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花儿街财经,作者 | Leon,编辑 | cc孙聪颖
DeepSeek的持续火爆,正在向各个领域蔓延,包括智能终端、汽车智驾、制造业、金融和教育等。其中,DeepSeek在手机领域的应用最为引人关注。
《华尔街科技眼》了解到,国产品牌努比亚则将深度整合DeepSeek,采用了系统级内嵌方式,用户在手机亮屏时可以直接与集成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体对话,无需跳转应用。此前,华为小艺助手也接入了DeepSeek,但更接近于插件的方式,而非系统级的调用。
DeepSeek大模型的优势在于用较低的训练成本实现高性能推理,并且开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将有更多手机厂商与DeepSeek合作,提升竞争力。(详情见:)
实际上,AI手机的概念在2024年兴起。三星开风气之先,将同声传译、AI修图等功能带入到Galaxy S24手机中。随后,苹果、华为、荣耀、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AI技术,试图将其转化为用户换机的驱动力。
骨感的现实是:2024年全球手机销量12.2亿部,仅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AI并没有大幅拉动销量。在DeepSeek的新风口下,手机厂商能否挑起对AI手机的购买欲呢?
什么是“真AI手机”
所谓“AI手机”,广义上是指接入AI大模型的手机,相对于传统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操作。
以大家最常用的AI修图为例,在一张照片中,可以将不需要的人物、景物抹去,而不产生丝毫违和感,背后的原理即通过AI大模型生成类似背景进行填充。
虽然暂时还没有明确的业内标准,但我们可以从硬件和大模型两个部分来拆解一下AI手机的构成。
硬件方面,高端机型如iPhone 16 Pro系列,搭载的A18 Pro SoC集成了16核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每秒可进行高达35万亿次的运算,能够显著提升AI任务的效率。这个部分可以简单理解为“本地算力”,中低端手机通常性能较差或者未搭载NPU,这也是为什么iPhone 15 Pro以下的机型无法支持苹果智能。
大模型方面,手机厂商通常会自行训练大模型,同时搭配如DeepSeek这样的通用大模型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还是以苹果为例,iOS 18本地部署了一个低延迟的LLM(大语言)模型(30亿参数),同时接入苹果私有云计算的云端大模型和Open AI的ChatGPT,所以用户可以使用GPT接管siri,提升智能化体验。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中真正的AI手机,需要满足搭载硬件NPU、从系统层面部署本地及云端大模型两个必要条件。毕竟,大部分iPhone和安卓手机都可以下载DeepSeek或是通义这类的AI对话应用,但并非都能称得上是AI手机。
搞清楚了真正的AI手机形态,接下来就该聊聊AI手机到底能干什么了,这个部分实际上解释了AI手机目前的窘境。
AI手机现状:体验一般,消费者不买单
就目前市场中销售的机型而言,修图、画图、问答、执行简单的操作(如定闹钟、行程等),是目前AI手机普遍的应用形态,相比智能助手时期并未有本质上的提升。当然,头部厂商们在寻求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将AI真正落地。
以苹果智能为例,其集成了上下文联想功能,寻求将AI的应用形态从被动变为主动。其中,一个主动式AI功能是把手机App推送的一系列内容,通过AI生成汇总,让用户高效地接收内容,然而却闹出了大笑话。
该功能上线后,用户发现BBC新闻的推送被苹果智能曲解。其中一个例子是:BBC报道飞镖选手卢克·利特勒赢得PDC世锦赛半决赛的消息,但苹果智能将其理解成利特勒已经赢得总决赛。不仅是BBC新闻,纽约时报、卫报等新闻App也出现了类似状况。
图:苹果智能错误汇总新闻摘要
对此,苹果公司发言人回应称,苹果智能尚处测试阶段,将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进行改进,未来还会推出更新,进一步明确展示推送总结内容由AI生成。卫报总编艾伦·拉斯布里杰对该回应并不买账,公开呼吁苹果应该撤回这个尚不成熟的产品。
《华尔街科技眼》针对AI手机的使用问题,采访了几位普通消费者。30岁出头的李先生从事互联网工作,对手机产品比较了解,他目前使用iPhone 15 Pro,但并未有换机打算,因为苹果智能中文版至今未推出;即便是如传闻所说苹果智能中文版今年四月上线,李先生也没有换代新苹果手机的打算,因为整体变化不大。
24岁的吴女士参加工作两年多,对手机的要求是外型时尚、拍照好看。她选择了华为P70,日常使用最多的手机功能就是拍照和修图,她认为华为的AI修图很好用,偶尔也用用小艺助手搜索内容,但主要还是看重P70的外型和拍照性能才选择该机。
57岁的王女士使用孩子淘汰下来的iPhone 13,日常除了刷短视频、购物、微信外,基本不使用手机其他功能。在为其解释了AI手机的相关功能后,王女士认为老年人用不上,并不会因为AI而更换手机。
再来看看普通网友的观点。在知乎上有一条“如何看待手机厂商纷纷押注 AI ?对于「2024 年是 AI 手机元年」的说法你怎么看?”的讨论,网友的观点集中在“AI是人工智障”、“割韭菜”、“AI还需要很多年发展”等,还有比较懂技术的网友对手机本地算力和端侧模型的能力提出质疑。
从市场角度来看,头部手机厂商并未因AI受益。据苹果2025年第一财季(2024年10月至12月)报告显示,虽然其营收达到1243亿美元,但iPhone产品线净销售额691.4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710.3亿美元及上年同期的697亿美元,销量同比下滑近100万台。《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苹果需要更多时间打磨AI功能,投资者对AI拉动iPhone销量的预期有所降低。
