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用户运营,效仿雷军,而非董明珠!

IP属地 北京 编辑:柳晴雪 江刀鱼 时间:2025-02-13 00:30:56

当雷军与董明珠在2013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展开激烈辩论时,没有人会预料到这场辩论将演变成用户运营领域的经典案例。

单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3年,小米MIUI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9亿(含智能手机用户)。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智能设备(手机、家电、生态链产品)已超过6.18亿台,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粉丝超 3000万,雷军个人微博粉丝超 2300万,海外平台:小米国际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的粉丝总数约 数千万(如Facebook主页粉丝超3000万)。社区互动:小米社区(国内)注册用户超1亿,海外社区(如印度、欧洲)也有庞大用户群。

而同时期的格力呢?格力官方微博粉丝仅78万,董明珠个人微博粉丝不足65万。格力社区活跃度较低,海外市场用户基础薄弱。

仅凭数据难以断定雷军与小米的绝对成功,然而雷军展现出的亲和力与用户至上理念,恰为当下企业所推崇,相比之下,董明珠的强硬作风略显与时代脱节。

雷军借助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了用户关系,而董明珠等人仍旧沿袭着工业化时代的用户运营模式。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体现在对用户主权时代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雷军深谙用户心理,通过社交媒体与用户高频互动,构建起强大的用户社群,形成品牌忠诚度。小米集团的高层,包括雷军,通过在微博、微信、视频号以及抖音等平台上的活跃互动,不仅塑造了个人与企业的良好形象,还有效地推广了小米的产品和品牌文化。例如,雷军的社交媒体策略展示了高层领导亲力亲为,与消费者进行真诚交流的重要性,赢得了大量粉丝的支持。相比之下,董明珠的格力在用户连接上显得保守,缺乏有效的互联网策略,难以形成广泛的用户共鸣。

这种差异,正是小米与格力在用户运营成效上的分水岭。

用户主权:从交易的终点到价值的起点

在珠海格力那庄严的总部大楼内,用户数据仿佛被无情地简化为销量报表上的一串串冰冷数字,消费者一旦完成交易,便如同落叶般悄然从企业的视野中飘落。这种工业化思维将用户视为生产线末端的产品接收者,本质上是将用户视为商业闭环的终点。

而雷军在小米创业初期就建立了100个“梦想赞助商”社群,这些种子用户不仅参与MIUI系统的开发,更成为品牌传播的神经元节点。将用户纳入产品迭代的核心环节。小米通过持续互动,赋予用户参与感和归属感,使每一次交易成为用户价值链的新起点,而非终点。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为小米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信息的垄断,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海尔智家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参与产品共创的用户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出237%,这一数据反映了公司在用户数字化运营平台上的成效,通过精准识别用户场景和需求,迭代用户场景体验,有效提升了用户口碑与复购率。根据小米生态链研究报告,70%的创新功能源自用户的建议,这种基于用户反馈的深度交互机制,使得产品进化速度比传统模式快3倍。用户正从价值链的末端走向前端,成为价值创造的真正起点。

用户主权的觉醒,意味着企业需重新审视用户角色,将其视为共创伙伴而非单纯消费者。小米的成功在于将用户纳入价值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双向互动,而格力的传统模式则难以适应这一变革,导致用户连接的断层。用户价值的最大化,正是小米与格力在新时代竞争中的关键分野。

参与感的革命:从单向灌输到生态共建

很早之前,格力还会选择明星进行产品的代言,试图通过单向传播塑造品牌形象。但近些年,

董明珠的广告片中,她始终是主角,但这种权威式的传播方式在短视频时代已显得捉襟见肘。相比之下,雷军的抖音账号下,每条产品视频都有数万条用户评论,形成了一个动态的需求数据库。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社区每天产生大量用户反馈,工程师团队致力于在规定时间内响应,确保用户的声音能够及时转化为产品改进的动力。

用户运营正在演变为价值共建的生态系统。

九号机器人的电动平衡车项目通过用户众筹获得了首批10万订单,并收集到387项改进建议。OPPO的ColorOS系统每月举行“用户决策会”,将功能开发权交给社区投票。

这种用户驱动的创新模式,不仅加速了产品迭代,更在无形中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共同体,让用户从旁观者转变为品牌的共同塑造者,深化了参与感和认同感,这正是新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每一次用户与品牌的互动,都进一步紧密了情感纽带,成为品牌增值的契机。

这些案例证明,当用户从旁观者摇身一变成为建设者,其释放的商业能量便如指数般飙升。

数字原住民时代:从规模崇拜到关系资产

格力2022年的财报显示,其线上销售占比不足30%,而小米体系的这一数字是78.6%。

表面上看是渠道的差异,实际上是用户关系模式的代际差异。传统企业将用户视为收割对象,而互联网企业将用户视为数字资产。

根据小米平台所制定的互动分规则,用户在米圈内发布高质量的内容、积极地回复他人、参与问大家等互动行为,这些综合性的活动会被系统计算并得出用户的互动分数。这个分数对于提升用户的成长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高频的互动,例如在2021年3月1日的平台升级之后,用户通过消费购物、使用智能产品并保持活跃、分享晒单和评价等行为,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值。此机制不仅深化了用户与平台的联系,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石,更彰显了用户对小米品牌的热情参与与高度认可。

在私域流量池中,用户的终身价值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被重新定义和评估。

完美日记借助其1.6万名专业的美妆顾问,通过企业微信这一平台,成功打造了一个覆盖了2000万用户的庞大私域网络。这一策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黏性,还使得每位用户的年均贡献值实现了惊人的五倍增长。这种深度运营的策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期的流量波动,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持续的价值沉淀和积累。

与此同时,当许多传统企业还深陷于ROI(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和短期效益的追求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为长远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经营和管理。

结语

站在用户主权的十字路口,企业面临的选择是:继续作为产品帝国的主宰者,还是成为用户价值的服务者?

雷军用14年时间证明,用户运营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企业生长的根系。

那些仍深陷工业化思维泥潭的企业,犹如妄图驾驶蒸汽机车与高铁一决高下的旅者,无论其动力多么强劲,终会因轨道的不匹配而偏离正轨。

这不是传统企业老板们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的谢幕。

用户运营的终极战场,不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而是深植于每个用户的价值感知之中。(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