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听起来是不是特高级?零排放、续航长、加氢快,简直就是未来出行的神器。
各国政府也纷纷支持,车企更是铆足了劲研发,怎么看都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现实是,氢能汽车推广的路非常难走,韩国的氢能汽车甚至都出口归零了,这是怎么回事?
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
氢能汽车这听着就充满未来感的出行方式,理论上简直完美,它不像燃油车那样排放尾气污染环境,行驶过程中排出来的只有纯净的水蒸气。
而且它还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加氢几分钟就能满血复活,速度简直和燃油车媲美。
对于那些渴望摆脱汽油依赖,又担心电动车充电慢、续航短的人来说,氢能汽车简直就是梦中情车。
可现实却给这美好的梦想泼了一盆冷水,高昂的价格就挡住了大多数人的脚步。
氢能汽车的核心部件,比如燃料电池里的铂金催化剂,还有那个用来储存氢气的高压储氢罐,以及动力电池组,每一个都贵得离谱。
这些昂贵的部件堆叠在一起,导致氢能汽车的整车成本高得吓人,比普通的燃油车和电动车贵出一大截。
就拿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氢能车型来说,像丰田Mirai、现代Nexo,落地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的太贵了。
难怪韩国的氢能汽车出口会一路下滑,最终在2024年5月颗粒无收,直接挂零,这样的原因导致推广难,是完全可以认同的。
除了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加氢站的稀缺也让人头疼,建一个加氢站成本动辄上千万,后期运营也不少花钱,导致加氢站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加油站的普及速度。
在韩国加氢站的数量远远少于加油站,这也是氢能汽车在韩国本土市场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氢气的制取、储存和运输也是个老大难问题,氢气易燃易爆,对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这就增加了物流成本。
氢气的价格也比较高,就算有政府补贴,也和燃油车的价格差不多,经济性优势并不明显。
这就像一个死循环,氢能汽车产量低导致生产成本高,价格下不来消费者不愿意买,产量就更低了。
总而言之,氢能汽车虽然拥有清洁、高效等诸多优点,但在成本、基础设施和氢气供应链等方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技术问题是老大难
除了前面提到的成本和基础设施的限制,氢能汽车还有不少技术瓶颈和市场问题需要克服,韩国氢能汽车出口的失败案例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燃料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燃料电池相当于氢能汽车的心脏,它的寿命、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虽然现在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燃料电池的寿命还不够长,用久了可能会出现性能衰减的问题。
效率方面也有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同样的氢气,能跑的里程还有潜力可挖,可靠性也是个关键因素,谁也不想开着开着车就抛锚吧?
就拿韩国现代Nexo这款车来说,它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氢能乘用车了,但它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眼球。
储氢技术也是个有待改进的环节,目前主流的储氢方式是高压储氢罐,但也有一些问题。
毕竟是高压储存氢气,万一出点意外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
储氢密度,一单来说就是单位体积或重量能储存多少氢气,密度越高续航里程就越长,但现在储氢密度还不够高,这也限制了氢能汽车的续航能力。
高压储氢罐的成本也不低,这也是推高氢能汽车整体成本的一个因素。
汽车市场对氢能汽车的认知度也普遍较低,很多人对氢能汽车的安全性心存顾虑。
而且市面上关于氢能汽车的信息也比较少,很多人的了解还较模糊,自然也就谈不上接受和购买了。
加上因为产量较低,氢能汽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就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氢能汽车虽然前景美好,但要真正走向大众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上的瓶颈、市场的接受度、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氢能汽车的未来
虽然氢能汽车现在面临不少难题,甚至韩国的氢能汽车出口还遭遇了滑铁卢,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汽车就前途黯淡。
恰恰相反,作为未来清洁出行方式的重要一员,氢能汽车依然值得期待,韩国的经验教训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那么未来氢能汽车该怎么去发展呢?这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技术研发是重中之重,燃料电池和储氢技术是氢能汽车的两大核心,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技术难题。
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加氢站太少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氢能汽车,就得让他们像加油一样方便地加氢。
这就需要加快加氢站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交通要道要确保加氢站的覆盖率,让车主不再为找不到加氢站而烦恼。
规模效应也很重要,要降低成本,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只有产量上去了,成本才能降下来,价格才能更亲民,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除了这些,宣传推广也很重要。要加强对氢能汽车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氢能汽车的认知度,消除误解和顾虑,让更多人了解氢能汽车的优势和安全性。
或许从商用车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乘用车市场,是一条比较务实的路径。
商用车的应用场景相对固定,比如公交车、物流车等,对加氢站的依赖性相对较低,更容易形成示范效应。
带动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乘用车市场。
结语
说了这么多,氢能汽车推广的难,是不是找到原因了?成本高、加氢难、技术瓶颈、市场认知度低,哪一个拎出来都是老大难。
韩国氢能汽车出口归零的例子,更是血淋淋的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氢能汽车就彻底没戏了。
氢能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成本在逐渐下降,加氢站也在慢慢普及,市场认知也在逐步提高。
未来氢能汽车能不能真正成为主流,取决于可不可以克服这些难题。
信息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2024-01-22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为何难推广 观察者网 2024-06-18 韩国氢能源汽车出口归零,氢能源乘用车推广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