云通义千问模型,以不到50美元的成本,成功训练出名为s1的AI推理模型。并表示,该模型在数学和编码能力测试中,与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等顶尖模型相当,甚至在竞赛数学问题上表现超越o1-preview 27%。

自此,阿里的大模型受到业界之外更广泛关注。

更早之前,deepseek除夕前全球走红,阿里在1月28日便正式开源了两款关键模型:Qwen2.5-VL和Qwen2.5-1M,视觉理解能力超越GPT4o和Claude3.5。

春晚给通义大模型添了一把火。阿里赞助的春晚没想到这次出圈的不是电商,而是通义大模型,叠加deepseek的出圈,阿里在春晚的亮相广告效应双倍放大。

1月29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当天,阿里发布Qwen2.5-Max,并且其评测得分,称性能超过了Llamah和deepseek。

美股春节不休息,通义千问持续大涨。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发布大模型的巨头之一。2020年,阿里巴巴达摩院便启动了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项目,旨在提升中文理解和生成能力。

同年6月,阿里发布了3亿参数的基础模型,标志着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初步布局。2021年1月,模型参数规模达到百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多模态模型之一。同年5月,阿里发布了万亿参数规模的模型,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10月,M6的参数规模扩展到10万亿,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

看到这里,就能够明白,李飞飞选择阿里通义大模型进行训练不是没有理由的。

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发布的开源大模型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显示,其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

2、AI首次成为阿里“我们是谁”的核心命题答案

阿里巴巴曾被视为一家以电商业务驱动的公司,其股价的重大变化主要源自电商业务的波动。例如,2019年至2020年,阿里巴巴的股价持续上涨,达到历史高点,主要受益于电商业务的强劲增长。

随着国内电商放缓,阿里股价低迷,曾经一度被拼多多超过。

目前拼多多的市值为1.3万亿港元,按照阿里巴巴淘天业务截至2024年3月底的年度EBITA为1948亿元,给于10倍PE阿里的市值应该也就是2万亿元左右。

阿里需要向市场回答,除了电商还有什么能支撑阿里。2022年初期,阿里美股的股价跌破100美元每股,股价就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与此同时,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其营收和利润在阿里巴巴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例如,2024年Q3,阿里云季度营收为296亿元,但在阿里巴巴整体营收中占比较低。

马云在这两年频频露面,不再讲电商,不讲互联网,在蚂蚁20周年大会上,马云讲话的重点同样也是AI。

蔡崇信数次明确表示,电商和云计算是阿里的未来。2024年6月,蔡崇信在接受挪威主权基金专访时明确,将专注于两大核心业务:电子商务和云计算。

阿里巴巴2024财年蔡崇信和吴泳铭的联名致股东信全文中,更是深刻地提出了“我们是谁”这一对阿里巴巴深刻的命题,股东信中提到,阿里巴巴拥有两大核心业务:电商和云计算。

对于大模型,蔡崇信的自信来自于,通过不断增加数据资源和计算能力,大模型在性能上的提升呈现超线性的增长趋势。

这几乎是云计算业务在阿里地位中历史最高。阿里定下长期战略,那就是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投资于两大领域:一是加速核心业务增长,二是保持基础技术的领先和包括AI在内的创新。

押注AI的另一面,则是抛掉重资产,轻装简行。

实际行动上,阿里2024年底和2025年初进行了两次标志性的抛售,这也成为了2024年中国消费零售领域里的重大事件。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其持有的银泰百货约99%的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组成的财团。

此次交易预计将导致约9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高鑫零售约78.7%的股份,收购时前前后后耗资近500亿港元。

出售实体零售等重资产,也表明阿里从无所不包到聚焦核心资产的新阶段。

3、国产大模型形成3+2阵营,阿里优势几何?

从传闻百度为苹果在国内的合作商,到最终花落阿里(有消息显示,百度同样为苹果的供应商之一)。

这场长达数月的苹果供应商选择,成为了国内AI大模型的一面镜子,阿里的入围,也成为了为国内大模型排名的一个新标准。

国内资本市场上,关于AI大模型的大概念有三个,一是Kimi,二是豆包,三是当下的deepseek。

其中两个是黑马,一个是龙头。

目前,国内大模型C端形成了3+2的格局,另外两个是阿里的通义千问和同样为字节的即梦。

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大陆市场APP苹果端大模型产品下载量分别为豆包占比24%,Kimi智能助手18%,夸克占比17%,deepseek占比7%,即梦AI占比3%,其他共计占比31%。

DeepSeek的横空出世,被称作是中国AI的阿里IPO时刻,当然阿里IPO时刻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凭借在商业应用上的落地,创造了互联网的繁荣。

当下,资本市场看好中国科技企业大模型的应用市场。市场看法认为,AI领域可能重复互联网的路径,中国在应用和落地上优势会逐渐明显。

2023年阿里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除了与外部行业、场景合作伙伴一起探索AI模型的能力,阿里还强调会将旗下的所有产品“重做一遍”,全部接入大模型进行升级。

蔡崇信称,阿里巴巴实际上是极少数既拥有内部人工智能能力,又拥有云业务的公司之一。

他提到,微软和OpenAI是两家独立的公司,亚马逊拥有云业务但没有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meta拥有大语言模型但没有云业务,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内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业务的美国公司是谷歌,但人们往往不认为其人工智能能力领先。

“在中国,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既拥有领先的云业务,又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竞争力的公司。”

当然,阿里的大模型也不是一帆风顺。

为弥补人才流失,阿里巴巴于2025年2月6日宣布,全球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正式加盟,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就在此前的2024年12月,通义千问大模型的技术负责人周畅(花名:钟煌)离职,加入字节跳动,带走了团队的十多名成员。据悉,字节跳动为周畅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包括8位数年薪和高职级,吸引了他和团队的加盟。

目前,豆包、即梦AI等产品在市场的口碑和数据,不逊于阿里,甚至C端数据上比阿里还要好。

所以,当下黑马频出、格局动荡的大模型时代,即便是阿里IPO时刻来了,这次赢下战争的,也不一定是阿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