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品牌观察:喜茶拒绝“内卷”,退出价格战,胜算几何?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大象新闻 时间:2025-02-12 09:30:16

记者 成书丽 王含冰

2024年中国新茶饮市场以惨烈的价格战拉开帷幕,2025年行业头部品牌喜茶打响“拒绝内卷第一枪”。

2月10日,喜茶发布了主题为《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内部全员邮件,拒绝门店规模内卷,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

在新茶饮赛道洗牌加剧的当下,喜茶退出“内卷”,将改变行业现状还是加速品牌出局?

喜茶痛斥“无意义内卷”

在邮件中,喜茶表示,过去几年,出于资本目的、营收利润考量的价格战、门店规模盲目扩张,都导致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与门店过剩,用户的需求反而被选择性忽略。同质化的产品和品牌、过度的规模扩张,严重危害整个行业的根基。

据了解,星巴克在中国用了23年时间开出6000家门店,而中国的新茶饮却在10年内开出了几十万家,用年均30%的增速,从一个不起眼的品类成长为投资领域的主流赛道。

在一些城市的商业街,几百米范围内聚集5、6家不同品牌的茶饮店非常常见。

然而整个行业却陷入“囚徒困境”:价格却从一杯30元左右卷到“9.9元”。和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的价格战如出一辙。

尤其是2024年,新茶饮市场掀起惨烈的价格战:蜜雪冰城加速下沉县域市场,喜茶、奈雪的茶竞相推出“9元奶茶”,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等腰部品牌推出“第二杯半价”狙击战,就连瑞幸咖啡也杀进奶茶赛道,加入茶饮界“9.9元”大战。

某餐饮机构内部数据显示,价格每降低10%,需增加30%的销量才能维持利润平衡。而去年,新茶饮头部品牌单店日均订单量虽然在价格战期间增长了30%,但净利润率从12%腰斩至5%,行业整体毛利率跌破了50%警戒线。

基于此,喜茶提出,在2025年“将更加极致地执行差异化战略,具体而言,喜茶将坚持“不做低价内卷”,不玩“数字游戏”,拒绝门店规模内卷,并暂时停止接受新的事业合伙申请。

大象财富记者走访郑州市多家喜茶加盟店,店内工作人员均证实,“已经收到了公司发布的通知,确实是暂停加盟了,以后会专注提升品质。”郑州某喜茶门店工作人员说。

对此,有消费者表示,现在奶茶价格普遍在十几元甚至几块钱一杯,如果喜茶不卷价格,大概率会出局。

也有消费者表示支持,“如果能保证高端化、品质化,我愿意为品牌买单。”

有加盟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喜茶的客单价在18元左右,不乏以后提升至20元左右的可能,“因为用的是鲜奶、鲜果,成本高是必然的。”

从跑马圈地回归精耕细作

“我们这个店当时大约投资了80万。”郑州北环附近一家商场内的喜茶加盟店工作人员告诉大象财富记者,目前郑州市区及郊县共有将近40家喜茶加盟店,基本都位于大型商场内。“虽然大部分商场内平时人流量并不大,但是依靠占据销量近七八成的外卖订单,盈利还是可以保证的。”

据了解,2012年,喜茶创立于广东江门,在发展的前10年里,一直坚持精耕细作,走直营路线。然而,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万店竞赛” 愈演愈烈,包括喜茶在内的众多茶饮品牌开启了疯狂扩张之路。

曾经,喜茶花了整整10年时间开到800家店,而在2022年11月宣布开放加盟之后,截至目前,喜茶在营门店超过4400家。

然而,疯狂的扩张并没有带来效益的持续增长。在邮件中,喜茶表示,当前行业存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等问题。随着市场趋于饱和,规模战已经不是当下新茶饮市场的最优解。

据了解,近三年新茶饮的关店增速,已经高于开店增速。

GeoQ智图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整体闭店数甚至超过20000家,单店日均订单量下滑18%,闭店率连续三年超过25%。

