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生可可粉价格暴涨引发全球食品供应链风暴,未来何去何从?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14 19:31:42

文|食安时代

生可可粉价格飙升让巧克力及相关行业带来了冲击,作为巧克力生产的核心原料,生可可粉的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关注,这一飞涨趋势背后,是全球可可供应短缺的严峻现实。

从大型巧克力制造商到街边的烘焙小店,从高端糖果品牌到平价冰淇淋厂商都受到这场 “巧克力危机”的影响。成本的大幅增加正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重新审视产品配方、定价策略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

Section 1

可可价格仍在震荡

巧克力这一风靡全球的甜蜜宠儿长久以来都深受喜爱,在甜品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近期巧克力市场却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 “危机”可可粉价格一路飙升。在纽约市场上,可可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吨1万美元的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可可期货价格的涨幅更是令人咋舌,累计上涨高达250%,这一数字背后是巧克力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可可粉作为生产巧克力的关键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直接给巧克力制造商们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巧克力生产商们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知名品牌如好时、亿滋国际等纷纷宣布提高产品价格,也有部分生产商选择改变产品规格,比如缩小巧克力的尺寸或者降低产品中的可可成分来控制成本,像雀巢在英国推出的榛子口味起泡巧克力重量仅约为同类巧克力的三分之一,玛氏也缩小了一些巧克力棒的尺寸,好时在美国推出只蘸了部分巧克力的奇巧巧克力棒,并计划推出焦糖夹心巧克力、柠檬味巧克力棒等新品。

涨价给巧克力行业带来的影响在财报中有更直接的体现,据好时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额同比下降17%,利润同比下降37%,公司不得不下调全年的销售和盈利预期。好时首席财务官表示,较高的可可价格将削弱巧克力的产量,进而导致利润率下滑。同样零食生产商亿滋国际尽管拥有奥利奥等一众知名品牌,最新财报也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不及预期,“商品成本上升” 成为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场 “巧克力危机” 不仅冲击着巧克力生产商,也给巧克力产业链的上下游带来了连锁反应。巧克力作为烘焙行业的重要原料,价格暴涨也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原料供应端来看,全球可可供应短缺是导致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三分之二的可可豆产自非洲的科特迪瓦和加纳,然而这两个主产国在前几年产季创下可可产量历史纪录后,极端气候频繁来袭导致经历了连续三年减产。

科特迪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7月28日,科特迪瓦农民向港口运送的可可同比下降29%。贸易商Ecom Agroindustrial 预计,科特迪瓦2023/24作物年度的可可产量将同比下降21.5%至175万吨,创下8年来的新低,加纳也将至少25万吨可可的交付时间推迟到了2024 - 25种植季。

从可可减产到可可粉价格一路飙升,早已影响到下游一系列产业,而可可的价格还在持续发酵。

Section 2

线巧克力难再自由?

可可粉的格走势与巧克力的生产成本紧密相连,近年来可可粉价格一路上扬给巧克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些巧克力生产商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而提价是许多品牌的策略之一。

美国巧克力品牌好时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清晰地列出可可粉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由于可可粉成本的大幅攀升,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17%,利润同比下降更是高达37%,为了缓解成本压力维持盈利空间,好时不得不上调产品价格,将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亿滋国际作为零食行业巨头,旗下拥有奥利奥等众多知名品牌,其在财报中提到,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不及预期,“商品成本上升” 成为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应对困境,亿滋国际陆续对部分巧克力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

除了上述品牌,瑞士莲、雀巢等国际巧克力品牌也纷纷加入了涨价行列,瑞士莲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鉴于可可价格的飙升公司已实施涨价策略,雀巢则在一些地区提高了巧克力产品的售价,试图以此平衡成本的增加。

从市场动态来看,巧克力价格的未来走向还充满不确定性,但可可粉供应短缺的现状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价格仍在波动意味着成本压力持续存在。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又使得巧克力生产商在涨价时有所顾虑,成本和价格的博弈在巧克力行业愈演愈烈。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随着巧克力价格的逐步上调一些中低端巧克力产品销量出现了5%-10%的下滑,这使得巧克力生产商们在提价时需要更加谨慎,如何平衡成本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Section 3

