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q3.itc.cn/q_70/images05/20250115/5bfad0c6e45042ad86e0147a3b79e0c1.png)
在汽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燃油车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油箱也成为了汽车不可或缺的 “能量之源”。然而,随着环保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崭露头角,而固态电池的出现,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电动汽车全面超越燃油车的希望曙光,1500km 续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固态电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含有任何液体的锂电池。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电池相比,它就像是一位全面升级的 “超级战士”。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有着质的飞跃。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有限,而固态电池通过技术革新,让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比如,重庆太蓝新能源公司在 2024 年 4 月成功研发并制造出全球首款符合车规标准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其能量密度高达 720Wh/Kg ,这一数据令人惊叹,也为长续航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传统液态电池中的电解液大多是易燃的有机液体,一旦电池发生过热、短路等问题,就容易引发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而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不存在电解液泄漏的风险,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好比为电动汽车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安全铠甲”,让驾驶者更加安心。
在续航里程上,1500km 续航不再是天方夜谭。2 月 9 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一款全固态电池 ——“长安金钟罩”,其能量密度 400Wh/kg,纯电续航超过 1500 公里。这一续航里程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长途出行的需求,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的焦虑。想象一下,开着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中途无需频繁充电,就像驾驶燃油车一样便捷。
全球各大车企对固态电池的布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代汽车确认 3 月将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计划未来十年投资超过 90 亿美元,致力于成为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领先者。国内车企同样不甘落后,广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目标是 2026 年装车搭载。长安汽车预计在 2025 年年底前首发具备固态电池功能的样件,2026 年进入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阶段,2027 年推动全固态电池逐步实现量产。上汽集团计划在 2026 年四季度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比亚迪计划在 2027 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并在 2030 年实现大规模应用。
除了车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恩捷股份其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就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等产品达成 6 年的长期供货协议。从 2025 年至 2030 年,北京卫蓝新能源将向上海恩捷及其有控制权的关联公司预计下达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膜订单总计不少于 3 亿平方米,预计下达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订单总计不少于 100 吨。这一合作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固态电池市场前景的信心,也加速了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尽管固态电池前景一片光明,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目前还难以大规模普及。而且,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这些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固态电池的出现,无疑是电动汽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让我们看到了告别油箱的可能性,也让 1500km 续航成为现实。在未来,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电动汽车必将在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我们带来更加绿色、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让我们一起期待固态电池时代的全面到来,见证汽车行业的全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