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能源车险改革破局:四部门新政力解保费贵投保难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ITBEAR 时间:2025-02-12 16:31:12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了1200万辆大关。然而,新能源车主们却面临着保费高昂和投保困难的双重挑战,同时,保险公司也背负着沉重的成本压力。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目前陷入了“保费贵”与“承保亏”的两难境地。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的平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而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行业平均水平高达107%。据中国精算师协会统计,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达57亿元,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多达137个。

高赔付率的主要原因在于维修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往往更加集成化,一旦受损,可能需要更换整个部件而非单个零件。例如,同样是尾灯受损,燃油车更换尾灯可能仅需几百元,而部分新能源汽车因采用一体化长车灯,一旦损坏则需整灯更换,费用高达数千元。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高,智能设备和配件损坏后维修成本高昂,且原厂配件供应渠道有限,进一步推高了维修费用。

为了从源头上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是一项重点任务。该制度旨在通过新车上市时的低速碰撞试验,评估车型损失状况和维修成本,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车险费率将与风险等级挂钩。这一市场化手段有望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促使车企优化车辆设计,降低碰撞损失和维修成本。

为了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并督促车企严格落实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降低零部件使用和维修成本。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指导意见》鼓励保险行业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这一产品组合将有利于新能源网约车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更精准地满足车主需求。同时,针对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指导意见》引导保险机构研究推出“车电分离”模式的新能源商业车险产品,为相关车辆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险保障。

为了解决新车型和小众车型投保难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目前,“车险好投保”平台已上线运行,投保难的车主可通过该平台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完成投保。此举将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投保难题。

为了推动新能源车险更加精准定价,《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和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这意味着车辆的实际风险水平将更加影响车险定价。对于没有历史数据积累的新车型,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升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同时,《指导意见》鼓励保险行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推进降本增效。

在新能源车险服务方面,《指导意见》强调将强化监管,推动压降不合规不合理费用,规范市场行为。各财险公司将通过理赔绿色通道、预赔付、在线定损理赔等方式提升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