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主论坛现场表示,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百年企业,他希望达摩院存活得更久,起码也要坚持85年。
在马云的心中,达摩院将聚焦于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大家都知道,搞研发非常烧钱,马云当然也知道,于是他计划将在三年内投入1000亿。
在达摩院开创之初,这里饱受关注,第一是长远的科研目标,即使放眼整个世界,这样的机构都非常少。
第二则是豪华的科研阵容。首批公布的人才就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有十几位顶级科学家前往座谈。
他们都是各领域中的大拿,基于此,阿里达摩院似乎有着无限前景,来造福中国,造福人类。
但谁也没有想到,才成立8年的时间,阿里达摩院就屡屡曝衰。
他们先后放弃了多个研究领域,甚至还将大投资的设备无偿捐赠给浙大,到现在,关于阿里达摩院的消息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阿里达摩院
很多人都觉得,将达摩院这个名字应用到科技领域中实在不好,但马云却不这么觉得。
他们认为,达摩院在武侠小说中都是武学最高研究机构,里面代表的就是最高境界。
达摩院也是如此,他们希望让这个机构成为一个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力量的地方。
另一方面,科研和修炼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需要精进、专注。
所以达摩院这个名字代表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他们要做好,要做到世界顶尖。
为此,马云不惜花费大价钱来实现那个目标。
从2017年成立开始,阿里巴巴的确在按照曾经设想的目标前进。
众多顶级科学家的加盟下,达摩院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500多篇论文,并且在多个智能领域中获得了世界第一。
就在人工智能刚起步的七年前,来自达摩院的人工智能就站在了国际领先的位置上。
然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达摩院最重要的是产生价值,他们要去解决社会问题,且必须具备盈利能力,这也非常符合商人的特性。
其中,达摩院在半导体行业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就。
三年耀眼成就
当时达摩院请来了世界顶级量子计算领域科学家“施尧耘”,同时他还是密西根大学的终身教授。
在施尧耘加入的第一年,达摩院就宣布研发出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
那一年,阿里巴巴还收购了一家公司,和达摩院的技术相结合,并命名为“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和动物世界中的“平头哥”性格相似,这家公司推出了多款芯片,比如说“玄铁”,玄铁910推出之后就掀起了一小波浪潮,因为它当时可谓是业界性能最强的一款RISC-V处理器。
再比如说“含光”,含光虽然设计成本大幅度降低,但它的性能却非常强,在当时,含光800是全球最高性能的AI推理芯片,真正让人们感受到了芯片普惠。
在芯片上取得成就之后,达摩院在量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再次刷新,“太章2.0”,让算力更加强大,芯片的比特进度也达到了世界顶尖。
可以说,在达摩院成立的三年时间中,它的确多次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都逐渐让人对其产生期待,达摩院真的能够做到马云曾经说的那样吗?
对于任何不确定的事物,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六年被边缘化
成立三年,它是科技领域中的一匹黑马,成立六年,黑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2023年,阿里巴巴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调整,这个刚成立六年的达摩院,也成为了阿里的目标之一。
有消息曝光,称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菜鸟集团,达摩院本身不再保留业务和团队。
该消息随后就被证实了。
此前,阿里自动驾驶一直以前沿科技探索为主,因为世界不可避免地来到了智能化阶段,自动驾驶项目是一个非常大的空缺。
自阿里成立达摩院以来,自动驾驶项目先后研发了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和无人卡车产品“大蛮驴”。
“小蛮驴”
小蛮驴早在2021年就开始投入实验,350多辆小蛮驴三周内送货200万单,科技的力量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达摩院研究的自动驾驶项目始终没有被大范围铺开,而是被并到了菜鸟集团之中,自动驾驶只被应用于阿里内部,算是自产自销,退出了该市场。
紧接着,又有消息表示,达摩院旗下量子实验室解散了,直接裁员超过30人。经过追踪,这条消息也被证实了。
达摩院不仅解散了量子实验室,还表示将实验室以及可移交的量子实验仪器设备尽数捐赠予浙江大学。
该举动的意味非常明确,达摩院要砍掉这个项目,它废了。
频繁的业务变革让外界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信号,达摩院可能在阿里系之中被边缘化了。
的确,之后两年,达摩院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少,它虽然仍是支撑阿里运转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对它成立之初的那个期望似乎要落空了。
很多人都好奇,到底为什么?投资了这么多,才几年的时间就全然变了模样?
其实从达摩院成立之初,这个隐线就已经很明显了。
当时阿里对达摩院的期盼是,要盈利。
如果以盈利为方向的话,那达摩院的投资和收入其实是不成正比的。
你想做顶尖技术,那就要投入,但由于你是“前人”,究竟盈不盈利,谁都不知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相当大的底气,否则这钱砸进去,连个声响都不一定有。
看到了这个情况之后,我们再结合一下近年的情况,就能知道,阿里为什么要对达摩院下狠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