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个事,大家可以试下,我问Deepseek,让Deepseek分析未来5年,中国房价上涨最快的三个城市!
你们猜是哪三个城市?
Deepseek给出的答案不是北京,不是上海,排在前三位的是:
深圳、杭州和成都!
有没有在你的意料之内?
杭州和成都是这个春节最火的两个二线,哪吒2成都造,让成都文创火出圈,而Deepseek震惊了漂亮国,再加上春晚亮相的宇树科技,以及其他六小龙,让杭州的科创再次出圈,现在已经妥妥成为二线最火的城市。
甚至现在很多人喊出,只要给杭州一点时间,杭州会超越深圳。
我觉得这是好事, 城市之间本来就要有竞争,就是要让其他一线城市有危机感,不要高高在上。
甚至,中国应该从二线城市中,再出几个强二线冲到一线城市里面,至少未来形成10个一线城市的格局。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一件事,为什么其他城市出不来六小龙?
杭州的出圈,让越来越多城市进入反思,尤其是深圳。
广东最近悄悄忙着赶快探访高科技企业,深圳很多媒体轮番质问:深圳这几年到底在干嘛?
南京官方下场,省委机关报连发三篇专稿文章: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求科技企业之心切,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
在我看来,这种反思绝对是好事一件,也说明了如今我们国家从上至下,从里到外都开始真正重视科技的研发,尤其是从零到1的基础科学层面。
这在以往来说是从未有过的。
现在科创,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你追我赶的最重要领域。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科技六小龙会出现在杭州呢?而非南京或者深圳广州上海呢?
游戏科学项目组最早也是在深圳成立,几个月后就搬去了杭州。
游戏科学的老板冯骥当时就说了:
深圳的节奏太快,房价太高,人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事,他更喜欢杭州的创作氛围。
这……好像说的也没错。
回想起七八年前,2017-2018年那会,深圳的房价经过好几轮上涨,从2015年的均价两三万起,直接翻了一番,直到2019年末的直攀顶峰。
所有人都沉迷于房地产的泡沫中不可自拔,多少科研创作者白天在研发创新,晚上偷偷在被窝研究房价。
除了仅剩的那几家大厂华为中兴大疆这些已经形成规模的大厂,小团队基本上都沉迷于搞钱了。
毕竟,当年那是一个通过买房就能迅速致富的年代,谁能不浮躁呢?
杭州虽然当时也是为房着魔半斤八两,但总体上房价是深圳的一半左右。
杭州的互联网行业,科研企业的工资收入和深圳相差不大,但房价是深圳的一半,也难怪当时的游戏科学团队会选择出走深圳了。
不过到了现在,我感觉杭州的房价现在也不便宜了,尤其是深圳跌下来之后。
所以房价我觉得也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其实 ,我觉得科创最主要的是人才和氛围,如今杭州的科创氛围,确实非常好,非常的友好和开放。
核心就两点: 真心实意做好投资服务+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当前全国所有的城市当中,杭州对大学生绝对是最友好的。
以一位应届毕业生为例,你只要来杭州,就可以享受7天免费住宿服务,还可以得到一笔生活补贴,本科1万,硕士3万,博士10万。
你要是选择在杭州工作和定居,每年还有1万租房补贴。
关键杭州觉得给得还不够,最近又发布了一项 “春雨计划”, 在市区推出了一批“青荷驿站”,首批不少于1000套房源。
来杭州参加求职面试、人才就业及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的非杭户籍且无房的群体,都可以享受7天免费住宿服务。
选择长期留在杭州的话,杭州还有相应的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长租公寓、驿站等各类房源提供。
对于有钱人来说,一个青旅住宿不算什么,但对于刚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这是莫大的帮助啊。
记得当时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宿舍打满了深圳人才引进的广告,口号就是: 来了就是深圳人。
我那时也因此领了三万元的现金大红包,秒到账,这对刚毕业,身无分文的我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帮助。
而今天杭州同样也是,广撒网,先把年轻人笼络到手再说。
深圳的这一招很多城市都在跟风学,但随着土地财政式微,大家也都给不起钱了,我还听说有的城市欠钱不给的。
但是杭州不缺钱,到今天依旧砸钱吸引大学生去就业定居,在过去5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180万,稳居全国前列。