糖果也受冲击

对于糖果来说,除了各种水果、坚果外,巧克力也是重要的配料之一,巧克力酱心、巧克力外层等都是糖果行业常见的含有巧克力的产品,因此可可粉价格一路走高后,除了巧克力产品外,糖果行业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在糖果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可粉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上涨也直接推动糖果产品的成本上升。以国内知名糖果品牌徐福记为例,其生产的巧克力夹心糖、榛果巧克力糖等产品都深受欢迎,以往可可粉成本约占这些产品总成本的20%-25%,随着可可粉价格翻倍,这一比例迅速攀升至35%-40%。为了应对成本压力,徐福记不得不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据市场调研,其散装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每斤上涨了2-3 元,一些礼盒装产品的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10%-15%。

另一糖果品牌阿尔卑斯也面临着成本的困扰,阿尔卑斯的巧克力味硬糖一直是其畅销产品之一,以往可可粉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相对稳定,但如今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与供应,采购高价可可粉使得成本占比大幅提升。这导致该产品在一些地区的零售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如原本5元一包的100克装巧克力味硬糖,现在售价已调整为5.5-6元。

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巧克力在糖果中的核心地位可能逐渐被撼动,水果、坚果、奶味等其他风味元素被更多地融入到产品中,而随着巧克力类产品价格提升,巧克力的受众人群可能会选择其他代替品。

面对可可粉价格上涨问题,众多糖果企业纷纷试图通过创新来降低对可可粉的依赖,也有品牌通过拓展消费场景来提升相关消费。除了前面提到的有企业开始推出含巧量较低或者尺寸更小的新品外,也有企业在开拓传统的零食、礼品场景外的产品。

Section 4

巧克力、蛋糕、饼干、面包多行业 “受灾”

巧克力作为可可粉的直接衍生品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在巧克力的生产成本中可可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如今可可粉价格成倍增长也使得巧克力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为了应对成本压力许多巧克力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为此,部分企业选择提高产品价格,像国际知名品牌好时2024年旗下多款巧克力产品价格上调了10%-20%不等,使得购买一盒常规巧克力的花费比以往更多。但这种做法并非毫无风险,价格的提升可能会导致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减少购买,转而寻找平价替代品,从而影响产品销量。

也有一些企业试图通过调整产品配方来控制成本,如通过减少可可粉的使用量增加其他替代原料如植物油、麦芽糊精等的比例,某小众巧克力品牌就降低了原本配方中可可粉含量,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但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却有明显变化,这一变化可能会影响品牌在C端的口碑。

除了巧克力这一直接产品外,烘焙甜品也不再甜蜜,从巧克力蛋糕、饼干到巧克力面包,烘焙行业早已成为可可粉的重度用户,随着可可粉价格攀升,烘焙产品的制作成本也大幅上升,若使用进口优质可可粉,成本涨幅可能会更高。不少烘焙店不得不调整经营,但无非也就是提高产品价格或者是减少可可用量、或研发可可用量更少的产品。

即食甜点、冰淇淋以及咖啡和可可饮料等众多产品中也均有大量的可可粉应用。对于这些行业来说,涨价是比较直接的应对成本压力的方式,但当下不少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市场略显疲软的情况下,巧克力作为非必需品,价格的提升使得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可可粉涨价在消费端已经产生影响,以某连锁烘焙品牌为例,其在过去一个季度中巧克力蛋糕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5%,巧克力曲奇的销量也下滑了10%左右,这只是烘焙行业受到影响的一个缩影,如果未来可可粉价格继续保持高价位,众多产业如何在成本与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Section 5

可可粉价格高烧难退

作为巧克力产业的基础,可可树是行业发展的根本,但可可树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集中生长在赤道附近南北纬20°之间的地带,对气候变化也很敏感,因此温度和天气变化很容易影响到可可的产量。

据介绍,全球三分之二的可可豆产自非洲的科特迪瓦和加纳,然而这两个主产国在2021产季创下可可产量历史纪录后,极端气候频繁来袭导致了连续三年减产。西非地区反季节大雨不断,使得部分可可树花朵受损无法正常结果,过度的降水还诱发了其他病的爆发,而在可可的关键生长期又经历了干旱,影响了可可的成熟。

