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省的油钱全被它割了韭菜”,最歹毒的隐形消费打破新能源车省钱神话

IP属地 北京 编辑:朱天宇 爱生活55047 时间:2025-02-15 00:31:18

如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消费者将购车目光转向了这一领域,一种普遍的观念是“只有有钱人才买油车,想要省钱才会选择电车”。然而,在购车后的养车成本上,许多消费者常常在车辆保险这一环节上感到困惑和失望。

在欣喜地花费数万元购买了新车后,消费者们还未计算清楚平时充电和保养能够节省多少油费,就被高出传统燃油车几千元的保险费用“背刺”了。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发现保费每年都在上涨,“省下来的油费全都给了保险公司”。

面对车主们的抱怨,去年底官方公布了保险行业数据,令人惊讶的是,2024年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竟然亏损了57亿。这让车主们感到困惑,保险公司居然亏损了,那以后新能源车险不是会更贵吗?然而,眼看着电动车的价格不断下降,甚至有些车型的价格已经降至一两万元,但保险费用却一路飙升至数千元乃至近万元的高位。

以一位车主的亲身经历为例,他购买了一款标价仅3万左右的电动小车“奔腾小马”,在经过各种折扣和补贴后,实际车价已经降至约1万块钱。然而,首年的保险费用却高达3770元,几乎相当于车价的一半。即使只是第一年保费较高,许多车主也难以承受,他们只能咬紧牙关度过这一难关,期望第二年能够降低保费。然而,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度过一年未出险后,却发现续保的保费甚至比首保还要贵。

影响车险价格的因素众多,包括车主年龄、汽车价格等客观因素。在每个案例中,保险公司给出的涨价理由也各不相同。然而,经过多次“大出血”的车主们也开始总结出一些规律。例如,一些车型如果年度行驶里程超过两三万公里,其保费容易上涨,因为这容易被保险公司怀疑是用于开网约车或顺风车。此外,如果车型经常被用作网约车,该车型在风险评级中可能会被打高分,成为“高风险”车辆。

对于出过险的新能源车主来说,到了续保期更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今年要支付多少保费。有的车主前一年出过两次险后,保费从4000元猛增至8800元。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多次出险的车主在寻找车险时甚至找不到能够购买的保险,最后只能选择最基础的交强险,这样他们在路上行驶时就会感到心惊胆战。

关于新能源车险价格的问题,有车主发帖称自己所在城市、所购车型的保费并不高且逐年稳定下降。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新能源车险价格普遍较高且不稳定是事实。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63%。即使不考虑车龄因素(许多电车为首次保险时保费天然较高)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新车高出约10%。

对于许多新能源车主来说每年需要支付的车险已经成为一笔较大的养车支出。因此许多车主为了尽量不出险、不涨价而想尽办法如贴上隐形车衣防止剐蹭车漆、在底盘安装保护壳来保护电池等。在路上遇到一些不严重的磕碰他们也会选择不通过保险而是自费修理以避免保险费用的上涨。这似乎有些讽刺意味:汽车保险原本是为了在车辆出现损失时为车主提供保障但现在却成了需要精心呵护的事物宛如当代的“买椟还珠”现象。

面对日益高涨的新能源车保险费用许多车主自然会责怪保险公司“唯利是图”。然而事实上最初认为高保费是因为新能源技术不够成熟和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率的提高价格自然会下降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和街道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多有人认为保险公司是趁新能源热度赚钱。然而当看到保险公司的亏损新闻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错怪了保险公司。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行业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亏损2023年的亏损更是高达67亿元比前一年的57亿还要多。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赔付率过高。这也使得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承保及风险管控等问题备受关注与争议市场和消费者都在期待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保险环境的到来。同时这也给新能源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平衡车辆价格、保险费用与消费者利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较之燃油车有所提高,但其赔付率更是高达燃油车的1.4倍。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所致。

以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它们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众多高级智能化设备的“科技座驾”。车头装载的激光雷达、后备箱上的360度倒车影像等先进设备,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后,维修成本大幅上升。即便只是一个小剐蹭,也可能涉及到智能设备的维修或更换,花费不菲。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配件高度集成化也是导致维修成本上升的另一原因。以车灯为例,现代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集成式大灯,一旦损坏,往往需要更换整个大灯模块,而非传统燃油车那样只需更换损坏的灯泡。这种“只换不修”的维修惯例,无疑增加了车主的维修成本和保险赔付压力。

在现实事故赔付中,保险公司常常因为维修还是更换的问题与车企产生纠纷。保险公司希望在损伤不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局部修复,而车企则坚持必须进行整体更换。这种分歧在新能源汽车的赔付中屡见不鲜。例如,有新能源车主在行驶中磕伤了底盘电池的外壳,保险公司将其归为一级轻微损伤,但车企却坚持认为这可能导致电池进水风险,必须整体更换。

除了维修方案的问题,“谁来维修”也是车主和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说,车主可以选择在官方4S店进行维修,也可以选择资质合格的小修车店。虽然后者价格较低,但许多新能源品牌为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了长达数年的质保期,前提是必须在原厂维修或更换。这无疑增加了新能源车的第三方维修难度和成本。同时,这也导致了大量年轻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进行维修,“反正走保险,要修就修好点”。然而,这些看似合理的选择最终都推高了新能源车主的保费。

面对这一困境,一些新能源车企开始尝试涉足保险业务,希望能通过直接销售保险来降低风险和成本。例如,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都成立了自家的保险经纪公司或直接开设了保险公司。然而,尽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主的担忧,但仍然未能有效降低保费。比亚迪的车险在市场上价格相对较低,但即使有庞大的销量支撑,其保险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蔚来的车险则更注重提供附加服务,如保养、补漆等,价格相对较高。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挑战也开始浮现。例如,一些车主开始考虑“消费降级”,即在购买保险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许多买了10万左右小车的车主在第一年购买全险后,开始考虑只购买最基础的交强险和第三方责任险,以节省保费支出。这一趋势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还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保持领先地位。这包括从车辆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只有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不断上涨的新能源汽车保费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成为了一个难题。消费者需要权衡车辆性能、安全性、维修成本、保险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高保费和高赔付率是当前市场的一个现实问题。尽管一些新能源车企开始涉足保险业务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仍然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降费增效。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和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在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合理、透明的保险市场环境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保险服务和体验为他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便利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