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期盼的目光中,2月10日,比亚迪智驾发布会如期而至。
这几乎是一季度,甚至是上半年乃至2025年全年最受期待的一场发布会。上周四,发布会风声初露,便立即在资本市场激起了千层浪——比亚迪A股收获了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涨停,港股也涨超10%。本周比亚迪A股势头不减,四个交易日连续上涨,市值激增逾千亿。
市场轰动源于其可能成为智驾普及的标志性事件。电动化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智能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成为众厂商新的角斗场。
但在这场发布会之前,智驾竞赛的主角多为华为系、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鲜有传统车企深度参与其中。比亚迪也不例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智驾被视为比亚迪的“软肋”,是光鲜业绩表现背后的唯一“瑕疵”。
因此,如果比亚迪今年能在智驾方面实现突破,无疑将在引领汽车行业电动化之后,再次掀起一场革命性的浪潮——数百万辆级的超大规模中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将交付市场,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当前主打智能驾驶技术的“蔚小理华”等企业的交付总和。
一切顺利的话,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将没有争议的变得更加稳固,而作为AI最大端侧应用,智驾本身的商业价值带给比亚迪的重估,可能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命题。
一场超预期的发布会
尽管大家普遍对比亚迪“年初搞大事”的习惯有心理预期,但比亚迪在智驾方面发力的速度和成果,仍然让人眼前一亮。
这次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20万元以上、15万元至20万元、10万元至15万元级别的车型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10万元以下的车型多数将搭载“天神之眼”,包括海鸥、海豹05DM-i和第二代秦PLUS DM-i。
天神之眼系统分为A、B、C三个版本。天神之眼A(DiPilot 600)配备三个激光雷达,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 TOPS ,支持全国无图领航,易四方泊车,主要搭载在仰望等高端产品线上;
天神之眼B (DiPilot 300)配备单激光雷达,1 颗 Orin X 芯片,算力 254 TOPS,支持全国无图领航,以及易三方泊车;
应用最广泛的是天神之眼C(DiPilot 100),支持高速领航和代客泊车。这也是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海鸥、海豚等入门款车型搭载的系统。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表示,天神之眼 C 未来还将支持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该功能计划在年底前OTA推送。
体验过秦L智驾版本(天神之眼C)的车评人们普遍表示,该车型智驾系统在高速上的表现已经达到主流水平,在变道、加减速、匝道表现、施工及特殊路况处理方面表现成熟,运行舒适流畅。智能泊车功能也表现出色,可以覆盖大部分典型的停车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天神之眼C所提供的智驾能力包括高速NOA与智能泊车,并不包括城区智驾,但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天神之眼C未来还将支持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该功能计划在年底前OTA推送。
“城区智驾整体发展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让七八万元的车直接达到L3级别的水平并不现实,把自动泊车、离车泊入、直线召唤、哨兵模式这些看似最基本的下放到10万元以内的话,已经很有诚意了。”有智驾供应商人士分析称。
除了车型全覆盖、智驾表现优秀外,“加量不加价”也是本次发布会的另一个亮点。升级智驾版的21款车型中,除了汉DM-i的入门款进行了3000元的小幅价格上调,海鸥非智驾版主动价格下调了3000~5000元之外,均做到了智驾升级之后价格不变。
中信里昂预计,通过提供平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亚迪将为电动车竞争开辟新战场,预测今年2025年比亚迪L2级以上自动驾驶总体渗透率将提升至约40%。
而比亚迪内部的预期数据更加乐观,一位接近比亚迪的相关人士告诉和讯商业,比亚迪今年销量预计500万台以上,高阶(100以上)产品的占比将从以前的不到5%爬升至80%,今年完成爬坡后,高阶产品在全年车型中占比约为40%至50%,按500万台计算,高阶产品销量约为200万到250万台。
卷完硬件卷软件
支撑这种乐观预测的,是比亚迪的“三大底气”:
一是每年数百万销量下带来的庞大行车数据,比亚迪拥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王传福称,“如果一辆车的数据是一滴水,那么比亚迪就拥有一片海”;
二是遥遥领先的研发投入,2024年初,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作为参考,截至去年华为车BU累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充足的资金投入意味着更强大的研发团队,2022年时,比亚迪新技术院智驾团队只有100多人,目前团队已超5000 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强大的量产能力。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强调,智驾的普及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化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比亚迪内部比较乐观,其他车企也普遍比较认可比亚迪的智驾水平。一位新势力车企人士对和讯商业表示,比亚迪智驾哪怕没能做到行业第一,只需要达到主流水平,也可以通过大规模量产来拉低研发生产成本,通过价格战夺得一席之地。而现实情况是,比亚迪在数据采集和研发投入上优势非常明显,他们的模型迭代速度已经接近头部智驾企业,如果逻辑和算法没问题,比亚迪进入智驾第一梯队几乎是必然。
这意味着智能化竞赛已经打响。东方证券研究称,预计在比亚迪等车企推动下,2025年起高阶智驾渗透率将加速提升,“智驾平权”将有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智驾平权”的外壳剥开之后,核心仍然是通过规模化利润来降价。
上述车企人士认为,比亚迪发力智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而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战打到今天,大多数供应链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极致,部分零部件成本已经降到了考验供应商“良心”的地步,当硬件“卷无可卷”,开始“卷”软件是车企的必然选择。
比亚迪并不是唯一喊出“智驾平权”口号的车企。2024年,华为智驾已经开始在更多相对低价的车型上普及,小鹏则是将“智驾平权”设置为主线任务,以智驾为卖点的两款车型,直接将小鹏从ICU拖进了KTV。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天的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长安汽车透露未来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
比亚迪入局之前,受限于生产规模与市场定位,不管是华为还是小鹏等车企的驾驶解决方案,都有相当的溢价空间。
这种情况下,当比亚迪再次以高配低价的打法切入市场,用“近乎免费”的智驾配置抢夺市场,原本以此为核心卖点的企业市场生存空间或将受到严重挤压,车企将进入又一轮混战泥潭。
这或许是为何发布会次日,除比亚迪股价微涨外,蔚小理、赛力斯股价全部下行。截至2月11日上午收盘,理想汽车跌超5.4%,蔚来跌超2.6%,小鹏跌超7.16%,赛力斯跌超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