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数据的天花板:黄奇帆的十个指标,定义了中国楼市的未来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罔两 时间:2025-02-12 10:00:30

对中国的房地产,黄奇帆早已经做过趋势性的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是全球之最,共九万多家,超过了全球地产企业的总和,百分之九十的房企会退出市场。

这个结论有数据的支持。

黄奇帆在与王波明的对话中,一口气列出中国房地产的十个指标,听得人冷嗖嗖的,这些指标都是天花板,等于给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楼市趋势盖棺定论了。

指标一:一手房库存

开发商交付的房子,一年以上没卖掉的,高达6亿平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十几万亿的资金没有回笼。去年底化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入不敷出的全国地方财政,也只有十二万亿;从销售上说,2024年总销售不到十亿平方米,6亿平方米相当于堆积了大半年的总销量。

数据二:空置率

空置率意味着投资性消费比例已经很高,不管是富人、中产阶级、还是拆迁户的老百姓,已经买下了房子,却又不需要自己使用,就构成了投资性的消费。

投资性消费如果能租出去,那将是不错的收入,但是,如果完全空置,那就说明市场饱和了,这个占比已经高达20%。

数据三:空置的房子有多少平方米?

老百姓手中的房子有327亿平方米;按20%计算,近70亿平方米是空闲的;今后十年内不盖房,仅空置的房子也足以顶上市场需求。

如此扭曲的场景,是谁的责任?

数据四:空置转库存的积压

黄奇帆谈空置率,是想说明对新建房的冲击,也就是说,空置的房子在楼市趋向于下跌的大背景下,将很快转成库存的积压,这在下跌的趋势中,会是重力加速度。

如果楼市上涨,闲置不意味着空转,业主也没有必要急于变现,因为它在增值,或许增值的速度比通胀更快;相反,如果楼市下跌,空置房就转成了库存的积压,业主就要想法卖出去,那么,就一定会冲击市场对新建房的需求。

所以,未来新建房的销售压力,只会更加恶化。

如果不能扭转趋势,空置率就是重力加速度。

数据五:人均住房面积

按2019的统计,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为48平方米,

这个数据其实已经很离谱了,因为中国并不是一个高收入国家,而人均住房面积却已经很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加坡的人均GDP是我们的六倍,人均住房面积也只有30平方米。

40年前,中国的人均住房平积只有5平方米,上海这样的城市更是一房难求,人均住房平积只有4平方米,从那个时代过来,发展房地产与人民生活的需求是同步的,现在再发展就是泡沫。

更有意思的是,到2024年,人均住房面积的统计又变味了,不升反降,建设部倪虹的数据又成了40平方米。一些数据在扩张,一些数据在收缩,都是赞歌。

数据六:房地产的年度投资

2000年时,房地产的年度投资是一亿平方米,这个投资不算大,楼市疯狂的时候,一年的销量就是十八亿平方米,一亿平方米还满足不了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0年已经有点魔幻了,达到了10亿平方米,开始突破合理的供求常数;2016年高达17亿平方米,十七年住房投资面积整整涨了十六倍,二十年翻了四翻,又创造了一个数据的天花板。

全世界70多亿人口,总投资面积也只有二十亿平方米,占人口比例20%的中国,总投资面积竟然与全世界旗鼓相当,以一已之力,占了半壁山河

数据七: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

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在20年中也翻了四翻。

这当然并不平衡,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不到四倍,有的十倍也不止,上海衡山路的房子从6000元一平方米涨到了14万,涨了二十倍,北京王府井地段则涨了十六倍。与之同步的是土地价格,这方面数据黄先生只是笼统地在说,相信,它比房价涨得更离谱,因为,决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最大成因,正是土地价格。

数据八:旧房改造

马光远最近出了个新招,认为老百姓手中的住房,有三分之二已经超过了二十年,有改造的需求,如果把这三分之二拆了,岂不是立即解决了供求问题?那就不再是供过于求,相反,房子成了稀缺商品。

黄奇帆认为这个需要不存在,也已经到了天花板;实际上,从来也没停止旧房改造,现在的问题,存量市场太大,旧房改造消化不了库存。

数据九:城市学校、医院对房地产的需求

大学已经过剩了,1980年大学生人均占地10平方米,教育部定位的制度是人均50平方米,现在中国3000多所大学,已经达到个指标。教育公共设施也到头了。

数据十:房地产金融

中国房地产商的负债已经高达90%,再提高负债率,就成了零资产,而负债率,还在不可阻挡地叠加,十年后又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黄奇帆与王波明的对话,所列举的十个数据,其实,不过是中国房地产海洋般浩大数据的一部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谁是真正的推手?

明明存量市场已经影响到新楼盘销售,为什么还是一年三轮土拍不止?民企已经无力拿地,城投顶着恒大30倍负债的量级,还是在叠加债务,继续拿地?这是一种什么的力量,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什么价格与居民的收入比远超世界发达国家?

黄奇帆的十个数据不过是在表明一个现实,中国楼市已经难以软着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