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在强者云集的机器人高地,王兴兴的宇树凭什么出人头地?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雷科技 时间:2025-02-12 18:05:51

和 DeepSeek 一样,宇树人形机器人也在这个春天彻底火了。

2023 年底,知名机器人网站 The Robot Report 整理了北美机器人市场年度九大热点话题,其中超过一半涉及人形机器人,其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是:Unitree 宇树科技。

2024 年 8 月,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在 GTC 大会展示了 9 台人形机器人,其中唯一一台国产人形机器人,就是来自宇树科技的 H1 人形机器人。

到了 2025 年的今天,宇树科技更是成为了全球机器人领域绕不开的存在,以及最火的热点话题。不仅是因为宇树 H1 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上表演引起的巨量关注,包括海外科技圈,也集体关注到了宇树在人形机器人上的惊艳。

图/央视

2 月,英伟达还公开展示了一台能模仿科比、詹姆斯以及 C 罗等体育巨星的 G1 人形机器人,不管是科比的后仰跳投,还是 C 罗招牌的腾空半转身,都是手拿把掐。

图/英伟达

另外不要忘了,量产版 G1 人形机器人的售价仅为 9.9 万元,比主流电动汽车都要便宜得多,更不用一众其他人形机器人,堪称是把人形机器人打到了「白菜价」。

在这一点上,宇树科技和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的 DeepSeek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低得多的成本实现了全球最领先的技术水平。

但宇树科技又是怎么做到的?或许我们只有更深入地挖掘这一点,才能找到宇树以及 DeepSeek ——今天「技术明星」成功的关键。

从机器狗到人形机器人,宇树赢在性价比

去年 10 月,宇树科技发布了量产版 G1 人形机器人发布,直接引来英伟达科学家 Erwin Coumans 的惊叹,并且迫不及待想要买入一台做实验。到了今年 1 月,量产版 G1 终于到货了。

图/ X

关于 G1 量产版的定价,宇树科技创始人兼王兴兴曾在采访中表示,借此希望能推动更多人把人形机器人用起来,甚至还透露不到 10 万元的定价还能更低:

「我们还是希望价格相对合理些,不希望带头把行业做烂了,明后年如果整个出货量更加提升,机器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我觉得价格还有更好的调整。」

言下之意,随着出货量的提升,G1 量产版的成本实际上还有降低的空间。但大家都是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我们可能要从另一种机器人——四足机器狗说起。

图/宇树科技

事实上不仅在量产人形机器人上先行一步,宇树科技也是第一家量产并销售四足机器狗(Go1)的厂商。在仅有波士顿动力 1/10 售价的优势下,宇树科技在 2021 年后就很快占据了全球四足机器狗市场 69.75%的份额,其中一半出口海外市场。

尤其是 2023 年发布的四足机器狗 Go2,起售价做到了 9997 元,把机器狗的价格直接打到了万元以下。而在 2024 年年底推出的四足机器狗 B2-W,则是表现出了相当惊艳的适应能力,甚至可从 2.8m 楼顶跳下、负载 40kg 前进爬坡及驮起成年男子前行。

图/宇树科技

而在极致的成本背后,核心之一就是宇树科技很早就笃定了电驱动而非液压驱动的技术路线,创始人王兴兴在 2015 年(硕士期间)就基于电驱动手搓出了一台 XDog,比波士顿动力更早,成本也更低。

但更重要的是,宇树科技自研了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大部分零部件。

要知道,不管是电机还是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都在机器人的 BOM 成本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 BOM,据分析,核心关节模组(包括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的成本占比就接近了 57%。

图/特斯拉

而宇树科技通过全自研高功率密度和高扭矩输出的无刷电机、高性能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和运动控制算法,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也能保证高性能的表现。

