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长途归家路:充电难题何解?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ITBEAR 时间:2025-02-12 20:33:05

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团圆喜庆,为这个农历新年画上了完美的句点。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纷纷感慨,只有当元宵节的灯火熄灭,农历新年才算真正落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自驾出游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新选择。然而,充电难问题一直是新能源车主们的心头之患。为此,交通运输部门加大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约3.5万个,充电设施覆盖率从2023年底的85%大幅提升至98%,除极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能源汽车的用电特性与手机颇为相似,尤其在寒冷天气下,电量消耗更快,充电需求也随之增加。肖女士作为新能源车主,对此深有体会。她表示,从气候条件对车辆使用的影响来看,北方相比南方,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体验确实稍逊一筹。

谈及充电时机的选择,肖女士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习惯,与手机充电并无太大差异。有的人习惯在电量即将耗尽时才充电,而有的人则会在电量剩余一半时就未雨绸缪。

在一次长途自驾旅行中,肖女士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时,恰好遇到了充电桩排队的情况。当时,服务区仅有四个充电桩,而肖女士到达时已是第五辆车。如果按照正常充电时长计算,她至少要等待50分钟。幸运的是,她最终只等了30分钟就顺利充上了电。

笔者在现场观察到,尽管当时排队车辆并不多,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等待时间也不算长。但一旦排队车辆增多,等待时间势必会大幅延长。肖女士表示,如果某个服务区的排队车辆过多,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她会选择前往下一个服务区充电。因此,在长途旅行中,合理规划行程和充电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充电等待时间是否属于浪费这一问题,肖女士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长途驾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每次充电的间隙正好可以用来休息和放松,为接下来的旅程养精蓄锐。

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肖女士表示,虽然她的特斯拉配备了智能驾驶功能,但这项功能需要额外付费购买,而她并未选择购买。她认为,虽然智能驾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驾驶疲劳,但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出于对行车安全的考虑,她更愿意依靠自己的驾驶技能来完成旅程。

肖女士还提到,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需要不断感知周围环境、规划最优行驶路径、实时调整车速和方向,这些操作都会消耗额外的能源,从而加剧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长途续航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3143.6万辆,连续16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并连续第10年位居全球销量榜首。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智能驾驶技术也在迅速普及。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至8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6%,即三分之二的新能源车都至少配备了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这一显著增长趋势,充分展示了智能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渗透。

然而,尽管智能驾驶技术取得了诸多突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场景的应对能力有限、可靠性与稳定性不足、法律伦理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新能源汽车本身也面临着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安全性有待提升、减碳效果争议、电池原材料依赖进口等困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