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市值220亿的古茗和15万家倒闭的新茶饮门店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12 16:03:29

作者 | 蓝鲨消费 陈世锋

今日(2月2日),古茗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开盘价为每股10港元,目前总市值约235亿港元(约220亿元)。古茗创始人王云安凭此一跃成为身价近100亿元的超级富豪。

(古茗敲钟现场)

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古茗成为中国新茶饮第三股,一方面得益于加盟商给力——截止2024年11月30日,古茗开出9823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比超过99.9%;另一方面,也有资本运作的功劳——IPO发行引入了腾讯、元生资本、美团龙珠等5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7100万美元,其中美团龙珠曾参与了古茗的天使轮融资。一定程度上,古茗是被“资本和加盟商”推上市的。

值得一提的是,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也相继更新了招股书并获得证监会备案,未来有可能与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等在港交所“短兵相接”。但密集上市造富的沪上阿姨们背后,是中国市场一年倒闭超15万家新茶饮门店的血淋淋的现实。

疯狂的新茶饮

近几年,新茶饮江湖风云变幻。2015年前后,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走进大众视野,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等开启疯狂扩张,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新国风茶饮表现亮眼,茉莉奶白、爷爷不泡茶等异军突起……

每一个新茶饮品牌的背后都有资本的支撑。比如,喜茶背后站着IDG资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等知名资本,以及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奈雪的茶被天图资本一路扶持,上市前还获得了瑞银资产、建银国际、广发基金的战投;蜜雪冰城则有高瓴资本和美团龙珠支持……

在此情况下,新茶饮品牌纷纷开始“狂飙突进”,从原本的区域走向全国,从“百店阶段”迅速奔向“万店规模”。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15日,蜜雪冰城国内门店数量为33319家,古茗和沪上阿姨紧随其后,分别为9736家和8454家,茶百道以8301家门店排行第四。

“风投女王”徐新曾说过,当你喝咖啡的时候,想到星巴克和瑞幸,并不是因为他们咖啡最好喝,而是二者门店开得到处都是。“密集开店,打的是品牌和规模效应,让20%的人天天看到你”,这也是新茶饮品牌执着于“开店”的基本逻辑。

新茶饮品牌快速开店也让其销售数据“滚雪球”增长。根据沪上阿姨招股书,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6.4亿元、22亿元、33.48亿元,经调整净利分别为8474万元、1.54亿元、4.16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16.58亿元,经调整净利为2.14亿元。

古茗招股书则披露,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43.84亿元、55.59亿元和76.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3.72亿元和10.9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营收从2023年同期的55.71亿元增加15.6%至64.41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1.2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0.02亿元增加11.7%。

(古茗招股书)

目前,沪上阿姨估值大约为50亿元(基于C1轮融资计算),其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夫妇持股比例80%,身价大约为40亿元。而刚刚上市的古茗,其创始人王云安,持股比例为43%,身价约95亿元。在此之前,茶百道上市时,其创始人王霄锟和刘洧宏夫妇身价超过140亿元,随着茶百道的股价下跌,财富缩水后身价仍超过106亿元。

新茶饮,正在创造一批亿万“新富豪”。

被收割的“加盟商”

新茶饮品牌,迅速扩张版图主要依靠加盟模式。近年来,通过提供成熟的商业模式、统一的品牌形象、标准化的产品配方以及全方位的运营支持,新茶饮品牌吸引了大批加盟商投身其中。以主打13-15元价格带的三家新茶饮品牌——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为例,其加盟门店占比均超过99%。

对于加盟商而言,只需要投入20万左右的资金就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远比打工更容易更加自由,更容易致富。甚至,某些新茶饮品牌的加盟政策看起来更加优惠。以沪上阿姨为例,加盟费仅4.98万元,还可3年分期,并有减免政策,极大减轻了加盟商前期资金压力。前期不算房租、装修和转让费,投入约17万元,在头部茶饮品牌中堪称门槛最低之一,让许多中小投资者看到了创业致富的曙光。

然而,门店总数相当的情况下,2023年,沪上阿姨的营收规模约为茶百道的六成;单店平均销售杯数约为7.49万杯,茶百道则为14.35万杯。

而对比同日发布招股书的古茗和沪上阿姨: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古茗加盟店的单店日均GMV分别为6100元、6300元和6900元、6600元;而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加盟店的单店日均GMV分别为4129元、4064元、4252元以及3823元。相较之下,古茗的单店销售能力远强于沪上阿姨。

即便如此,沪上阿姨也仍然疯狂扩张——招股书显示,2023年和2024年1-6月,沪上阿姨新开设门店数量分别为:2882家和1184家。

疯狂扩张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一个商业逻辑:新茶饮看似一个面向C端的生意,但对于品牌而言更像是一个2B的生意。只有拓展更多的加盟商,开更多的门店,才能不断将原料和设备卖出去,进一步做大自己的营收规模。