据国际可可组织统计,2023年度西非可可产量锐减近30%,大量可可树奄奄一息。而西非又是全球可可的核心产区,产量占比超60% ,长期极端气候影响下,可可豆的品质大幅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的紧张。

除了气候变化外,一些产业结构性问题也影响着可可的供应。在源头种植环节,大多由小农户分散种植,他们既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资金支持,在产业链中还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收购商几乎没有议价权。

而在加工贸易环节,可可豆需要经过发酵、干燥、研磨等多道工序才能变身可可粉进入市场。但近年来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使得加工成本大幅增加。据统计,一些主要加工地区可可加工成本在过去五年内上涨了近 50%。

同时部分贸易商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恶意囤积可可豆,人为制造供应短缺假象,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在纽约可可期货市场,就曾多次出现因投机炒作导致价格短期内暴涨暴跌的情况,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也让下游企业时刻面临原料断供与成本失控的双重风险。

Section 6

应对之策:寻求替代、优化生产…

生可可粉价格已经持续飙升一段时间,期间行业中各个企业也在从多个方面努力解决,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探索可可粉替代品。比如来自德国的可持续食品原料公司Planet A Foods旗下的无可可巧克力品牌ChoViva,主要将燕麦和葵花籽经过发酵、烘烤、研磨制成巧克力,能够做到在感官上和普通的可可巧克力一样。英国初创公司Nukoko通过模仿传统可可的发酵方式从蚕豆中创造出了巧克力特色风味。

除了研发替代品外,优化生产流程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方式。大型巧克力生产企业如玛氏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精准的配料系统、高效的研磨工艺以及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料浪费和能源消耗。据统计,该企业在升级生产线后单位产品的可可粉用量降低了10%左右,能源成本下降了15%,生产成本得到显著控制。

而在行业层面,各企业也在携手探索可行的方案,可可种植园与巧克力生产商直接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一些瑞士巧克力品牌深入非洲、南美洲的可可种植区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帮助其改良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确保可可豆的稳定供应与品质提升。作为回报,种植园为合作生产商提供优先供货权、价格优惠等福利。

上下游企业携手研发新品也是解决方法之一,有食品配料供应商与冰淇淋厂商合作,利用新型加工技术将可可豆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再利用,开发出富含膳食纤维、风味独特的可可碎粒用于高端冰淇淋的点缀,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提升了产品的健康属性与口感层次,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助力品牌在行业危机中寻得新机会。

Section 7

多个国家出口业务受影响

不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中包含巧克力糖果、可可饮料等大量含有可可的加工食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但随着生可可粉价格的持续波动,难免给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带来不确定性。

以科特迪瓦为例,可可产业在其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国约有6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可可种植和加工相关工作,可可出口收入占其总出口收入的40%以上。生可可粉价格的上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可原料的出口价值,但对于那些依赖可可加工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却面临着成本上升、利润压缩的困境。由于无法及时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许多企业的订单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据科特迪瓦可可咖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科特迪瓦2022/23年第一季度的可可豆出口量同比下降15%,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约38万吨降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约32万吨,可可加工产品出口量明显下降。

另一可可重要产区加纳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虽然可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也受到了生可可粉价格波动的冲击,这些国家的可可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生可可粉价格的上涨使得它们的价格上优势逐渐丧失,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全球市场中生可可粉价格飙升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食品供货困难和价格不稳定的问题愈发突出。除了生可可粉价格上涨后的原料供应短缺问题外,更多的连锁反应开始出现,比如企业为了保证生产不得不加大采购力度,甚至提前预定原料,这使得市场对生可可粉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形成了恶性循环。一些欧洲国家由于生可可粉供应紧张,部分巧克力制造商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甚至暂停某些产品线的生产。

行业思考:从现有资料看,未来生可可粉的价格和供应仍是不确定的,巧克力和其制品、烘焙、糖果、 冰淇淋等行业都面临原料调整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问题,不管是调整配方还是调整价格或者供应链,都需要企业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