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蓝鲨消费,作者 | 简 安,编辑 | 卢旭成
无论是过年回家,还是度假旅游,如果你入住的是一家品牌连锁酒店,或许会体验到一个简洁、干净、有现代感的房间。其实,鲜为人知的是,这样的房间是“预制”出来的,装修部件在工厂完成生产,现场像拼积木一样快速完成拼接、装修——一家180间客房的品牌酒店,80天完成“预制”式装修,2周布置,即可营业。
这种装修方式,专门的术语叫装配式装修。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国内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4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90亿元,7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67.19%。
高速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资本的入局。2025年1月初,国内装配式装修头部企业变形积木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上海善达独家投资。此前,变形积木已获得不惑创投、钟鼎资本、纪源资本、金沙江创投以及美团龙珠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多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超3亿元。
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18.2万亿元跌到2024年的9.68万亿元),传统装修企业暴雷跑路,装配式装修正以惊人的速度撕开传统装修的裂缝,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初期。
从房地产到“新战场”
传统装修行业长期依赖新房交付,但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新房交易量下滑,装修行业也进入深度洗牌阶段——传统装修玩家迅速出清,装配式装修等“新势力”入局,并在酒店民宿、长租公寓、租赁房、保障房等应用场景的强需求支撑下加速崛起。
装配式装修就是将一个房屋的装修拆分成顶部、墙面、地面、厨卫、门窗、布线体系等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装修部件,所有部件先在工厂预制完成,再运输到装修现场,装配工人只需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像搭积木一样将所有部件组合装配起来,就能让毛坯房变身精装房。
这种模式完全摆脱了传统装修“水电木瓦油”的逻辑,不仅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人工成本,标准化的产品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手艺高低带来的装修品质问题,而环保材料的使用也能基本做到零甲醛,更加环保安全。
这些特性,使得装配式装修与“空间重复性高、可复制性强、对装修工期要求高”的酒店、长租公寓、租赁房等应用场景高度契合。因此在房地产市场下滑、亟需寻找新的增量市场的情况下,部分装配式装修企业转移目光,在酒店、长租公寓、保障房等领域开辟“新战场”。
国内数智化装配式装修产品制造商变形积木,其创始人张轶然是国内最早接触装配式装修的人之一。他2018年创立变形积木时,也先以中高端装配式精品住宅起家,与十余家头部地产公司达成合作。2021年,感受到地产行业的寒气,变形积木的业务逐步向酒店、旧改等场景转移,2022年全面进军酒店市场,目前酒店已经成为其第一大业务。
这种路线转移的逻辑内核在于,低效的传统装修模式一定会被高效率的装修模式所取代。
酒店行业具有“高频翻新”的特点,基本经济型酒店5-7年、高端酒店10年就要换新,而出于经营效率和时间成本的考虑,要求“装修时间短、入住时间快”,且酒店大多按房型分类,同款房型的可复制性强、标准化程度高。
这种“高频翻新、快装快住、标准化需求”的特点,与高效、环保的装配式装修非常适配。
变形积木标准SKU件占全部产品的80%,标准版基层早早在工厂生产入库,有订单时根据要求用覆膜机压铸成仿大理石、仿皮革、仿壁纸等不同的面层,再切割成要求的尺寸,送到现场直接拼装即可。
以变形积木合作的某知名酒店品牌为例,“180间房,传统装修大概需要6-7个月,我们只需要80天左右,施工工期可缩短60%以上,装完后用一周试运行,一周后就能正式开业。”张轶然告诉蓝鲨消费,“传统装修方式装修一间客房7.5万元左右,我们已经降到6万元。”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酒旅消费趋向经济型,一家知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也推出新型酒店品牌,通过对城市经济型酒店进行翻新改造与整合,落地电竞房、影音房等主题性产品,为新青年提供“住+娱”新住宿体验,进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这就要求,对酒店的翻新改造必须要“快”。而变形积木的装配式装修模式,最快仅需7天就能完成一间客房的全面改造。据悉,该酒店品牌的门店数已超1000家。
装配式装修爆发背后
政策驱动是装配式装修发展的重要背景和直接动力。
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都提出:10年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此后,住建部关于建筑业的诸多政策文件及发展规划中,也提及“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求,积极推进装配式装修方式”。
(住建部会议多次提及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装修)
而装配式装修是伴随装配式建筑而产生的概念,也是判断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
据住建部2017年颁布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判断建筑是否为装配式建筑,需要满足4个条件:1、主体结构部分评分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评分不低于10分;3、采用全装修;4、装配率不低于50%。
(图源:住房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因为主体结构面临技术和成本两大难题,在全部50分的评分中往往仅能满足20分的最低要求。这也意味着,想要达到装配式建筑的最低分数线,内装至少需要贡献30分。
