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刀财经许珍珍
新茶饮赛道第三股头衔,终于被古茗摘下来了!
2月12日,新茶饮品牌古茗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后第三家港股茶饮企业。
古茗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古茗门店数达9778家,GMV(商品销售额)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0.4%,以“万店规模”稳居行业第二梯队。
然而,虽然古茗成功上市,但没想到上市就破首发。
上市当天,古茗开盘价为10港元,其市值曾迅速攀升至236亿港元,但收盘时,股价仅为9.3港元,较发行价下跌6.44%,市值也随之收缩至216.9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夕古茗突击派发17.4亿元股息,创始人王云安独揽7.52亿元,红杉、龙珠等机构合计套现超9亿元,与IPO募资净额17.21亿港元几乎相当。
信息显示,古茗上市前获得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冲盈资本、腾讯投资、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等。
归根结底,虽然古茗背后有下沉市场的扩张红利,但其实也暗藏着增长隐忧。
1、首日破发,古茗难打破魔咒
最近两年,新茶饮赛道品牌们都在争相进入资本市场,纷纷投递招股书。因此,古茗从筹备到上市都备受市场关注。
其实昨天古茗刚开市时表现并不差,在开盘后一度微涨,股价突破10港元。但没想到午后,古茗股价就一路狂跳,跌幅甚至一度接近10%。最终,古茗的股价都没能突破发行价,首日收于9.300港元/股,下跌率为6.44%。
事实上,从奈雪的茶开始,新茶饮企业港股上市就深陷破首发的魔咒中。
2021年,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奈雪的茶成功在港交易所上市。在IPO时,其实奈雪的茶就备受期待,其公司更是获得了432倍的超额认购。没想到,上市当天股价就直线跳水,大跌13.54%。
时隔三年,茶百道才摆脱奈雪的茶的阴影,拿到了上市的资格。
在业内外看来,与奈雪的茶持续亏损不同,茶百道绝对属于“奶茶界的印钞机”。靠着主打轻资产加盟模式,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净利润也在逐年攀升中。这也资本对其寄予厚望,不但采取了无基石投资者的发行策略,而且还定下了17.5港元/股的高发行价,公司估值高达259亿港元。
然而,茶百道现实却并不被资本所认可。不光公开发售认购不足。在上市当天股票就暴跌,跌幅超过26%。
新茶饮品牌接二连三上市,却都在资本市场铩羽而归,更让新茶饮的IPO愈发艰难。
其实不光现制茶饮品牌,整个茶饮行业普遍上市情况都不好。
归根结底,现如今新茶饮行业不光内卷严重,还深陷产品同质化和创新乏力困境中。
新茶饮赛道本身进入门槛并不高,因此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红餐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期间,各大现制饮品品牌共推出了2681款新品。其中茶饮品牌推出的新品占比高达70.7%,而咖饮品牌的新品则占据了剩余的29.3%。
看似新品不少,其实口味大多趋同,越来越缺少品牌特色,甚至杨枝甘露、茉莉奶绿、珍珠奶茶等已经成为各个品牌的“标配”。
古茗虽然成功上市,但其实市场对其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2、万店古茗,深陷增长乏力困境
从创立到上市,古茗整整走了15年。
2010年,大学刚毕业的王云安选择创业,并在台州温岭大溪镇开启第一家古茗奶茶店。
当时王云安并不懂什么商业逻辑,但将古茗做出口碑和品牌后,主攻下沉市场,并在资本的助力下,古茗很快走出浙江,将门店开到福建、山东等省份。截至2024年9月底,古茗门店数量已达到9778家,距离万店仅一步之遥。
同时,古茗门店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乡镇门店覆盖率高达40%,远超过行业平均25%水平。
这也让古茗比其他新茶饮品牌更具有竞争优势,当其他品牌为扩张不得不贴身肉搏时,古茗早就在下沉市场建立起强大的终端网络,形成竞争壁垒。
不过,表面上古茗一路狂奔,实际其早已陷入增长瓶颈中。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单店GMV为177.63万元,同比下降4.38%;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单店日均GMV从6800元下降至6500元。
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全国同店GMV下滑0.7%,大本营浙江增速也“转负”,下降0.8%。其实从2021年起,古茗各地区及全国的同店GMV虽然也都保持正增长,但增长幅度就已经呈现大幅放缓的态势。