第三方数据同样证实了上述观点。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最畅销手机型号为iPhone 15,并非AI手机;iPhone 14的销量也超过iPhone 16 Pro,同时还有三星三款低价手机上榜。综合网友观点和市场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消费者更换手机的第一诉求并非AI,依然是传统的更新迭代。
除了使用体验未达预期,数据安全始终是AI手机绕不过的一个争议点,诸如马斯克等科技大佬,对于数据安全表示担心。
AI手机引争议,周鸿祎大呼“危险”
苹果智能发布后,马斯克曾指出禁止旗下公司员工使用支持苹果智能的iPhone型号,原因是担心数据被滥用。苹果方面强调,只会将与任务直接相关的数据发送到云端、且不会被存储,并且通过可验证的隐私机制来保证安全。言外之意是Open AI并不会直接看到iPhone用户的隐私数据。不过,马斯克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解释。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荣耀手机。在荣耀Magic7系列发布前夕,前荣耀CEO赵明参加了360创始人周鸿祎的一档互联网节目,大聊AI重构智能手机。其间,赵明用荣耀新机的AI功能点咖啡,系统直接接管手机,模拟用户手指在屏幕上点开美团外卖开始点单,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主持人问周鸿祎:“老周,你觉得这个功能惊艳吗?”“惊艳,但是危险。”周鸿祎这样说道。周鸿祎指出,类似功能只有手机厂商能做,因为是系统级的,美团App根本不知道是一个AI在模拟人类手指操作。赵明对此只用一句“对于AI时代的安全,我们认为隐私和安全高于一切。”搪塞过去。
事实上,荣耀手机点咖啡的操作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权威券商的研报指出,目前AI手机调用第三方App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手机厂商与App开发商合作,以合法的形式接入API,比如苹果、华为等,实现系统级的调用;第二种则是纯视觉方案,无需App厂商同意,直接调用安卓系统的无障碍权限读取和理解屏幕内容、模拟人类点击。需要指出的是,无障碍权限(Accessibility API)是谷歌给残障人士专设的特殊接口,近乎于安卓系统的最高权限,一旦被调用相当于手机大门敞开,用户数据毫无安全性可言。
那么,为什么手机厂商不选择与App开发商合作,走官方渠道呢?首先,合作是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需要满足双赢条件;其次,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有自身对安全性、数据共享的考量和需求,不会贸然开放支付宝、微信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手机厂商要寻求“AI上的弯道超车”,自然会倾向于选择调用无障碍接口这种便捷但激进的方式。
DeepSeek能拉动AI手机销量吗?
作为全球领先的大模型,DeepSeek的确给手机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关注点。比如,苹果CEO蒂姆·库克盛赞DeepSeek的创新力,令坊间猜测苹果智能中文版是否会搭载DeepSeek大模型,提升推理性能。
然而,DeepSeek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泡沫式的风口,实际上与其本身并无太大关系,决定者是手机厂商。
如果只是将DeepSeek作为一个插件或是本地部署大模型,它的确能够提供更精准的问答体验,但也仅限于此。本质上,与普通手机安装一个DeepSeek App没有太大区别。
想要实现系统级的AI操作,还需要与App厂商合作,打通三方数据和一些权限,形成一个AI生态,这是一个耗时费钱的大工程。可以肯定的是,三星、苹果、华为等头部厂商一定会投入巨大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但需要时间。
同时,整个手机行业还需要等待全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比如硬件算力。目前,在本地PC上部署DeepSeeK大模型有一定的显卡算力需求,比如7B-8B参数版本,至少需要最低显存6GB的主流显卡,如RTX 4060/4070,苹果A18 SoC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虽然手机端运行的本地模型通常是定制的,但算力这种物理定律并不能随意打破,要想更好地跑大模型,手机硬件必然需要提升。
可以肯定的是,包括AI手机在内的AI硬件,会不断进化和迭代,但突破物理定律式的逻辑暂时无法实现。对于企业尤其是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更容易抓住的风口反而是2025国补,冲击超高端的同时也要争夺5000元以内的中高端市场,才有希望在越来越卷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存活下去。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手机还是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就像现在众多的AI助手一样,它能够部分替代搜索,帮你做图制表等等,但是要它写一篇逻辑通顺、完整的稿子还是很困难的,大部分情况只是生成一篇毫无灵魂的汇总摘要。同理,AI手机也需要更多时间达到人们理想的形态,目前并不需要为了AI支付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