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春节,年轻人花钱无疑更“感性”了。过去大家讲究实用,满足于物质堆砌,但现在却更加注重消费带来的心理满足和情感体验。
唯品会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平台新中式女装销量增长78%,新中式童装销量翻倍,大量年轻人纷纷激情下单。“一口气买了3件新中式战袍,一件比一件好看,唯品会价格很便宜。”成都网友菲菲就在社交平台上开心分享了经验。
年轻人挑选过年新衣,纷纷将目标风格锁定于新中式,成为了今年春节一大消费趋势。这正是当下“情绪消费”的典型体现——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情绪价值。
在年轻人眼里,新中式穿搭并不日常普遍,却成功将过年仪式感拉满。一袭立领对襟,一抹织锦纹样,比起流水线的千篇一律,新中式自带传统中国年文化滤镜,穿上便有了欢度新年的氛围感。“穿新中式过中国年,才真正感觉是在沉浸式过年。”菲菲就说道。
另外年轻人选它,也是因为穿“过年战袍”不是单纯换件新衣,而是换一种状态。找回文化归属感,更加有文化自信,正是当下年轻人追求的新状态。
情绪消费大行其道,当然还远不止新中式穿搭。比如从一场“高铁顺风局”到一顿“情绪价值拉满”的围炉煮茶,从花几百元抢一张LiveHouse门票,到花几千元“冲动”预订一场Citywalk旅行……年轻人普遍愿意为氛围感、满足感买单。
聚焦春节,消费同样更多为了“买个开心”。今年春节,某品牌的盲盒坚果销量暴涨,年轻人拼的不是性价比,而是开盲盒的惊喜;年夜饭,也从“吃饱”变成了“吃好、吃氛围”,高端餐厅预订爆满,甚至出现万元私房菜套餐。
甚至就连买机票,也不一定是回家,而是为了“逃离”或者“新鲜感”。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年轻人出境游订单增长超150%,日本、东南亚成为热门目的地。有的人是想躲开催婚催生的压力,有的人则是找个更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换个地方辞旧迎新”。
情绪消费的尽头是悦己,总的来说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变了——大家热衷于花钱买感觉,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刚需”。
换句话说也就是,相比过去的实用主义,或者精打细算的“性价比至上”,现在年轻人更在意“情价比”——钱花得值不值,不单看便宜不便宜,也要看能不能让自己满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