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花样年董事长任职不满一年被免职,同时不再设立董事会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2-13 14:00:13

2月11日,花样年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免去张莉原董事长、董事职务,袁建军董事职务及刘小勇监事职务。不再设立董事会,改设执行事务董事兼法定代表人一名,由王士源担任,任期三年。

2月11日,花样年在上交所发布董事、监事变动公告。

卸任的张莉则任职董事长仅不到一年。2023年10月,花样年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董事、总经理潘军辞职,2024年4月28日,花样年公告股东会决议,选举张莉接任董事、董事长,王士源接任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等职位。

公开信息显示,花样年集团起步于199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9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1年以来,花样年开始去地产化转型,并将主要中心放在物管业务。2014年6月,花样年控股的物管公司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亦在香港上市。

2015年以来,地产行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花样年也将重心调整至地产业务,并在2018年提出2020年冲刺千亿的目标,而喊出这一目标时,花样年2017年的销售额还仅为201.64亿元。2018年和2019年实现合同销售额也仅为301.7亿元和362.1亿元,距千亿目标相去甚远。为此,2019年公司创始人曾宝宝重回公司出任执行董事,并于2020年1月出任集团CEO及集团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回归后曾宝宝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未完成千亿目标,但扩张速度明显增快。

2019年上半年,花样年拿地金额还仅为10亿元,但2020年全年拿地金额就增长至116亿元,截至2020年底,花样年在建及待建项目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1150.93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花样年的负债也出现快速增长。流动负债由2019年的463.78亿增长至2021年的826.52亿元,总负债也由750.08亿元增长至944.56亿元。

大举扩张后,地产行业进入寒冬,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企融资受限,同时美元债融资成本不断攀升,高度依赖美元债的花样年最终成为最早出险的房企之一。2021年6月,花样年发行的2亿美元3年期美元债票面利率高达14.5%。与此同时,2021年7月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先后多次下调花样年评级,进一步限制公司融资能力,最终流动性危机爆发。

2021年9月29日,彩生活与花样年在开盘前宣布停牌,10月,花样年正式违约,公告称受疫情反复、行业政策及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约有本金2.06亿美元未偿还票据无法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2021年11月和2022年5月,花样年还两度因未能偿还贷款融资而接获清盘呈请,最终两次清盘呈请均遭法院驳回。

此后,花样年开始积极推进资产出售,推动债务重组工作。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2023年3⽉9⽇,花样年境外重组⽀持协议(“RSA”)正式生效,境内部分,2023年5月4⽇、2023年7月5日,经公司境内当期未偿还债券⾯值总额且有表决权三分之⼆以上的债券持有人同意,分别通过了18花样年、19花样年、19花样年02三只债的本息偿付安排等相关议案,最晚还款时间延⻓到 2028年6月30日。花样年股票也在停牌16个月后,于2023年8月11日正式复牌。

DM查债通显示,花样年目前共有5支境内债存续,余额共64.27亿元,未来4年分别需偿还5.49亿元、13.83亿元、21.27亿元和42.90亿元。花样年控股2024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16.56亿元,归母净利亏损31.61亿元,现金及现金余额等价物16.47亿元。

二级市场上,截至发稿时,花样年控股报0.098元,跌1.01%,总市值5.66亿港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赵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