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冰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2025年2月12日,古茗控股(01364.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的“新茶饮第三股”。
根据公告,古茗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1.59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国际发售剩余90%。值得注意的是,古茗在上市之际引入腾讯、元生资本等 5 名基石投资者,他们共认购 7100 万美元。其中,腾讯旗下 Huang River Investment 斥资 2500 万美元认购古茗本次发售的股份,约占全球发售股份的13.19%,成为近年新茶饮 IPO 中少见的一线机构站台。
古茗上市发行价每股 9.94 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 10.00 港元 / 股,较发行价微涨 0.6%,但随后股价震荡下行,最终收报 9.30 港元 / 股,较发行价下跌 6.44%,未能逃脱新茶饮上市首日破发的 “魔咒”。当日,该股成交额 13.57 亿港元,总市值 216.92 亿港元。
这一表现与市场对新茶饮行业的整体悲观情绪不无关联——前有奈雪的茶市值缩水超90%,后有茶百道上市首日暴跌近30%。事实上,新茶饮行业的发展已经尽显疲态,艾瑞咨询预测,行业增速从2021年的20%以上骤降至2025年预期的5.7%。
尽管市场整体对新茶饮行业持悲观态度,古茗仍选择此时冲刺IPO,背后除了有供应链扩张的刚性需求,更重要的是,上市获得的资金和影响力,能帮助古茗巩固其“新茶饮行业第二”的地位,也给加盟商吃下定心丸。
稳扎稳打:下沉市场、供应链与加盟体系
在浙江台州温岭大溪镇,2010年诞生的第一家古茗门店或许不会想到,这个用三轮车运送原料的街边小店,会在15年后成长为覆盖全国17省、门店数突破9000家的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创始人王云安的创业历程,称得上是中国下沉市场创业的典型样本。
招股书显示,古茗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下沉战略,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80%。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古茗乡镇的门店覆盖率高达 40%,而行业平均水平普遍低于25%。这种深度下沉策略形成了天然的竞争壁垒——当其他品牌在一二线城市贴身肉搏时,古茗已在下沉市场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终端网络。
王云安曾表示,“古茗要成为当地的路灯”。这不仅是指古茗店铺的灯光要格外明亮,成为品牌的“超级符号”,还意味着其门店数量要足够密集,背后体现的正是古茗的密集开店策略。在古茗内部有“关键规模”的说法,即单一省份的门店超过500家,表示该地区具备了凸显规模效应的基础。从浙江大本营出发,古茗通过密集开店打造规模效应,并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周边省份。如今,古茗已在八个省份实现“关键规模”,这些核心省份贡献了87%的GMV。在这些区域,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成本得以分摊,采购成本也因规模优势而降低。
不同于其他品牌多点布局、遍地开花,古茗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甚至流传着“黄河以北不开店”的说法。对此,王云安在谈门店扩张时曾表示:“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即仓库建到哪里,古茗的门店就开到哪里,以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到位的。”反过来,密集的门店网络也大幅提高了古茗的仓储及物流效率。门店之间的距离更短,配送效率更高,同时节约了物流和人工成本。2021 年至 2023 年,古茗从仓储到店的平均物流成本低于 GMV 总额的 1%,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 2%。
古茗门店网络分布情况 来源,古茗招股书
古茗向来以 “稳扎稳打” 著称,其供应链能力是一大核心优势。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甫曾公开表示,茶饮同行中最欣赏喜茶和古茗,喜茶把行业的高度带了起来,而古茗在供应链方面很扎实。
截至2023年,古茗在全国各地运营超过20个仓库,拥有约300辆自有冷链货运车队,还和多家第三方冷链物流合作,向超过 97% 的门店提供 “两日一配”(行业普遍为“四日一配”) 的冷链配送服务,保证水果的新鲜程度和供应速度。2016年起,古茗就开始在云南种植柠檬,目前已经是国内种植香水柠檬面积最大的品牌。招股书中显示,古茗仅在 2022 年就采购了逾 8.16 万吨新鲜水果,是同期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最大的水果采购商。
产业链之外,古茗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与加盟商的紧密合作。
和多数新茶饮品牌一样,古茗的主要利润来自加盟商,不过古茗的商业模式略有不同。以茶百道为例,其收入中,有95%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而古茗此项收入占比约为80%,剩余的20%则来自加盟服务收入。也就是说,古茗并非单纯依赖加盟商作为货品销售渠道,还会投入资源为加盟商提供培训、选址、运营等多方面的支持。
古茗对加盟商的支持,直观体现在可观的单店经营利润上。2023 年,古茗的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达到 37.6 万元,利润率20.2%,是行业均值(10%-15%)的1.3-2倍。这一成绩得益于古茗高达53%的季度复购率(行业平均水平为30%),以及强大的产品迭代能力,古茗的口号是“每天一杯喝不腻”,2023年古茗推出130款新品,月均上新10.8款,显著超过蜜雪冰城的月均5.2款。
作为依赖加盟商盈利的公司,古茗要保持增长,要么加盟商持续开店,要么加盟商能够持续盈利。
古茗的加盟商正加速流失。2021-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加盟商流失率从6.2%攀升至11.7%。同时,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古茗闭店率升至3.89%,高于2021年的3.60%和2022年的2.94%。此外,新加盟商平均经营门店数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3.1家降至2024年同期的2.9家,加盟商的扩张意愿也正在减弱。
加盟商变化背后,是单店盈利模型已接近上限,开店不再像过去那样赚钱。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单店日均GMV同比下滑4.4%至6500元,新店GMV降幅更达10.3%。核心市场浙江的同店GMV甚至出现0.8%的负增长。
整体来看,古茗的业绩增速也在放缓。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营收从43.84亿元增至64.41亿元,但营收增速从26.8%、38.1%逐步降至15.6%。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3年,古茗的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3.72亿元和10.9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净利润为11.20亿元,同比增长11.75%,这一增速较前两年也已显著放缓。
数据来源,古茗招股书
此外,古茗在下沉市场的先发优势正遭遇挑战。灼识咨询报告预测,2022年至2027年期间,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将享有最快增速,并贡献大部分的市场增量。然而,截至2024年9月底,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的门店占比已增至57.2%;2024 年上半年,茶百道在四线及以下城市净增 294 家,超一半增量来自下沉市场,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下沉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古茗上市或许标志着新茶饮从“疯狂扩张”转向“精耕细作”。其供应链优势与加盟商盈利模型仍是护城河,但若无法遏制单店效率下滑与加盟商流失,恐压力短期内不会消失。正如中泰国际所言:“中端茶饮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效率与加盟商忠诚度的终极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