而装配式装修与上述内装部分的得分项基本吻合,更容易拿分。再加上,强调一次成型的“全装修”要求,也与装配式装修的特性相契合。装配式装修已成为实现装配式建筑要求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从中长期来看,绿色建筑需求、人口红利消退,以及消费代际变迁等客观情况,也是助推装配式装修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就要求,到2025年全面建成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基础。建筑行业一直是耗能与碳排放大户,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重庆大学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年建筑与房屋建造碳排放中,建材生产运输碳排放17.8 亿tCO2,其中光是钢铁和水泥就占到67%。
(图源:《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
而传统湿法装修中,对水泥、砂浆等材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巨大能耗;室内装修平均5-10年生命周期面临的二次改造,也导致材料资源浪费严重;此外,二次改造时砸、凿等方式,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与环境污染。
相比之下,装配式装修采用硅酸钙复合板、岩棉等环保材料,将对人体有害的甲醛和VOC几乎降低到零;且基础材料可回收再利用,也极大降低了耗材的浪费。从低碳、环保等角度看,装配式装修更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及要求。
农民工变少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约4581万人,较2014年底的超6100万人缩减超1500万人,从业人数占比从超22%降至15.4%。
(数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农民工变老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4岁,2018年增长至40.3岁,2023年达43.1岁,且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最高。
(数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农民工变贵了。2013年,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2965元,到2023年增长至5488元。
(数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从业人数减少、“老龄化”农民工退休后导致的技术断代、以及用工成本的上涨都导致传统装修行业用工压力变大,难以为继。而装配式装修用工量及用工成本都大幅减少,更适配未来装修市场需求。
此外,“轻硬装、重软装”已经成为年轻人装修时的普遍共识。他们在基础硬装上减少复杂的造型和花里胡哨的装饰,通过“硬装标准化”,给软装留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用软装去实现家的个性化。这也助推装配式装修快速发展。
C端是更大的市场
尽管装配式装修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但目前为止,B端仍是装配式装修的主力市场。而从长远看,随着装配式技术的突破与普及、以及消费者对装配式装修接受程度的提升,装配式装修的C端消费属性将进一步提升,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尤其是当前房地产已进入存量时代,市场将逐步转为以存量住宅运营运维为主,而建立在存量市场上的大规模翻新、改造需求,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增量,也将推动装配式装修加速渗透,迎来更广阔增长空间。
据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存量房数量就已经超过4.5亿套,占全国住房总量的近60%。而我国当前城市家庭住房中,房龄在20年以上的住宅约有2.7亿套,翻新、改装需求强烈。
此外,据贝壳研究院的调研数据,2023年消费者在装修房屋时,二手房占比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分别达到75.56%、60.95%、56.9%,在全国整体也达到57.83%。
(图源:贝壳研究院)
这意味着,二手房的翻新和改造已经成为主要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翻新带来的市场需求是轮回的、可持续的。中国家庭的装修周期一般是6-12年,按照平均值计算即8年一翻新。以此计算,2025年面对的就是2017年、2009年、2001年期间存量住房的翻新需求,以此类推其它年份,装修将进入循环消费时代。
这种循环消费趋势下消费端的潜在需求,将成为未来推动装配式装修爆发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所以C端也是很多装配式装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张轶然就告诉蓝鲨消费,“我们未来一定是要做to c的。”
而届时,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装配式装修“重工厂、轻现场”的运作模式,使得工厂成为装修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而工业化产品的核心,就是规模化——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在采购端和生产端建立成本优势,降低造价,从而形成竞争壁垒,构筑企业护城河。
所以我们也注意到,变形积木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资金的主要用途就是:建设山东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及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完善装配式装修全品类供应链布局。
总而言之,从地产寒冬中裂变、倒逼生长的装配式装修,正在重构万亿家装市场的游戏规则。而在政策、技术、需求的三重共振下,装配式装修的发展将是一场不可逆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