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能源产业被盯上,车企成 “活靶子”:谁在给中国制造 “放冷枪”?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青青 龟速船长Giulyne 时间:2025-02-14 11:30:56

中国新能源车弯道超车,全球份额碾压欧美日韩,却成了某些势力的 “眼中钉”—— 国内安全机构报告撕开遮羞布:针对新能源产业链的 APT 攻击已从暗处浮出水面。这些攻击绝非普通黑客所为,而是国家级团队下场,目标直刺中国新能源命脉:技术专利、供应链数据、电池核心参数,刀刀致命。

谁最危险?比亚迪首当其冲。

论技术,比亚迪自研三电、垂直整合,刀片电池全球专利护城河;论规模,全球销冠、供应链覆盖上千家中小厂商;论政治符号,中国新能源 “出海” 第一品牌。它若被击穿,不仅是企业损失,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 “系统性塌方”。攻击者要的正是“杀一儆百”—— 让中国车企不敢创新,不敢出海,沦为技术殖民地。

行业困局:技术越强,暗箭越毒

宁德时代、蔚来、小鹏们同样难逃围猎。新能源车早非 “四个轮子加电池”,而是移动的智能终端、数据金矿。攻击者渗透车联网、篡改自动驾驶算法、窃取用户隐私,足以让车企一夜崩塌。可悲的是,某些车企还在吹嘘 “智能生态”,却连基础安全防线都千疮百孔。

撕开伪装,中国制造需要 “带刺的铠甲”

国家层面必须将新能源产业链纳入 “国家安全级防护”,对核心技术数据实施 “军事化管理”;车企更要清醒 ——没有网络安全,销量冠军就是敌人的活靶子。别让中国新能源的冲锋,倒在了数字战的暗箭之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