这一点并不稀奇,特斯拉就把自研压缩成本的策略做到了众所周知,但终究还是知易行难。

不过王兴兴在雪球嘉年华上的中其实也提到,宇树科技在早期选择自研大部分零部件,其实主要是由于早期阶段找定制零部件存在采购成本、沟通和时间成本高的问题。

回过头来,四足机器犬和人形机器人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设计,比如关节电机、整体机械结构、传感器等。而得益于在四足机器犬上的经验、自研大部分零部件以及快速出货带来的成本下降,宇树科技自然而然在人形机器人上「天生」有了成本控制的巨大优势。

在机器人的「高地」,为什么是宇树出人头地?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是今天全球机器人的硬件「高地」。

日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榜单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区分为大脑、身体以及集成三大核心环节,共列举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 100 家上市公司。(编者注:宇树科技尚未上市。)

图/摩根士丹利

而据统计,共有 35 家中国大陆公司上榜,超过了三分之一。如果聚焦芯片之外的零部件——也就是「身体」赛道上,中国大陆公司更是在 57 家中占据了 21 家;在「集成」赛道上,中国大陆公司也占了 21 家中的 12 家。

但就像今天大家都在问 DeepSeek 为什么能跑出?又为什么只有一个 DeepSeek 跑出?在国内硬件供应链的优势下,不只有宇树科技一家站在高地之上,这里面固然也有最近讨论火热的「杭州」因素,但更多可能还要回到宇树自身上,回到创始人王兴兴上。

1 月 19 日晚,「穿皮衣的 AI 教父」黄仁勋亲临了英伟达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答谢迎春会,事后引起了科技圈的大量关注。尤其是到场的一群 90 后创业者,其中包括了银河通用创始人兼 CTO 王鹤、深涌智能 Emerging AI 创始人黄可铖,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兴兴。

图/王兴兴

正如 DeepSeek 的梁文锋一早就确定了 AI 的大方向,同为技术发烧友,宇树科技的也是很早就确定了机器人的大方向,研究生阶段就开发出来 XDog。

而在入职大疆两个月后,依靠融资王兴兴火速离职创立了宇树科技,并且不仅一直抓住门槛更低、落地更快但不够「性感」的四足机器狗,还逆着主流声音力推更低成本的量产版。

直到机器人相关技术积累、逐步成熟之后,宇树科技才开始探索技术上更难、落地上更慢的人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宇树科技「性价比」优势的底层还是对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走低成本、轻量化的技术路线,从硬件、从算法层面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人,而非一味地跟随主流声音、模仿领先厂商。

图/宇树科技

还有一点相似的是,不管是 DeepSeek 还是宇树科技,现阶段都是更加纯粹的技术公司,而不是急于 AI 和机器人的应用与变现。宇树科技目前尽管已经开始售卖人形机器人本体,但也并非重心,尤其面对各家人形机器人都在宣传的「进厂打工」,王兴兴就认为人形机器人实质上目前还没有到这个阶段。

当下这个阶段的关键还是技术,是看到未来的技术路线。「保持足够的前沿技术的敏感度,」王兴兴就认为:

「你得看到未来,你得足够灵活,如果能预估未来 1 年 2 年,甚至是 5 年以后的整个技术路线,产品格局,世界格局是什么样子的,你提前做布局去做。」

性价比只是宇树的「表」,创新才是「里」

所以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到底强在哪里?从表现上看是极高的性价比——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一流的机器人,实际上是通过自研大部分零部件和算法,并借助量产实现更极致的成本控制和更好的产品性能。

但究其根本,则是宇树科技对机器人未来冷静、清晰的判断,和对创新的技术信仰。

当然,就像王兴兴自己说的,机器人——不管是四足机器狗还是人形机器人目前最大的瓶颈还是机器人 AI(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而就这一点,DeepSeek 至少证明了中国 AI 公司在 AI 技术创新的潜力,以及开源 AI 的生命力。

换言之,即便宇树科技在机器人 AI 上并没有很高的建树,也能借助开源的力量不落人后,仍然有机会凭借核心硬件和运动控制算法上的技术优势,成为未来「机器人大战」的核心角色之一。

聚焦DeepSeek: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