此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与2023年同期相比,古茗的单店日均GMV、单店日均售出杯数及每笔订单的平均GMV也都处于下滑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从招股报告书来看,古茗新店的盈利能力远远不如老店。
虽然古茗对此解释认为是由于整体行业放缓和竞争加剧,但依旧难掩盖古茗加盟店挣钱能力正在不断减弱的事实。
对于依靠加盟店盈利的古茗而言,这明显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尤其大部分商家之所以选择加盟,其实就是因为希望通过加盟品牌获得持续、稳定和可观的收益。
同时,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古茗新加盟店的距离保护政策(仅要求50米间隔)存在明显劣势,这一数值远低于蜜雪冰城的200米和沪上阿姨的100米保护半径,该政策差异直接影响了加盟商的选址灵活性,进而劝退不少意向加盟商。
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呈持续攀升态势:从2021年至2023年,加盟商流失率分别为6.2%、6.7%和8.3%。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该指标更是攀升至11.7%,显现出加速流失趋势。
古茗对此解释称,这种现状是由于当前行业整体竞争态势激烈导致的。而且,在2021年到2023年期间,新增加盟商数量持续上升,但新加盟商群体本身具有较高流失特性。
随着加盟商流失率不断升高,古茗的发展前景其实也很难乐观起来。
3、营销频繁“翻车”,踏实做品牌才是王道
随着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部分新茶饮品牌一样,为了吸引更多客流,古茗也很热衷于营销。
光去年,据剁椒统计,古茗就与动漫、影视、游戏等流行文化IP进行了超10场联名合作。
虽然联名令古茗挣得盆满钵满,不过其也多次因营销不当深陷争议中,给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2024年9月,古茗公司分享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有几位古茗员工双手套着设计成奶茶杯形状的纸托,看起来就像是被虚拟的“手铐”束缚,同时脖子上悬挂着纸板,上面分别写着“遗漏吸管之过”“缺失有效期标签之罪”以及“茶桶倾倒失误罚”等内容。视频配文强调:“以此为戒,下次……绝无再犯的机会。”
此视频内容被多家古茗门店账号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抗议。大众认为这样的表现形式缺乏对劳动者的尊重,且该营销策略令人感到不适。
对此,古茗于9月18日公开发表道歉信,承认其初衷为幽默的“梗”使用不当,给部分观众带来了误解与不快。公司承诺将以此为鉴,在未来的营销活动策划中采取更加严谨的态度,确保避免类似误解的发生。
不过,网友们对古茗的道歉却并不买账,反而认为其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真正所在,应该给员工进行道歉和补偿。
其实,早在去年6月,古茗与《恋与深空》的联名活动也出现了营销“翻车”的情况。
当时古茗有员工不但提前透露与《恋与深空》的联名活动,相关联名物料被提前泄露外,还发表过不尊重《恋与深空》玩家的争议言论,声称《恋与深空》其实是在“蹭”古茗。
事后,古茗官方致歉中表示,为各位玩家带来不好体验而抱歉。已经在核查后已经对出事的加盟门店做了停业处理,并终止该门店加盟商的授权合作关系。对涉事员工已经开除并永不录用。之后内部也会严控监管流程,杜绝类似事情再发生。
而在同一个月,古茗却又因手提袋和杯身印制的logo国风画法,再次陷入舆论争议中。古茗介绍称,其新logo设计理念来自国风“葫芦”,借此深化中国茶品牌的独特性。没想到logo推出后,却被部分网友认为其设计“低俗”,形似敏感部门,有明显擦边嫌疑。
古茗上市破发,不光是由于资本市场已经褪去对“万店规模”的狂热追捧,也是在于自身发展经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古茗过度依赖加盟扩张的模式,虽在短期内成就了规模神话,但单店GMV下滑、闭店率攀升的现状,已暴露出增长动能衰竭的危机。
叠加此前营销翻车事件导致的品牌信任折损,其困境折射出新茶饮行业“重营销、轻研发”的共性顽疾。
毋庸置疑,如今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从“资本驱动的速度战”转向“用户留存的质量战”。古茗若能在上市后摒弃“规模至上”的路径依赖,转而以研发投入强化产品矩阵,依靠品控体系重建消费者信任,那么即便潮水退去,也可能能穿越行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