“加盟店过快扩张,鱼龙混杂,盲目追求盈利,其品质、服务就会跟着下降。先砍门店,留下一些精品店才能存活,这至少在止损上是最有效的措施。”在大象财富特约观察员、《销售与市场》高级研究员窦林毅看来,喜茶叫停扩张是必然的举措。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茶饮门店规模的扩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利润下滑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都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扩张按下“暂停键”,给“高烧”中的行业带来冷思考

这并非喜茶第一次提出收紧加盟、抵制低价。

早在去年9月,喜茶就曾发布主题为《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品牌和产品》的内部信,称接下来几个月将会控制门店加密,更注重开店的质量与门店运营品质。

2024年12月的年度合伙大会上,喜茶再次明确,接下来将不再做同质化产品,不做单纯的低价比拼,而是推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活动。

过去一年,喜茶推出的“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超3700万杯,堪称行业现象级的单品。

推出的“去火纤体瓶”上新仅1周销量突破165万杯,甚至在全网引发复刻热潮。

1月2日,喜茶发布的2024喜茶年度报告显示,得益于差异化战略的执行,三、四季度喜茶新开门店的平均业绩显著高于上半年,门店整体业绩呈现出持续大幅超越行业大盘的趋势。喜茶的会员数量突破1.5亿,同比增长5000万,会员复购率持续提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国内还有包括古茗在内的不少新茶饮品牌正在加速跑马开新店,向港交所申请IPO。

此时,喜茶选择放缓脚步停止加盟,让“高烧”中的行业多了一些冷思考。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茶饮赛道内卷白热化,除了片面追求门店规模数量,更考验品牌的供应链实力、创新研发能力、产品品控和服务质量。喜茶的这一决策会对行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其他品牌重新审视自身扩张战略。

“差异化是突破内卷最有效的方法。”窦林毅建议,未来,喜茶仍要坚持高端定位,做好品牌升级,讲好品牌故事,继续朝着鲜茶、鲜饮的高端定位上去发力,比如选用更新鲜的茶叶、原料,“品质的背后一定是新鲜,还有它的稀缺性,如果能做好这几个抓手还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

跳出“内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中,没有哪个品牌能够“高枕无忧”。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经历了卷价格、卷万店、卷下沉市场、卷健康概念、卷IP联名、卷出海的激烈厮杀,虽然各大品牌叫苦不迭,但为何主动选择跳出“内卷”的品牌少之又少?跳脱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谈何容易。

汽车行业有宝马,咖啡品牌有星巴克。

去年7月,宝马对中国产品组合施行“降量保价”政策,不再参与价格战,全系变相涨价3万-5万元不等。

但从结果来看,经历了8月份的销量腰斩之后,宝马于9月下旬再次改变策略,宣布“重返价格战”。而背离中国汽车市场实际情况的“涨价”策略,也被认为是宝马中国去年夏季最严重的一项过失。

如果说汽车和茶饮两个行业差异太大,没有太多可比性,那星巴克也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面对来自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的价格战,星巴克中国也曾通过发放优惠券和提供折扣等措施吸引顾客,相当于变相加入“内卷”。

不过后来,星巴克中国决定不参与价格战,表示要通过高端产品和体验的持续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寻求高质量、可盈利、可持续的增长。

然而数据显示,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的营业收入为29.58 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度,轻微下降1.4%。同店销售额方面,同比降幅达到8%。在艾媒金榜发布的《2024 年中国咖啡连锁品牌15强榜单》中,前5名中均未出现星巴克,反观瑞幸咖啡却位居榜首。

业内人士表示,跳出内卷并非想象中简单,品牌方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差异化创新可能难以维持,行业同质化严重,竞品模仿速度快,若无法持续构建技术壁垒,差异化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其次,消费者对质价比的追求,让放弃价格战的品牌面临客群流失的风险。

最后,当放弃加盟扩张,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盈利,避免现有体系崩盘,对品牌依旧是一个挑战。

在这场“长期主义”与“短期生存”的博弈中,若创新乏力或运营失焦,则可能被迫重返价格战泥潭,这“惊险的一跃”也让不少品牌不敢轻易退出价格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