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青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贸易规则和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中国企业出海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2月13日召开的“信心与责任出海”国际化研讨会上表示,在这门“必修课”中,信心与责任是绕不开的话题,亦时刻拷问着出海企业的战略定力。同时,企业需要在挑战与机遇交织的复杂环境中,积极寻求提升竞争力的破局之道。
当前,中国企业身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矛盾时代。随着“不出海就出局”声量持续迭起,以及2025年初以来包括DeepSeek、小红书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扬眉吐气”,中国企业出海有了新的契机与动力。
汪泓表示,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速,从传统“老三样”到“新三样”,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面貌。中国企业不仅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在不断探索跨越国界的创新与突破。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接近3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2024年1-10月的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358.7亿美元,同比增长9.7%。这一趋势表明,中国企业正在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全球经济。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国家、东盟、拉美、非洲和中东等区域,中国企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以贸易保护措施、大国间贸易摩擦为典型代表的诸多因素在过去数年内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全球产业链也随之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其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是一大难题。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出海:联想全球化20年实战方法论》(下文简称《出海》)著作学术顾问许定波表示,美国等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中国企业出海需冷静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差异巨大,例如在环保、劳工权益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此外,文化冲突也不容忽视。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出海》著作主编秦朔指出,中国企业习惯将国内的一些做法带到国外,容易出现不对称问题,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导致企业在海外运营时内部管理不畅、与当地客户沟通受阻。此外,技术竞争愈发激烈,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中国企业仍面临被“卡脖子”的困境,如芯片技术,这限制了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升级速度。
尽管当前面临变量,但现场多位嘉宾均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正当时。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东盟、拉美、非洲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许定波说。
许定波还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存在波动,但贸易仍有增长空间,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走出去”。技术创新也为企业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秦朔认为,中国企业接下来的全球化,走得好不仅可以造福全世界消费者、本地供应链,同时可以超越自己。
“中国已成为资本富裕国家且出口强劲,出海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契机。”秦朔认为,传统以中国制造能力为基础的载体,如今研发与设计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并充斥着数字化技术能力,也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底气所在。
为提升“出海”竞争力,文化融合将是关键一环。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原中储粮总经理、中粮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中粮国际CEO迟京涛分享中粮国际经验时指出要重视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融合。
迟京涛表示,中粮国际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后,员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差异大。中粮国际组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的高管团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相互交流、协作,避免决策过程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偏差。同时实施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不同信仰、语言和文化习惯,理解人性中趋利避害的共性,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也分享了联想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经验。
据介绍,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在组织整合、文化整合过程中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磨合,联想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全球化企业管理方式。公司最高管理层联想执行委员会(LEC)和全球领导团队(GLT)中都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管,在区域市场管理上收放有度。在业务决策方面充分放权,让当地负责人根据本地市场情况自主决策产品销售、定价等事宜;在文化和战略方面引导全球员工都认同并遵循公司的核心文化和整体战略。通过这种方式,联想吸引了众多当地优秀人才,在美国、巴西、印度、欧洲等地都能组建起一流的本地管理团队,促进了企业在全球的稳定发展。
此外,强化品牌建设,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会上,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客户官周晓农通过调研数据介绍道,中国品牌海外信任指数虽有所提升,但与欧美、日韩仍有差距,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讲好与ESG相关的故事,满足当地消费者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