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记者丨王田
编辑丨肖世清
互联网时代,杭州曾肩负“电商之都”的重任;而在AI时代,杭州又转变成了“科技新城”。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成了业内颇有影响力的“科技新贵”,也让杭州再一次出圈。
杭州一直以来的优势在数字经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同期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87万亿元,高居全国第一。这也为其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GDP上看,杭州近几年稳坐第8位,2023年刚刚跻身2万亿俱乐部。在一众头部城市和强省会城市之中破圈的杭州,只靠数字经济吗?
多地对标杭州
“杭州六小龙”的企业分别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其中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以及DeepSeek均成为了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焦点话题。
注意到,开年以后多地主政官员在公开场合点名杭州的明星企业。
广东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突出强调了杭州的两家企业DeepSeek和宇树科技;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则回应了“杭州六小龙”的出圈绝非偶然,很重要的原因是杭州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只有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
随后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提出“企业感受度是评价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准’”,要让企业感受城市温度,把企业当做南京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广西新春第一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也就此事提到,人工智能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广西不能妄自菲薄、行动迟缓,而要站在时代前沿去捕捉机会。
多地官方媒体也发出“为何是杭州”的追问。
2月7日、8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旗下“交汇点”客户端连续发布了三篇专稿文章。分别是《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10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爱济南客户端发文《杭州“六小龙”出圈,给济南什么启示?》,在罗列两地诸多相似之处后提出:济南该向杭州学什么?
12日,《合肥日报》在头版刊文《合肥这场大会,释放出什么信号?》表示,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合肥该如何检视创新生态,培育特色创新物种与新兴产业,重塑身份认同?“杭州有DeepSeek,合肥有什么?”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不管叫‘几小龙’,杭州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在2025年重点打造‘三个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他说,“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
注意到,就在近两日,“六小龙”中的宇树科技和DeepSeek正在加速招兵买马。其中有岗位年薪最高将超过90万元。
企业的集聚也影响了当地楼市。贝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贝壳杭州站二手房客户量同比提升了55% 。去年2月的杭州楼市数据显示当时二手房成交量是2543套,今年的成交量是去年的两倍多。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充分体现了杭州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活力与成就。”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杭州的创业精神,以及孵化器功能,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杭州,为楼市带来人才导入。他认为这背后也反映了一个较高的支付能力和较好的购房需求都能释放。
杭州有何政策优势
询问DeepSeek为何选择在杭州发展,它的回答是主要基于杭州在数字经济、人才资源、创业生态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其中还提到,杭州政府推出多项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尤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
就在这两天,杭州公布了从去年6月至今,创新推出的“春晖计划”32条措施已帮助企业减负超450亿元。此外,杭州又宣布今年拿出超500亿元的市级财政支持相关经济政策,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
在杭州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计划”“行动”定向服务企业,“杭州六小龙”也是在这种氛围中崛起的。
比如2015年杭州推出“创新创业新天堂”计划,率先将政府引导基金从财政预算单列,允许最高30%的亏损容忍度。这让宇树科技在研发“机器狗”时,获得了政府基金2000万元的风险注资。
在宇树经历资金链断裂的阶段,浙江抢先布局机器人赛道,在2017年印发《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是全国首个提出“机器人+”政策的省份。
“揭榜挂帅”制度也有创新。2021年杭州市经信局发布《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榜单》,云深处科技的“复杂地形自主导航机器人”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直接获得1.2亿元研发资助,彻底改变了传统科技项目申报的“论文导向”,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针对SaaS企业,杭州开创了“云服务券”补贴制度,企业每使用1万元的云计算资源,可获得3000元的政府补贴,群核科技借助这一政策,使其渲染成本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60%。
此前在“对话十城专精特新”系列报道中,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洪祥对记者指出,杭州出台的很多重磅文件都是对企业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培育创新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土壤”。
在杭州,市政府说过两句话广为人知,一是“将信将疑地坚定支持”,二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一位杭州余杭区的公司负责人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说年轻一代的专业型老板、理工科老板,鲜有喜欢喝酒、喜欢应酬的。杭州这边政府部门的人从来都是“有事你找我,没事就消失”,对企业不打扰,工作透明高效。
“浙江和杭州政府做‘阳光雨露’而非‘园丁’,以开放包容吸引全球人才,并通过聚焦未来产业形成差异化优势。这是杭州的核心经验。”有杭州当地的企业人士告诉,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是政策精准性、人才集聚力、生态完备性与城市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能否持续,取决于其能否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创新活力与制度灵活性。
多个指标仅次于北上广深
2024年的GDP数值,杭州以21860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8位,超过武汉、南京,与成都相差不到2000亿。从次序上来看,2020年起杭州一直保持这个顺位。
但在很多单个指标上,杭州基本都是仅次于北上广深的存在。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这一指标反映了城市的金融活跃度及居民财富水平。去年7月,杭州达到了8.2万亿元,仅次于北上深广。到去年10月,杭州以7.8万亿元仍位居在北上深广之后。
2024《财富》世界500强,杭州有9家企业上榜,与深圳并列全国第三;杭州上市公司数量228家,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这个数据甚至远超众多省份总体A股上市公司数量。
《2024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海归人才吸纳力和吸引力两大维度上,杭州均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
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重要根基,同样也是杭州的底色,这也是科技企业愿意扎堆这里的原因之一。
全国工商联公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市有36家企业上榜,杭州市上榜的企业数再次名列全国城市第一、全省各地市第一,已连续22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了这个“环环相扣”的逻辑。他认为,浙江有一个适合民营科创企业发展的生态:政府包容、宽松、还敢于背书,民营资本就敢来投资,民营资本积极投资,科创企业发展就有底气。科创企业发展有了成功示范,就能鼓励民营资本复制成功,加大投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认为,包括DeepSeek在内的“杭州六小龙”,走的不是成果转化的道路,更多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与其它研发机构相比,企业的市场敏感性更强、国际化水平更高、竞争意识更为突出、产业转化率更高、创新动力更强。尤其要相信民企的活力。
他指出,江苏、山东和浙江、广东一样,都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新兴产业发展对创新和产业生态的要求很高。好的创新和产业生态往往是在体制外成长起来的。
除了杭州外,陈宪告诉,南京、成都和武汉也都具备竞争性的创新和产业生态。这三座城市出现伟大的科技型企业,也只是时间问题。他认为,一家伟大的科技型企业诞生在哪个城市,关键是其是否具有完善的、优化的创新和产业生态。
关于城市与创新生态的关系,陈宪也问过DeepSeek,给出的结论是:“城市与创新生态的共生,本质是‘硬环境’与‘软网络’的化学反应。当城市能像生命体一样自我进化,企业能在生态位中找到独特价值,便会诞生如硅谷与苹果、深圳与华为这样的传奇组合。这种动态平衡的艺术,正是人类文明突破增长边界的核心密码。”
红星资本局关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闻
报料,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