24年的人口数据还没出来,可以参考23年的,增长最猛的就是合肥和杭州,两者都是科创氛围巨浓的城市。
2022年杭州关于人口有过一个结构统计,大专及以下学历仅占0.12%,本科高达80.19%,硕士也有19.13%,博士则为0.56%。
基本都是高学历的为主,加上浙大的人才后备军,还有多年来的互联网创新基础扎实,杭州是不缺人才的。
广撒网之后,紧接着精准灌溉,不断的补贴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
杭州六小龙里,大部分都接受过杭州资本的扶持。
杭州对一些科技企业的帮扶力度是很高的,像游戏科学这样的数字内容企业,予以三年内最高100%的房租补贴或减免;
宇树科技曾在2017年耗尽融资后,也是得益于杭州的融资让它起死回生。
杭州投往科技行业的资金分两条路走,一个是杭州科创基金,投早期那些小而精的科创企业。
另一个杭州创新基金,投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大产业。
更夸张的是,除了国资,现在就连浙江的小老板们也开始转型投科技了。
有大V曾经报道过 浙江有猪饲料企业转型做生物医药;搞房地产的开始做新材料的研发;连浙江县城做中介的老板,也开始投资科技公司……
几乎整个浙江,无论国资民资,全都在参与挖掘投资,优质的科创项目上。
我看到很多相关的评论,有一句话很精彩。
杭州是6000条小龙里面养出了6条真龙,而其他城市是直接想养6条龙。
杭州科创氛围如此浓厚的核心逻辑是: 资源分配到位。
把好的资源,好的水,好的阳光用在孵化刚出生的小树苗身上,而不是把好的资源被老树桩,霸占着一毛不拔。
当然说到底财力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全国来看,也没有几个可以像杭州一样,有如此雄厚的财力砸下来支援企业发展了。
我们看一座城市有钱没钱,不是看gdp,而是看城市的资金总量,学名叫做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简单来讲就是一座城市的所有存款。
截止到24年的8月份,杭州汇聚的资金总量高达77402亿,仅次于北上广深。
关键是杭州也是二级财政,浙江不像广东,有那么多的穷兄弟要帮扶,省会杭州的存款基本上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去发展。
在2024年土地拍卖中,杭州的土拍金额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国第三。
哪怕市场如此惨淡的情况下,杭州依旧是众多开发商最爱的城市之一,土地财政目前在杭州依旧是贡献着积极的作用。
大家经常听说大湾区的体制内收入缩水,却很少听说杭州体制内降薪,原因就在这里。
总结一下,就是地方有钱,地方亲自下场支持,还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备,科技6小龙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说回深圳,网上这两天出现了很多文章剖析深圳为何没有诞生新的科技企业,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创新企业应该出现在深圳,而深圳却没有,因为深圳越来越北京化,上海化......
我觉得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我很乐意看到深圳反思自己的文章,在城市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进则退,毕竟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深圳除了那几个巨头之外,目前还没有看到冒头的新兴企业,确实让人捉急。
..........
BTW,现在网上有传中国的国运要来了,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因为最近一个多月发生的事情真的好多,几件事说下:
第一, Deepseek打破了人工智能+中国本土教育不行的质疑,让中国AI也看到差距在缩小。
第二,哪吒2突破100亿,是全球票房TOP20唯一的非美国电影,打破好莱坞电影的垄断,哪怕在美国,现在哪吒在美国首发也有700间影院,突破记录,让中国文化也能够对外输出,打破好莱坞往全球电影和价值观输出的垄断。
第三,Jack 马的回归.....此处不表。
第四,最近科技股以及科创50股票的雄起。
....
如此多的利好消息在叠加起来,再加上去年底整个国家政策和战略方向的大转变,又让不少人感叹,是不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国运要来了,明显感觉情绪好转了。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这想做个小小的问卷,是否你认为2025年会比2023-2024年的经济形势更好?大家可以感觉下,无所谓对错,凭感觉都行....
2025年后面每周二晚8点,我会做一周一课的闭门直播(春节后才开始),可以扫码听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