但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沪上阿姨的门店增速分别为40.5%、46.8%。2024年上半年下降到8.3%,同期蜜雪冰城、古茗的门店增速分别为52%、45%。沪上阿姨门店增速下滑的原因在于闭店数增加。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关闭加盟店531家,此前三年该数据分别为210家、393家、370家。根据华安证券发布的研报,2023年沪上阿姨的闭店率为7.7%,高于其他主流品牌的闭店率。

(沪上阿姨招股书)

不断“开店-闭店”的过程中,一批加盟商被“割韭菜”。2024年10月,有加盟商在浙江宁波沪上阿姨门店挂出“加盟要谨慎,已倾家荡产”的横幅曾引发舆论关注。

某新茶饮品牌加盟商表示,虽然自己开店当老板,店内每月流水看似可观,但一直在“进货-卖钱-再进货”的循环里,手里基本没留住钱,“自己开店是当老板了没错,可实际上处处受制于品牌方,一直在给他们打工。”

实际上,关于新茶饮加盟商维权的案例屡见不鲜。曾经有河南人加盟了郑州的“茶主张”品牌,甚至被品牌方以“月进货额连续低于2万元”等理由提起诉讼,要求加盟商支付违约金10万及店铺之前的装修费、律师费和诉讼费用等。

另一位河北的“茶主张”加盟商则表示,“签合同时,品牌方也说对进货额不会要求得那么死。”王林回忆,合同条款又细又多,签约时,带个律师也不现实,“我们赔钱履行完合同,品牌方压着押金不给不说,还把我们起诉。”

卷不动的新茶饮品牌

随着各大加盟门店在全国铺开,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县城都可以看到众多新茶饮品牌的身影。一位北京的消费者告诉蓝鲨消费,如今站在一个茶饮店门口,环视一周几乎都能看到五六个家类似的茶饮门店。但每个人对于茶饮的消费频次却并不会提升,“就我个人而言,每天顶多两杯奶茶都已经很撑了,甚至已经吃不下其他东西。”

而灼识咨询报告称,在按商圈人口规模、交通设施、经营规模等因素排名的中国十大商圈中,每个商圈一公里范围内约有50家新式茶饮;在按销售额排名的中国十大购物中心中,平均每个购物中心内有10家新式茶饮。从一定程度来看,中国新茶饮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因此,加盟商退出也不足为奇。据窄门眼餐截至2025年1月15日的数据显示,新茶饮门店总数在近一年内减少38785家,同期,新茶饮新开门店111436家。这意味着,新茶饮近一年内闭店近15万家。

新茶饮赛道本身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赛道,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在夏季,与葡萄相关的果茶是古茗、沪上阿姨、喜茶等品牌的主打品类,柠檬水、杨枝甘露、茉莉奶绿、珍珠奶茶等已经成为各个品牌的“标配”。

难以做出差异化产品,新茶饮品牌只能在门店选址上进行竞争。然而,优质位置的数量是固定的。某品牌加盟商反馈,在一些城市的核心商圈,为拿下一个理想店铺,租金成本已经溢价20%-30%,这会极大地压缩门店的利润空间。而位置不好的门店,即便能开起来也往往会以亏损而告终。

“内卷”的新茶饮,成为了加盟商的噩梦。而大肆的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品牌方的利润。

比如,同为主打13-15元鲜果茶的三个品牌——沪上阿姨、茶百道和古茗:沪上阿姨的门店南北方均衡。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沪上阿姨在北方、南方分别拥有4374家、4062家门店,占比分别为51.8%、48.2%。而茶百道的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省和四川,古茗的核心区域则是浙江、福建和广东。

从连锁经营的角度看,平均且分散的门店布局并不利于供应链效率的最大化。占比较高的北方门店数量,提高了鲜果等原料的运输距离与成本。相比已经深入水果种植、物流运输等环节的新茶饮同行,沪上阿姨在自建供应链的布局尚浅。虽然目前沪上阿姨的自主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但盈利能力不算高。(从2023年的净利率数据来看,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分别为11.6%、14.3%和20.2%。)

在不能通过供应链提高效率、加盟门店区域饱和的情况下,逆势拓店就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一些品牌已经警醒。

2月10日,喜茶向内部全员发布了主题为《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邮件。邮件中指出,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行业继续加密扩大规模,可能更多的是对增长、对资本的执念,这既不是用户的需求,也不是合伙人(这里指加盟商)的需求,甚至是一种对合伙人的伤害。面对这一局势,喜茶决定“拒绝无意义的门店规模内卷,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

(喜茶官方通告)

从直营模式到2022年11才正式开启“事业合伙业务”,在短短时间内,喜茶门店总数就突破了4000家。但如今,喜茶想走“回头路”了。其他新茶饮品牌又如何应对激烈“内卷”的市场竞争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