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持续增长背后:西安都市圈的下一个风口在这里?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砍柴网 时间:2025-02-13 21:03:48

当下," 杭州 6 小龙 " 的出现,正让一众城市开始反思发展模式。

相比之前 " 大招商、大项目 " 模式,在这些无人而至的领域,市场上可能根本都没有所谓的 " 大企业 ",培育起来更像是种下一颗种子。

杭州的成功并非偶然,陕西各地也在思考自己的 " 种子 " 在哪里?——那些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企、科小,很可能跑出一只引领风潮的 " 独角兽 ",让城市借机在新赛道抢占一席之地。

查阅西安的数据我们发现,去年西安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50 家)第一名落在了西咸新区:其高新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总量、年均增速、全市占比首次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一。

把西安比作一片创新森林,西咸正成为 " 种子 " 最多的地方。在这背后,西咸的底气是什么?

一、GDP 增速 5.4%

西咸似乎越来越像 " 主战场 " 的模样了。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 2024 年 12 月,西咸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 20.19 万户,占西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的 46.88%;累计达到 85.28 万户,同比增长 14.03%。6 项市场主体指标在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继续领跑。

这里,西咸用了 " 继续领跑 "。我们搜索数据发现所言非虚,2020 年(243.34 万户)到 2024 年间(327 万户),西安市市场主体增长了 84 万户。西咸 4 年间(27.72 万户到 85.28 万户)增长了 57.56 万户,贡献了全西安市场主体近 70% 增量。

作为国家级新区,这是西咸本该承载的使命,其本就担着为西安都市圈吸纳人口、创造活力的任务,众多市场主体也是最大的发展底气。

但跳过增速,看总量,西咸也已成为主战场。我们发现,西咸新区 2024 年 GDP 实现 941.2 亿元、同比增长 5.4%、高于全省(5.3%)全市(4.6%)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3%、总量保持 1000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1%、工业总产值达 923.3 亿元,增速均位列全省各开发区前列。

西咸新区总量(941.2 亿元)坐稳了西安各开发区第三把 " 交椅 ",且这个增长颇为扎实—— 2024 年新增 " 五上 " 企业 362 家、总数达到 1750 家,均位列全市第 2。

还有一份颇为关键的数据是:西咸新区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450 家,全市第一。高新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总量、年均增速、全市占比均位居全市第一。

在陕西,西咸的 " 显示度 " 越来越高。1 月 2 日,陕西省 2025 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背后显示出西咸新区在全省范围的 " 产业高地 " 定位,其坚持产业立区战略,持续推动 "4+1" 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储备充足,资本活跃,结构颇具代表性。例如,本次开工的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传动系统及中试基地、中马食品产业园、空天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涵盖先进制造、新材料、城建及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领域。

站在千亿门槛上,2025 年西咸新区定下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规模 " 这 " 三个千亿 " 目标。以 2024 年的成绩来看,2025 年或许西安可以收获第三个千亿体量开发区。

二、爆发逻辑?

西咸的高企、科小 " 爆发 " 的逻辑是什么?

作为 " 创新 " 定位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本就秦创原、创新港、生态牌傍身,不过之前布局的许多产业属于前沿,当这些赛道真正走上发展快速路,一个更好更强更具活力的西咸才开始真正坐在牌桌上。

以氢能产业为例,截至 2024 年 8 月,西咸新区已引入及培育落地氢能企业 65 家,其中上游制储加氢技术及装备 29 家,中游燃料电池及配套 19 家,下游运用及测试 17 家,企业数量约占陕西省的 1/2,西安市的 2/3。

产业聚集在这里并非偶然,除了秦创原、创新港等源头科研外,早在 2023 年西咸新区就在全市率先出台《西咸新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同样的逻辑复制在无人驾驶方面,西咸新区也是全市率先启动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并出台配套政策护航,招引 27 家链上企业,西咸新区已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超 30 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

产业引擎正在变换。随着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 " 杭州 6 小龙 " 出世,已经有很多城市主政者开始重新思考产业招引、成长逻辑。

相比 " 招大商、大招商 " 模式,这些高新产业更像是一个 " 新物种 ":因为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可能根本都没有所谓的 " 大企业 ",培育产业或招商,更像是招引一颗种子,可能是某一个独角兽企业,可能是一个初创团队或一个创意想法,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人 ……

相比土地、税收优惠等,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尊重人才、尊重市场的观念,以及如何通过长时间的培育、陪伴来成就一个产业。

这也是西咸正在做的事。再看西咸的产业路径,立足国家级新区,其用反应迅速的政策环境搭建一片高新科技 " 试验田 ",给予任何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一片空间,找准错位,创造出政策,把握住人工智能、氢能、储能、增材制造、量子信息产业和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加速聚集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

当一批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人聚集在这里,才是支撑西咸新区预期最扎实的底气。若把西安比作一片创新森林,这里正成为 " 种子 " 最多的地方。

三、一座桥梁

新城的另一面,这里也是一座桥梁。

过去人们在讨论西咸产业时,经常说空间、规划、人才等等,但 2025 年再重新审视,需要尝试回归它的本源任务——桥梁作用。

作为新区,西咸每年开年都有近千亿的项目打底。2 月 7 日,西咸新区举行 2025 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竣工活动,涉及制造业、新兴产业、文旅产业金融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 120 个项目,总金额 922.13 亿元。

但很少有人关注的数据是,去年,西咸新区还与西安、咸阳共建 8 条重点产业链,承接西安、咸阳主城区产业溢出工业项目 32 个、转移企业 1391 户,联合创建创新联合体 10 家。

这个 " 桥梁纽带 " 定位,在整个关中城市群发展中都颇为关键,也让一众资源导入西咸惠及自身。

一来,这条桥梁,惠及双方,更需两方共建,这条路修得好,修得宽,效率才能更高,反之则会堵塞,势必效率低下。

二来,当旧方法不再奏效,一众新城要出头,不再简单地拉开框架,建设骨干道路、超大公园等基础设施,更包括文教、医疗等,为高端人才安心创业提供公共服务。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西咸将一直配备 " 顶配 " 资源。例如,医疗上从咸阳延伸过来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延伸来的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创新港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科教转化上的西交大创新港,西藏民族大学;文教上各类教育集团投资;交通上多条地铁规划。

一批民生项目正在西咸加速兑现,占地 280 亩的地标建筑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即将投用,是西北地区唯一符合国际足联标准的专业足球场馆,可承接世界杯在内的国际一流足球赛事;备受关注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T5 航站楼也将预计 2 月 20 日正式投运,迎接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旅客。

这种代表 " 西北顶尖 " 的高端投入,是一座尊重新时代人才、市场、创新的新城必备要素。例如,让西安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敏记忆犹新的是,在沟通初期,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就成立了项目推进小组,通过专员负责制,一对一、点对点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在过渡厂房租赁装修、员工食宿、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了全要素保障。如今过渡厂房投产不到 9 个月,已实现产值超 10 亿元,新厂房完全达产后年产值 80 亿元。

此外,隆基、秦川机床、汇川技术、三一重工、同力重工等高端制造业项目,T5 航站楼、国际足球中心、空军军医大学、西安戏剧学院、西安理工学院、创新港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西咸。

西咸越来越有增长极的样子,一幅带动沣渭两岸,错位关联、互补互促、共生共荣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随着新旧发展模式的剧变,西咸在西安都市圈的 " 显示度 " 或许越来越高。

粉巷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