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建设银行老将的李建峰接棒于1月30日因到龄退休而卸任的童学锋;如何创新业务模式以及突围存量拓客的围堵建立多元化获客渠道体系,或是建信消费金融冲击第一梯队的关键之一。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作者 | 南岂珵
2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公告,核准李建峰建信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当然,该批复文件的下发时间为1月26日,此时的李建峰早已接棒于1月30日因到龄退休而卸任的童学锋。
和童学锋一样,李建峰也是一名建设银行老将,履历显示其自1997年入职建设银行至今已有27年,期间主要任职于建设银行的零售金融条线,如曾任职建设银行总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电话银行中心银行卡处处长,建设银行总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电话银行中心副总经理,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副总经理。
丰富的零售业务运营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利于李建峰带领建信消费金融在格局重塑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过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建信消费金融如何创新业务模式以及突围存量拓客的围堵,毕竟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偏弱及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建信消费金融业务增速及资产质量也难免要受到行业整体承压的影响。
具体来看,作为第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建信消费金融背靠建设银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2亿元,其中建设银行持股比例为83.33%;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11%;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56%。
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建信消费金融资本仅次于蚂蚁消金的185亿元和招联金融的100亿元。通常而言,在消费金融行业杠杆率的要求下,更高的资本能撬动更大的业务规模,不过当前建信消费金融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仍处于行业末位:
2023年度,建信消费金融净亏损0.65亿元,截至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73.08亿元,净资产71.35亿元。2024年上半年,建信消费金融实现营收2.75亿元,净利润0.62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的资产总额为73.64亿元,净资产71.98亿元。
当然,规模也不必过于苛责,毕竟建信消费金融也才成立不到两年,而且又是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增速及资产质量整体承压的情况下。
规模之外,需要着墨的是建信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
根据资料和报道,建信消费金融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母行协同方式,聚焦建设银行消费金融贷款较难覆盖的长尾客群,通过建行各分支行渠道协同实现起量,故在产品设置方面比较常规,主要有3款产品——建信福袋、建信数币贷、建信福分期。
其中,“建信福袋”支持自主提现,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年化利率在6.96%-23.6%之间;“建信数币贷”则支持贷款直接发放至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其额度和利率与福贷相同;“建信福分期”是消费分期产品,支持先买后付,额度同样最高20万,年化利率在13.01%-13.53%之间。
对应至展业模式来看,建信消费金融线上依托建行系App,被置于建行App首页借钱中以及建行生活App内,与建行信用卡业务、快贷业务位于同一入口,线下借用建行遍布全国的分支行网点优势,借分支行向属地客群渗透。
好处在于没有第三方引流的获客方式的高昂的引流费用和担保费用。
观察整体行业,当前线上第三方引流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获客方式,其中担保增信类业务演变出多种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高昂的引流费用和担保费用或体现在业务及管理费中,或直接在利息收入中抵扣,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这些成本都会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侵蚀。
根据中诚信国际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信用展望(2025年1月)》,样本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运营及其他成本占比均在20%左右,其中样本7和样本8的担保增信类业务占比较高,因此运营成本占比偏高;样本9和样本10的线上第三方业务占比较高,且整体资产质量较差,体现为风险成本占比偏高。
不过,存量时代依靠单一的股东势能获客显然是行不通,从消费金融公司选择“两手抓”的普遍动作可见一斑。
例如,中邮消费金融在2024年搭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公域私域贯通的全域营销体系;中原消费金融线上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广告投放等技术手段获客,线下则让工作人员深入到家居建材城、大型家电卖场等场所直接获客。
回到建信消费金融,可见其正在铺设获客渠道。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注意到,建信消费金融的广告出现地铁车厢以及电梯广告屏,同时也已经完成小米、华为、OPPO、VIVO等平台的流量广告采购工作和腾讯、抖音平台效果广告投放服务征集,甚至将MGM纳入获客手段,在自有平台推广裂变。
可见,建信消费金融对于建立多元化获客渠道体系的强烈需求,而这或也是其冲击第一梯队的关键之一。
参考资料:
1.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信用展望(2025年1月),中诚信国际
2.持牌消金卷获客:地铁广告、发力自营、老用户拉新,财经